查 看 留 言
尊敬的 同志 ( 219.156.36.*** ) 于 2006/11/10 写到(1823):
我对私有观念的一些粗浅认识,欢迎批评指点
    

      私有观念是在认识调动私欲,私欲影响认识中呈现最终主观趋势的意识的矛盾统一体。(广义)
      私有观念不是单纯的观点看法(认识),还包括人的欲望中的私人欲望。
      人的欲望首先是作为自然人和动物一样先天就拥有的欲望,即原始欲望;然后是人在社会环境内对先天欲望的发展,经过长期培养的欲望,称为发展欲望。原始欲望是绝对的私欲,发展欲望中的私欲是相对的。
      由于发展欲望是从原始欲望发展而来,没有经过高度认识理论加工的欲望大部分为私欲。
      私有观念是相对于共产主义觉悟而言的,共产主义觉悟是要达到天下为公,实现主体人和客体人利益上的统一。私有观念则是个人利益高于他人利益。
      私有观念是共产主义的天敌,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条件下,还能使已经消亡的私有制度复活。伴随由私欲的认识构成私有观念的主体。广义的私有观念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由人最早的生存方式产生的,由生产决定的。在人存在的那一刻起为生存的需要就必须生产,占有和索取促使人们形成私有观念,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们懂得需要保持一些具体的关系才能使生产产品更多,这种保持关系的累积形成了制度,而人的私有观念则成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间体,可见人在生产关系中存在多大的能动性。

      至今社会的私有观念从来没有被极大的淡化过。被淡化最强的一次就是毛主席开展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晚年最大心愿就是消灭私有观念,他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虽然建立,人们数年来受封建思想影响下的观念不会一朝一夕改变,于是批林批孔,整风运动兴起,提倡自我批评,消除人的低级趣味等,收益甚微。毛泽东晚年是孤独失落的,客观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无论他怎么努力留给后人的总是否认和教训,又谁知道向共产主义迈进,哪怕小小一步的试探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气魄,这其中的价值谁能看到,总要有人奉献,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把文革批的一无是处,首先违反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只看到了教训,没有发现经验。在文革的问题上,犯了苏联过去的全盘否定错误,苏联是对人的全盘否定,我们只是就事论事,对事全盘否定,当然苏联造成的后果严重的多,而我们的是两面效应,一方面带来了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向资本主义的接轨,造成私有观念严重膨胀。
如今,我们面临着被资本主义思想同化的危险边缘,唯一的底线就是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我们不能总在底线徘徊,必须做出淡化私有观念的行动。
      关于私有观念消除具体问题至今存在理论空白,毛泽东同志的试探意味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作为一名学生, 认识有些偏激,不完善的地方请指点。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信仰者,我需要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坚定的追随真理并为之奋斗。

尊敬的 老夫 ( 221.220.121.*** ) 于 2006/11/9 写到(1822):
请问:
这个学习小组现在成立了吗?组长是谁?有报名的截止日期吗?

版主回复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在我们的心中早就成立了!

组长就是我们所有能够真正地坚持和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真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敢于奉献和牺牲自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的能够与最最广大的工农劳动群众保持完全平等完全一致的真正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

报名没有截止日期,一切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共产主义的网友随时都可以参加!!!!


我们非常愿意和面对面地您进行交流,虚心听取并且认真考虑您的意见,但是,暂时我们还不能公开地和进行辩论,因为我们这些在职人员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只能先做最重要的工作。您可以和我们进行电话联系:13341108843,我们期待着您的声音!!!


尊敬的 曾经是热心的讨论参与者 ( 221.1.163.*** ) 于 2006/11/9 写到(1821):
王长友同志:
您好!
好久没有浏览实践论网论坛了,可是心中还是挂牵论坛的状况。
衷心希望:
通过这次整顿,论坛能够摈弃以往存在的“左派幼稚病”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克服自身的缺点,真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广开言路,越办越好!
                                                                                               
一石

版主回复
                                                                                               
"一石"同志:
您好!
我们衷心感谢您对《实践共产主义网》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力图通过这次整顿,论坛能够摈弃以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克努力服自身的缺点,争取把《实践共产主义网》越办越好!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还不能把《实践共产主义网》办成一个 “鲜花与毒草并存”、“鱼目混珠”、“良莠不辩”的一个“大杂烩”式的网站,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宗旨和原则,否则就会失去《实践共产主义网》存在的意义了。

另外,我们会广泛听取各种善意的和积极的特别是带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听取,仔细分析,凡是符合《实践共产主义网》宗旨和原则,我们立即改正。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争取真正地和彻底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广开言路,越办越好!”

我们也衷心希望您能够继续和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此致
共产主义的崇高敬礼!


                      王长友

                  2006年11月10 日于北京

尊敬的 劳动者 ( 218.79.211.*** ) 于 2006/11/8 写到(1820):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争取解放是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认为自己是绝对真理,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这一认识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得出.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在革命人民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随地坚持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随地纠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竭的生命力所在.


版主回复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称呼!!!


请注意:

我们这里坚持捍卫和宣传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争取解放是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认为自己是绝对真理,但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没有一个不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自己争取解放
绝对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但是他的基本原理却是永恒不变的共产主义原则!!!这一认识是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在革命人民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随地坚持真理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随地纠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竭的生命力所在.


说道这里我们不得不问你一句:你抛弃列宁主义是和居心???

尊敬的 给王长友斑竹的一封信。 ( 221.217.57.*** ) 于 2006/11/8 写到(1819):
给王长友斑竹的一封信。
王长友同志:您好?
    当在互联网上看到了您的《实践共产主义》网站时,就象磁铁一样紧々吸引着我,用
了四天时间看了好多文章。有一些文章的观点与我的想法太一致了,特别是您的一些大
作更是旗帜鲜明的忠于共产主义。字里行间看出您是一个老资格的共产党员。
    可是,我不能加入您的这个组织。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只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信仰
者;身份还是“农民”一个,也没收入,目前生活还是靠女儿、女婿瞻养,我也不想再向
他们伸手,所以交不出会员费。
    只是,看到您网站上文章的内容有点没有切中要害。这样讲我也觉得我有点大言不惭,
可是我们不是在当吹鼓手,光尽好听的吹,而是在作“学问”,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必须知无
不言,言无不尽忠实地对待同志。我先讲两点请您思考一下,是否有道理?是否有交流的
必要?
    1,您文章中很多地方曾用《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名言“消灭私有制”。是!共产主
义社会,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的理论中心;是能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
会的关键的关键。前苏联就是因为没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大门,所以把一个执政七十多年
的党断送了。可是什么是私有制?您所有的文章都没有讲清楚。不弄清楚什么是私有制?如
何消灭它。这个问题看来很简单,但在共产主义事业中确是非常之重要。我们回忆一下一九
五八年,我们最尊重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看到前苏联三种所有制并存不是社会主义。要
摆脱这个模式,就搞起了“人民公社”。把一切生产资料收归公社所有,即便是房屋、用具
、甚至锅碗瓢勺都交给了公社,社员真正地成了无产阶级。在城市里工、商业经过了社会主
义改造,把私人资本通过“定息收买”、“合作经营”等方式,变成了国营与公私合营以及
手工业合作社,生产资料都成为“公有制”。按理说这就是消灭了私有制,建成了公有制,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期----物质不丰富时期。应该由于公有制的建立生产力发展很快,速度
会超过一切资本主义,逐步的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可是执行不到二年时间,生产上不
去,农业大大欠收,人民的生活水平几呼到了食不裹腹的地步。我们都是过来人,您们可能
也记忆尤存,我不是故弄玄虚吧。
    问题在那里?
    不少学者认为是“大炼钢铁”占用了大量农业劳动力造成的。(见《政治经济学教课书》
)那么,请问如果现在不搞“大炼钢铁”,而再搞“人民公社”是否会过渡到共产主义?我
的答案是:“绝对不可能”,当然也不会有这样愚蠢的领导人。
    还有人归结为“共产主义不能穷过渡”。我认为“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并不穷,在生活
上细粮、猪肉厂开吃;每人到月还领零花钱;婚丧嫁娶公社全包,说明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也有人说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我认为不尽然,中国这么大那一年都会有部份地方遭灾,
特别一九五八年谈不到什么天灾。从河南省某些地方看,棉田里白花花的棉花无人摘、地瓜
烂在地里无人挖,真可以说是丰产没丰收的年份呀!
    难道是共产主义的理论错了?我也认为不然。自马克思理论问世以来的一百多年中,有
多少仁人智士为她献出了必生精力、有多少开明人士为了她倾家荡产、有多少人为她献出了
宝贵的生命。这些人都是人中之精英,他(她)们绝不会是不明不白地协从。
    我思考了很久突然想到了是:“没有弄清楚私有制的确切含意”没能够彻底消灭私有制
造成的后果。如果当时能够彻底地解决了这一矛盾,现在的中国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世界
共产主义的历史就会改观。因为那个时代党的威信正高,解放了的全国大地,世代受剥削、
受压迫的广大贫穷的劳动人民翻身成了主人,又在“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
作社”的合作化运动中得到了实惠。当时真是人人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挑肥捡瞍讲价钱。
可惜的是我们的英明领袖也没能跳出历史的局限性。
     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直到前苏联解体,更证明了我这种想法的正确性。
在一九九七年底写了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奇谈怪论?》的东西,(没有力量发表)其中有
一节专谈这个问题。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发给您。
      2,您的《什么是“共产主义?》一文中大多谈的是有关人的思想境界,有关社会制度
  谈的很少。要知道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存在决定意识(即思想),社会制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肯定会变化。在现存的社会制度中,要求人们思想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思想,是不可能的
  。予想人们思想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思想,必须首先改变我们现存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
  社会是什么样?我也不大清楚。只是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李延明研究员
  的文章《沧海橫流,方显出真理本色》一文方弄清楚了她的内容,并且认为非常有道理。
  文章说:“由联合起来的所有的个人即整个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劳动者同物的生产条件
  在全社会范围内直接结合,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主体,并且是唯一的经济主体。所有生产、分
  配、消费都在这个经济主体内部完成。无论生产资料的流动,还是产品的流动,都不发生所
  有权的变更,因而不需要经过商品和货币的形式。社会管理机构按照各种社会需要之间的比
  例,直接把物的生产条件和劳动分配到不同的生产领域。个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直接成为
  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不再需要通过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来互相比较,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
  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直接互相交换。因为所有的人同生产资料的关系都一样,没有任何
  人能够凭借对物的占有而实行对别人的支配,所以阶级消失。由于需要加以镇压的阶级己不
  存在,所以国家将失去镇压性质,由政治国家变为非政治国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请想!社会制度到了马克思设想的这种程度,我们现代社会存在
  的种种敝端即会自然消失。关于您提出的人们的思想境界也一定会成为现实。象前苏联解体
  那样的事件也再不会发生,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切与她再没有一点共通之处了,想退回到资本
  主义都是不可能的。
      请费心指正,不当之处多多愿谅!   如对我的见解感兴趣的话,我愿与您交流。
                   敬
                                      礼
 
                                                     
                         真正信仰和坚持马列毛共产主义的人

版主回复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私有制,并且还要为彻底消灭私有制创造条件!

                                                             王长友的回复

XXX同志:您好!

                      我们万分感谢您的来信和您提出的问题!!!

                     首先,我为能够遇到您这样的知音而感到激动,目前在我们的
党内和国内,确实还有很多同志没有忘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
真理,更没有放弃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些同志和我们一样为了党和人民
的事业在努力奋斗和拼搏!!!我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其次,参加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决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要交会
费,《共产主义学习小组章程》第二十三条:《共产主义学习小组》组员应
每月按时交纳学习费,每人每月至少10元,但是,如果确实有困难,可酌情
减免!关键要看我们是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我们欢迎和需要您这样的真正
信仰共产主义并且能够的付之行动的同志参加共产主义学习小组!!!


                  再次,什么是私有制? 我们认为: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一个是
靠政权来推行和维护的保护私人资本和财产的社会制度,而私有观念则是一
个靠思想意识形态来调动人们如何满足个人私欲的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
总之,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彻底搞清楚什
么是所有制和私有观念,好要采取一切办法去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并且还要为彻底
消灭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创造条件! 
               

我们非常愿意和您进行交流 !


我们时刻准备着有一天能够和您见面详谈!!!


                                         此致


                  共产主义的崇高敬礼!!!


 

                                                                                                          

                                            王长友

                                   2006年11月7日于北京  


 

尊敬的 大皮鞋 ( 61.175.236.*** ) 于 2006/11/8 写到(1817):
   网站最近好像进不去论坛了?内容也看不到了?发生什么事情了?不要经常调整关闭论坛。这样,对网站的发展很不好!

版主回复 你好吗?你在哪里?现在忙什么呢

感谢你的提醒!因为某种原因,很久以来网站和论坛都

办得很不理想,一直都在做努力。

今天临时关闭论坛,进行局部调整后,立即开通!

我们想网站和论坛都要改进,目的是越办越好!

但愿这次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祝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有时间给我打电话!

尊敬的 程功:我们要革命.要共产主义 ( 221.206.243.*** ) 于 2006/11/7 写到(1815):
没有革命,就没有生命的一切.马列主义共产党更是懂得这个道理.胡温中央最近开始处理陈良宇到底是无产阶级革命行为,还是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游戏,尚待进一步观察.毛主席和革命老前辈是用革命和共产主义赢得了新中国,赢得了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但愿胡温中央能成为革命的中央,能成为彻底摆脱不受修正主义影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中央.革命不是光喊口号,也不仅仅是造反动派的反,它同时也是自我改造的过程."抓革命,促生产",我们不仅要用革命和共产主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的物质文明,使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逐步过上幸福生活,而且还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的智慧文明,使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道德风尚逐步达到共产主义思想境界.我们要尽快采取必要的革命措施,尽快行动起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革命,只有革命才能彻底根除腐败,才能不断地创造一切新局面.共产主义大门已经越来越向我们无限地敞开着,同志们:奋勇前进吧!科学共产主义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彻底实现!
尊敬的 岁月无痕 ( 222.142.26.*** ) 于 2006/11/7 写到(1814):
                                                                           漫谈信仰 
      

--------------------------------------------------------------------------------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对于一个人或团体来说,是须臾不可缺失的。人一旦缺失了信仰,就犹如失去了灵魂,就像一团行尸走肉,在茫茫的人生之海中,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奋斗的目标,只能浑浑噩噩终其一生。

    我们有信仰吗?这是一个简单而又严肃的问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信仰是千差万别的,各人有各人的信仰,这毫不奇怪。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具有什么样的信仰,这就是一个不能含糊的问题了。一个年轻人,要有朝气,要有蓬勃向上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执政党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如江泽民所说,这个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她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党,是最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就是共产主义理想。伟大的马克思,向我们描绘了共产主义远景,这就是消灭阶级、消灭压迫、消灭一切不合理的制度,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取消城乡差别。到那时劳动就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力高度发展,集体财富源源不断涌流,大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蓝图!这决不是什么乌托邦,我们人类经过努力,是一定能实现的。这光辉灿烂的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所信仰的。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虽九死而无悔。从人类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巴黎公社到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再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次次伟大的革命实践,向世界宣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决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花月,经过我们一代代坚信共产主义的实践者的努力奋斗,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也许,我们一辈子也看不到共产主义,但是,这是我们的信仰。

    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其他信仰者的最大区别,就是一切为了大众、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追求的是公平世界、大同世界,以求得环球同此凉热。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有些立场不坚定的共产党人也对马克思主义怀疑了,也不信共产主义了,他们抛弃了自己的信仰,转而去烧香拜佛,把一切都寄托在神灵身上。他们不愿意再作艰苦的努力,宁愿在虚无飘渺神的世界里求得精神寄托,这是十分可悲的。苏联为什么解体?就是因为他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因此,从一个世界第二大国一落千丈,落得个如此下场。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可怜的;有了信仰,才有了人生价值。

             佛教信仰的是佛,

             穆斯林信仰的是安拉,

             基督徒信仰的是上帝,

             我们共产主义者信仰的是——

             马克思主义。

             纵观历史长河,

             横看世界各国,

             在阶级社会中,

             哪有压迫者给人民恩泽,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人类大同要的是不懈的奋斗,

             信仰不倒,

             马克思主义,

             永远高唱国际歌!

 

尊敬的 suiyuewuhen ( 222.142.26.*** ) 于 2006/11/7 写到(1813):
在留言本上能报名吗?我自愿加入小组学习,请给予我指点.谢谢!
尊敬的 lzd666:为公有制而继续战 ( 222.129.84.*** ) 于 2006/11/7 写到(1812):
     为公有制而继续战
      作者:lzd666    
        时间:2006-11-4 15:58: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公有制而继续战斗 
―――驳倒退论
目前,我们总会看到一种现象,凡是有人说改革开放后破坏了公有制,造成了社会不公、腐败滋生、公共利益被掠夺时,就会有人出来高声怒喝:谁敢回头,倒退,我们决不答应!

哦,坚持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倒是回头倒退,而那破坏公有制,维护私有制倒是进步了,你看那口气,那态度,真像是正义在胸,真理在握,理直气壮呐!

公私两制的斗争看来已经到了十分尖锐处于决战时刻了。大家明白,改制后,无产阶级命运更加悲惨,他们的经济利益遭遇空前掠夺,政治权力也遭到全面侵犯。下岗后,由于资本处于幼稚甚至是野蛮的积累时期,他们面临再就业的困难自不必说,就是再次就了业,他们的命运也是十分悲惨的。工资不是根据资本所有者的企业利润来体现,而完全要按照满足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来支付。我们已看到,目前市场就业者不断增加,而工人的工资却没有根据资本盈利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资本所有者经常处于霸道地位,从不愿与工人讨价还价,你不干吗,那你走,我有的是人,工厂门外等着的人还多着呢!这些资本家,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还是中外合资的,无一不显露出一种野蛮残忍的本性,而工人处在被压迫地位又显得多么的痛苦与无奈呀,难怪工人阶级不甘心要重新夺回公有制的国家权力,而那些代表资本利益的人就会歇斯底里的叫喊:不准回头倒退。

工人阶级夺回自己的公有制制度的权力的行为是回头与倒退吗?这个观点站得住脚吗?

就是猫论者当初提出改革开放也是响当当的喊: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怎么不知不觉中,那些邓公的贤子贤孙们却说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竟成了回头倒退呢,邓公当年摸石头过河也是说的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来,也没有说要去摸索一条让多数财产被少数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社会来呀,如今天下不公,四海民怨鼎沸,重新夺回公有制的国家权力,这也是在资本利益处于矛盾火山之时,国家人民处于危难时刻的一种合理选择呀,这怎么就是回头呢,怎么就是倒退呢,怎么就是守旧呢?要说回头倒退守旧的,为什么就不是我们今天的这批强势利益集团呢? 

 

几千年来,私有制下,多数人创造财富,而不能占有财富,享用自己创造的财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特别是资本主义时期私有制度下,少数人凭借资本,把劳动财富竟全部据为己有,广大人民造成财富屯聚于少数人手中,而多数人无权消费,进而造成财富浪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此出现,社会矛盾更加突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的场地里终于汇聚起无比强大的力量,宣告自己要铲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夺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正义而伟大的革命,它是史无前例的新事物,他埋葬旧制度,建立新制度,这是伟大的创新事业,坚持这项伟大事业走向最后胜利,这是一切正义之士的正当行为,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正当行为,绝不是守旧。 

 

一股在国际帝国主义支持怂恿下,搞阴谋诡计来变国色,变党性的复辟逆流,把国家变成资本家的乐园,劳动者的地狱,这才是在中国大地上的复旧和倒退回头的勾当,而不是社会进步。

我们看到了社会财富在最近几十年来是在极大的增加,可问题是这些财富成了谁的财富了,财富再多,却没有多少是劳动者的,这是社会进步吗?这恐怕是资本家希望的高兴的进步吧,对于劳动者来说,这是不公正,不公平,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大回头,大倒退。

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比国外的资本原始积累更丑恶,国外资本除了原始积累也曾有过血腥野蛮,但在发展期,却要显得温情脉脉一些,尽管虚伪。但是我国资本原始积累不仅野蛮血腥,而且无比的丑恶。我们经常会在报上看到,资本所有者打通关节后,圈地之后,就肆无忌惮强行拆迁,并不给农民足够的补偿。甚至连少得可怜的土地补偿费用还要被地方官员截流拔毛,这无疑是对农民法定利益的野蛮剥夺。我们还从一些打工的人那里可以了解到,目前资本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的野蛮程度也是惊人的。

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女孩从四川到深圳去打工,父亲把她交给一个曾经是他父亲的学生手里,再经过这学生把这姑娘送去工厂上班,父亲以为这绝对保险的了。可是这位女孩的工作量大到无人敢信的程度,她经常要做十六小时的工作,女儿下班后给父亲打电话,是带着哭腔在诉说自己的疲劳和痛苦,她说我都睁不开眼睛了。当问及没有法律保护吗?回答说,法律并不保护她,因为她上班,不能上工人名册,因为是未成年人。当问到工资是多少时,回答说也就400到800。叫她忍一忍,等到成了正式工就好了,她说,成为正式工不易,老板会想方设法让你成不了他的正式工,因为老板根本就忌讳找用正式工。这一例子说明,资本家掠夺工人是不讲任何人性良心和道德的,是极为野蛮残忍而血腥的。他们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不顾工人死活的。

再有,我国资本积累还带有政治丑恶的特点,无数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确有一部分企业是国家的负担,它们转并解体均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些国有企业当初是作为整体国有经济为适应其发展需要而办成的,他们在早期社会主义的建设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这些企业可能会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这不是这些企业自身的公有制性质的过失,而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致,国家应当对它们进行平常通常采用的调节整顿提高的方式解决,而不是让它去适应私有制方式而把它转给资本家。转给资本家的结果是什么呢,国有资产以极低的价格失去国家所有权,变成私人资本;工人失去劳动机会,变成群龙无首的失业大军,一夜之间,他们为共和国创造的财富被彻底剥夺殆尽,成为一无所有的失业者。这还不够,许多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也被代表资本家利益的官员给千方百计的搞掉了。他们与资本家互相勾结,资本家以低价买走,官员们再从资本家那里拿一份回扣,这样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先是人们惊呼流失,而现在大家可以见到的是许多已经不在了。 
至于说公有制的人民公社,尽管在今天的全国私有制的挤压下他们仍有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山西周庄人民公社,还有就是南街村的公有制的实践,就充分说明这一点。如果有毛主席当年那种热情,积极扶助引导,寻找办法出路,那他仍然是私有制不可抗拒的一种社会制度。我国与世界大国在发展速度上相比,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呢,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更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呢,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更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呢?总之,是当年的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在使我们的国家在倒退呢?还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使我们的国家在倒退呢?这应当是不争的事实了吧 
当今,工农贫穷,政治腐败,国力衰弱,这些无一不在昭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合理最强大最有竞争力最公平最有魅力的的一个社会制度,那些资本家的走狗有什么资格在那里狂吠:不准回头,不准倒退呢?是他们把我们的国家带着走了一段回头的路,倒退的路。今天我们的工农再次起来,夺回我们的权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的公有制国家,真正的富国强国,让老百姓人人幸福自由,享有民主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文明进步。哪有少数人占有多数人的财富,享有至高无上的自由民主的权利却反被看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道理呢? 
一切受压迫剥削的工人农民教师公务员,团结起来!认真学习马列毛泽东思想,看清强势利益集团的罪恶本质,看到自己的力量,明白财富是谁创造的,理直气壮的站起来,不要被强势集团的歪理邪说所吓倒,他们才是走回头路的,顽固坚持倒退的,我们是昂首向前的,是进步的。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是进步的,正义的进步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让那些顽固倒退的维护私有制的人们在我们面前发抖吧。 
我们只要站起来了,他们就会害怕起来,他们的歪理邪说就没有散布传播的场地和空间。相信吧,我们的力量大得很,他们是不不堪一击的。最后的胜利是我们全体工人农民和所有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明天鲜红的太阳就会普照全世界。真正的和谐社会就会到来,那时我们就可以尽情享受公平平等自由民主的温暖阳光。 
二00六年十月五日。

尊敬的 红色潮流 ( 60.1.181.*** ) 于 2006/11/6 写到(1807):
十月革命的先驱们,我们走来了.
尊敬的 红色潮流 ( 60.1.181.*** ) 于 2006/11/6 写到(1806):
"共产主义新思想"一栏中的"简介我们的建党方针和原则,实现共产主义三个阶段的主张!"第三段第二行"错过"应为"错误"第五段第五行"胡  谨  涛"应为"胡锦涛"第九段第一行"三个阶段的内容  的  相同的,"应为"三个阶段的内容  是  相同的,"第十二段第一行"实现现"应为"实现"

版主回复

您的批评指正,我们已经及时改正,万分感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共产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尊敬的 pierre ( 220.173.137.*** ) 于 2006/11/6 写到(1805):
刚刚闭幕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加大对非洲援助,要建立和谐世界.这是否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国家履行国际主义的历史使命?
尊敬的 dhbt ( 220.205.146.*** ) 于 2006/11/6 写到(1804):
我认为网站建起已两年多了,受到大家的好评,得到大家的拥护,下一步应应有进一步的办法推动他的发展。因此,建议是否组织一次研讨会,对现在不正确的东西进行刨析,确立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的地位(今天中南海大门口的标语仍没人敢动)。遵义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的作用明显,是否时间就选在一月十五日为好。等待大家意见。
尊敬的 劳动人民的后代 ( 218.79.208.*** ) 于 2006/11/5 写到(1803):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复辟势力的矛盾.推动历史前进的经济是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那种只发展私有经济和全面推行私有化,结果是扩大和加剧贫富差别,是历史的倒退. 
以私人参股分红为目的的股份制企业,不属于国有企业.真正的国有企业其利润由国家统筹.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来自民主管理对管理者的激励作用和由此产生的凝聚力.不是靠利诱,不是靠拉开分配当次,不是靠重奖和高薪. 

尊敬的 LonghronShen ( 222.185.18.*** ) 于 2006/11/5 写到(1802):
我坚决支持王长友同志的观点! 我认为, 我们不仅要抓经济建设, 更应该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我们更应该注重思想理论建设, 把思想建设放在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现在社会上由于自由化思想的入侵, 导致许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正确方向. 很多人, 甚至是学校的老师公然发表反动言论. 作为一名拥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青团员, 我觉得极度难过!!! 我觉得这和思想工作不到位有重大联系, 另一方面, 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我觉得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做好在新形势下的反对破坏社会主义, 马列毛主义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保留公有制企业, 在地方积极筹建新的公有制企业, 让公有制企业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个问题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不可否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退一步, 进两步"的策略是正确的, 但是关键是要把握好"退"的分寸. 这样我们就会在今后"进"的时候有更大的空间. 不过, 作为象我一样的共青团员和许多有实践共产主义的同志, 最最应该做的, 也是大家仅能做到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时间共产主义".
                                                                                            一名拥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共青团员
                                                                                                              LonghronShen
尊敬的 dhbt ( 211.94.84.*** ) 于 2006/11/4 写到(1801):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要有私有制存在,就存在残酷的剥削,有剥削就存在阶级,无论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他都客观存在,就会有反抗有斗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只有在全世界铲除私有制后才可能停止。在部分国家消灭私有制后,阶级斗争只能从依附于物质的存在变为意识形态的存在,正如列宁所说:它们的尸体还在散发着臭气——;毛主席说的:他们心不死——。一个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难道还不能说明吗?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在建国后,多数不是主要矛盾,但决不能掉以轻心,仍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非常激烈。稍有不慎,政权落到他们手里,就会出现复辟,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新变会到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一一不是如此。 
尊敬的 还在学习的学生 ( 220.189.211.*** ) 于 2006/11/4 写到(1800):
一点疑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
是您大作中的句子   难道真是这样的吗,那不是代表共产主义是僵化的  静止的 停滞不前的  
是没有新鲜血液的理论了吗?
非常疑惑    

版主回复

谢谢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严格地说这可能是个不太科学的提法,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停止不前,还应该不断地继承和发展,所以这句话应该这样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还会今后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不知道是否还有比以上说法更科学的说法,欢迎你提出更好的建议,再次表示感谢!!!


尊敬的 知音 ( 221.202.224.*** ) 于 2006/11/3 写到(1799):
应试教育,是私有制思想体系中的那种残酷竞争的必然产物

我在网上看了中国青年报文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称应试教育可能导致犯罪》和有关网友评论,我把原文和部分网友的评论也付在后面,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对于关心我国教育的人来说,应试教育的害处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从教育官员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几乎是人人都说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可是,应试教育却真的是愈演愈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是谁在强迫人们去拼命的做他们自己所反对的事情呢?那就是私有制思想体系的利益竞争。官员们想利用政绩去升官;教师们需要多赚点钱和保住饭碗;学生和家长需要拼命的争取能考入一个重点学校。
在公有制思想体系下,人人平等,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工作干,当然也需要有竞争,但那并不是私有制思想体系中的那种残酷的竞争。
应试教育,是私有制思想体系中的那种残酷竞争的必然产物。

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称应试教育可能导致犯罪》原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称应试教育可能导致犯罪
http://news.QQ.com  2006年11月03日01:41   中国青年报
  相关专题:剥“应试教育”的皮
  很多十二三岁的孩子被送进戒毒所应试教育和未成年人犯罪存在因果关系
  最近在昆明 一些禁毒所的视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刀美兰格外心酸。尽管当地一所接一所地盖禁毒所,但现在很多禁毒所已经人满为患,无法再接收吸毒者。更令刀美兰震惊的是,很多被送来戒除毒瘾的竟然都是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心怀忧虑的禁毒所的工作人员把反映情况的材料交给刀美兰,希望她帮助呼吁。“我们的接班人、我们的下一代怎么办?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说到这次视察经历,仍然让刀美兰委员激动。
  毒品、网络游戏和色情暴力传播诱发未成年人犯罪,这些让每个父母都担心的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时众多委员关注的焦点。
  许嘉璐副委员长注意到一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最小的“大姐大”年仅8岁,竟然着指挥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带来的一组来自教育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校园里发生的毒品、暴力和性犯罪不断抬头,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一倍以上,而且65%以上都是团伙犯罪。游戏、网络成瘾的超过2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上升当中。
  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比例不到50%。由于高考竞争激烈,80%以上的学生产生了“失败者”的心态。
  在王永炎委员看来,这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应试教育这种导向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厌学、辍学的问题解决不了,会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
  王永炎委员今年到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发现不仅是县城,包括乡镇的一些街道,一条街竟然有5个以上的网吧。很多未成年人在网吧中沉溺于虚拟游戏。他说,由于很多学生对学习没兴趣,他们先是逃学,后来就辍学。这时候,与枯燥乏味且负担沉重的学业比起来,网络游戏等娱乐格外具有吸引力。沉迷于虚拟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严重伤害,他们流浪、打架斗殴、偷窃,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
  “应试教育这条粗线越描越粗”,被王永炎委员视为很多未成年人逃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过分追求升学率造成“学生为了‘分’,教师为了‘钱’” 
  无论此前分组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还是此次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应试教育之风愈刮愈烈都让委员们揪心。
  陈士能委员有两个小外孙女,一个今年刚刚上初中,还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两个小女孩儿周末、节假日和暑寒假几乎没有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玩耍时间。她们必须去补各种课程,或者是奥数课、英语课,或者是语文、珠算课。
  “她们现在的学业负担,比我们在青少年时代要重得多。”陈士能委员看着心疼,却也不敢松懈。“因为社会竞争很激烈。你如果不去补习,你就上不了好初中和好高中,大学就更不用说了。”
  正是这种担心,将家长和孩子绑上了应试教育的“战车”。受邀列席此次常委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善萍是江苏省南京 市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她到北京 之前特地问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什么期待,“学生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希望家庭作业少一点,希望书包轻一点”。
  作为英语特级教师,她在全国各地作教育权益讲座时发现,有的学校早上5时半就让孩子起床,一直到晚上10时孩子还在学校。每个桌子上都堆着厚厚的教辅书,孩子课外活动时间和自习时间很少。有的地方星期六全天补课,还有的学校一个月只放半天假,有的学校甚至一个月放一天假。孩子们长期处于这样的高压状态下,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这一代人,包括老一代人都没有经受过这种长期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大家都发展得很好,为什么要把孩子压迫成这样呢?”朱善萍说。在她看来,沉重的高压式学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思考,甚至连跟父母朋友交流的时间都很少。
  许嘉璐副委员长带来的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有72%接受调查的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急需要加强的素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吃苦耐劳;有71%的校长和老师将诚实守信排在第二位。再往下排才是学习能力。许嘉璐副委员长说,这表明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和校长们很清楚,目前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但应试教育令他们无暇他顾。
  王永炎委员尖锐地指出,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有些政策仍然引导学生和家长注重分数,引导学校注重升学率。这导致“学生为了‘分’,教师为了‘钱’,或者说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分’”的现象严重。
  “光讲减轻小学生的负担,但是没有人管是不行的”
  “孩子应该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他们应该是健康的、阳光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快乐生存的权利。我衷心希望把上面几条写进《未成年人保护法》。”朱善萍呼吁说。
  《未成年保护法》修订草案有一条,讲到“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朱善萍认为还应该加上一句“关注未成年人的情感和态度”。
  一些委员建议,针对各种课外补习班泛滥的现象,法律应该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其隶属的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占用学生节假日时间组织文化课补课”。列席会议的张礼慧代表则建议,法律还应该增加规定“不能以任何形式在学校推销、订购课外书籍”,以避免加重学生们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草案第19条规定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如果加重了学生负担怎么办,加重学生的负担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草案中未作相关规定,实际上也无法作出规定。
  刘明祖委员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专门制定一个对加重学生负担的行政处罚规定。
  “光讲减轻小学生的负担,但是没有人管是不行的。”杨长槐委员建议,各级人大应该开展一次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加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监督。


网友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称应试教育可能导致犯罪》一文的部分评论:
[精]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5人 反对:0人 中立:0人]
[这才说到点子上了--教育到了非下狠心改的地步了]
应试教育不仅成为犯罪之源,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障碍,更成为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缺乏的顽疾,因为应试教育导致教育的严重不公平,导致青少年从小两极分化,导致学生从小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脱离自然,脱离劳动,脱离群体,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出问题才怪!因为应试教育,教育不象教育,学校变得不象学校,老师不象老师.发生的许多血淋淋的的事情,应该引起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讨论,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
时间:2006-11-03 09:19 来自:221.232.138
[精]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10人 反对:9人 中立:1人]
我是一名教师,我认为都是穷惹的祸,想我们这里老师的待遇老是上不去,国家已明文规定的福利却老是不发给老师,同时还要时时克扣老师的工资,而物价有不停的上涨,我们要生活啊,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向学生收取种类繁多的资料费,从中获取利益。然后就是以各种名义补课。所以应试教育也就有了它的市场。
时间:2006-11-03 11:18 来自:58.47.63.
[精]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10人 反对:4人 中立:0人]
[应试教育是杀人的教育]
我做过7年的中学老师,本来我是很喜欢孩子,很喜欢教育这个行业,以为会成为一个好老师.可是,我终于还是从学校出走了.因为我不离开,我觉得我会死掉.如果我不离开,我再也不忍心看到孩子慢慢地死掉.学校就如一个暗无天日的养鸡场,把本来有七年生命的鸡用七个星期的时间来催肥,然后一刀杀死.我们的下一代就如速成鸡一样.杀人的应试教育!
时间:2006-11-03 09:30 来自:59.41.219.
[精]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支持:11人 反对:1人 中立:2人]
应试教育的确摧残人性,但怎么样才能真正的让孩子们快乐,让他们幸福健康的成长,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立两条规定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度的问题,取消了"考",还有什么更好的公平取值法呢.我坚决抨击现行的教育制度,比<儒林外史>中的情节更甚者有之,但什么样的制度能确保社会的公平性,是值得大家很好探讨的问题.
时间:2006-11-03 09:30 来自:58.51.39.
爱美(412418666) 发表评论:
[都是教育行政部门无能!]
素质教育说了多少年?淡化“应试教育”又扯了多少年了?人大官员却说"愈演愈烈”,你们不感到汗颜吗?问题闹到不可收拾,才说要“立法”。中国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谁也说不清楚!各个学校,连老师利用双休日和晚上时间,在外租“教室”(或利用自己“家室”)给学生进行“炒现饭”式补课、辅导,领导都无法控制。许多行政领导嘴上也说“必须制止”,但背后却是“打开一只眼,闭上一只眼”。各有所求,各有私欲,如此相安无事吧!!!
时间:2006-11-03 12:09 来自:221.11.156.
fat boy(418623693) 发表评论:
[不知所谓]
我是一名大学生~~回想起来以前的教育简直是不知所谓,老师就只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论学生其它方面的素质.我现在的同学以前和现在学习都很好,可是他对生活的一些基本常识都是十问九不知,在我们眼中他可以说的上是一个SB.你们觉得应试教育培养出这样的人出来有用吗?
时间:2006-11-03 12:08 来自:61.142.111
腾讯网友 发表评论:
最早开始揪心的人是老师。现在委员在揪心了。因为严重的后果让人震惊。但是让人震惊的事情在继续发生。
时间:2006-11-03 12:03 来自:218.4.60

尊敬的 转贴 ( 221.202.224.*** ) 于 2006/11/3 写到(1798):
住房改革,大多数人受益还是大多数人受损?
http://view.QQ.com ;  2006年09月24日10:55   光明观察   王炼利
(注:本文所有引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开发表的各类年鉴和普查资料,作者对引用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以90年代中期以前为分界线,对改革的评价从“基本上全体人民普遍受益”的共识,渐渐分化为大部分人对国有企业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一个个具体部门改革结果的质疑、但也有少部分人坚持“改革是成功”的,这个事实,说明分歧不在“是否要改革”上,而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在90年代中期以后对一个个具体的改革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却非常值得深思。如果说,这说明改革不彻底有待深化,那么什么样的改革才算彻底?深化到什么程度?向哪个方向深化?这些问题都不见回答。其实,大多数普通人的回答倒是简单明了:90年代中期以前,几乎全体人民都感觉到了由改革带来的受益,那个时期以后,绝大多数人感觉不到受益,相反感觉受损。(注意,笔者这里提到的得益与否,是指“感觉”。) 
任何改革,是否成功的检验者是人民 
必须提醒:检验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是否成功的检验者,是被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了五十多年的人民。由这样的人民来检验改革是否成功,便有着三个标准:一、最大多数人民从改革中得到了多少利益,二、最大多数人民从改革中失去了多少利益,三、主政者在改革中的利益变化如何。而最后一条,恰恰是最最关键、最最重要的一条。最后一条,能加深人民对改革是“受益”还是“受损”的“感觉”。因为《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白告诉全国人民,共产党建设的四个基本要求之一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共产党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现在,我们用住房改革刚开始时的社会各阶层对住房的占有数据,来检验住房改革是给人民加深了从改革中“受益”的感觉还是加深了“受损”的感觉。 
住房改革是使“负责人群体”整体得益的改革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底,家庭户主为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家庭中,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占该类家庭户数的23.4%,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上的,占该类家庭户数的38.6%,而全国人均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户要占到全国家庭户36.4%;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只占到全国家庭户27.9%; 
当时连农民在内的全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是23.86 平方米,农牧渔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3.51平方米,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要达到29.31平方米,为所有类别社会经济活动人员之最。 
在购房费用50万元以上的购房户中,户主是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占比例高达38%,在购房费用30万元以上的购房户中,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也要占到30%,然而他们占全国购房户的比重只有2.5%。 
在住房改革制度中起领军作用的上海,2000年底有12.5%的家庭户人均建筑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这部分家庭户拥有市区29.7%的房屋资源,而这部分房屋资源相当于上海人均建筑面积19平方米以下的56.4%的家庭户拥有的全部房屋资源总和,也就是说,12.5%的住户拥有的住房面积与56.4%的住户拥有的住房面积相等。而这12.5%的住户中,绝大部分正是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与全国购房户综合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到2000年底,上海化20万元以上购房的户数,只占购房总户数的9.3%,其中化30-50万元购房的,占3.2%,化50万以上的更是只占区区1.6%。也就是说,2000年拥有上海市区人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户虽然占了上海30%的住房,但付的购房费用与其住的房极不相称。而当时上海绝大部分家庭都把原住公房购买了下来,这说明国家机关、党群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用成本价购买公房的真实单价要比普通市民便宜得多,允许用成本价购买公用住房面积的控制标准也比普通市民高得多,沪房改(1995)767号文件就规定一般职工购买公有住房面积的上限是75 平方米,正局级购买公有住房面积的上限是140 平方米,此文件出台时还没有“住房商品化”的说法,等到住房商品化了,就意味着局级干部的住房资产要比普通职工多出远不止一倍以上,因为普通工人是要原本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才允许你按成本价购买70平方米,1995年的上海有几户普通工人住房面积达到70平方米的?而局级干部即使原先未达到140平方米的,该文件一下达,住房面积就自然而然赶超上140平方米了。 
人口普查的数据,正与人民的感觉相符:“负责人”的住房占有率远远超出普通民众的住房占有率,“负责人”只用付很少的钱就能住很大的房子,而房屋交易市场一成立,“负责人”光房屋资产一项就超出普通民众资产的许多倍!因为有这样的事实存在,人民才强烈不满,而这种强烈不满,正是现实中的“负责人”与人民心目中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共产党的干部形象南辕北辙的必然结果。 
面对这样的“住房改革成果”,人民提出质疑有什么不应该?当然可以这样解释:干部的多占有住房是“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如果是这样,那么,肩负监督政府职能的人民一要质疑当初政府部门推行住房商品化的真正动机,二要提请人大对造成这样后果的法律和政策进行修改了! 
实物分房不是福利 
住房改革其实是民众为国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挑重担和做贡献,但是,由于过去一直把计划经济时分房模式说成是“福利分房”,因此,“货币购房”就被当成是对旧体制的一种改革、一种革命,“货币购房”与“实物分房”相比较,就有了“进步”色彩。但事实上这个所谓“进步”根本就不存在,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起码对于普通城市居民而言,实物分房决不是福利。 
国家统计条文规定: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应以直接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由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总和组成的劳动报酬应包括劳动者所必需的全部生活资料价值,住房无疑是必需生活资料。这正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的。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交到职工手里的货币工资中并没有包括住房费用,工资并不是全部劳动报酬的体现,所以过去的“单位分房”正是以实物形式体现的劳动报酬。这本与“福利”两字风马牛不相及!当计划经济时期职工的工资总额中还没有发生“住房消费”这一块时,单位购房给职工使用不是福利,而是责任。实物分房本来分的就是城市劳动者劳动所得的一部分,职工等待分房,就象每月等着发薪日到来一样正常,98年以后为了动员市民买商品房而对市民灌输“破除对福利分房的等、靠、要”诸类言论是完全错误的,当在货币工资中不包括住房费用并且住房不是商品时,市民要解决住房是只能“等”、只能“靠”、只能“要”的! 
整个80年代,中国城市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在51.4~59.2间徘徊,一直到1999年,恩格尔系数是42.1,在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1999年中等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高达47.1,远超过高房价的香港,其恩格尔系数只有十几,也超过99年前的美国,美国1900年的恩格尔系数是43。这样高的恩格尔系数本身就说明城市劳动者所得中根本就不包括住房支出费用,这样,城市劳动者几十年的收入中都不包括住房费用,这费用本来是企业或者说是国家为劳动者个人积攒着、适时要以实物形式兑现给的劳动者的,结果住房商品化了,对于相当部分没有分到房的底层劳动者来说,就是被凭空抹去了一份劳动所得。 
80年代以后的实物分房已经是以职务为主要分房依据了,住房不平等的客观事实就已经存在。房产市场一形成,住房不平等就演化成了财产不平等。即使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是在增加这种不平等而不是在弥补这种不平等。住房公积金根据什么定的?根据个人工资定的。个人工资又是根据什么定的?根据职务、职称、工作年限。而近十年来工资高低已经越来越取决于职务而不是其他了,同样工龄的职工,仅因为职务不同,其住房公积金可以相差十几倍二十倍。这些因职务而怡然享受高工资高津贴的人们,倒真的是在享受福利,这是少部分人在享受着的福利,即使“福利分房”取消,照样享受着。 
谁为住房改革制度叫好?为什么叫好? 
大部分专家学者为住房改革制度叫好,所有的地方政府官员都为住房改革制度叫好。为什么?他们从中得益了。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年鉴-2004》统计数据,我国2002年的劳动者报酬合计是6.25万亿,2002年全国从业人员有7.374亿,人均劳动者报酬8479元。这些劳动者报酬中,除了金融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部门是24174.8亿,农民和个体劳动者部门是26446.4亿,金融机构部门是1036.6亿,机关事业部门是10866.5万亿。 
这里先要解释什么是劳动者报酬。 
统计术语称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劳动者收入”为“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包括什么内容?统计部门对“劳动者报酬”的定义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见《中国统计摘要》1999年、2000年附录部分: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很清楚,“劳动者报酬”的内涵远不止工资奖金,而自1998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的“住房补贴”和单位仍用公款为职工购买的住房费用都列入了劳动力报酬。 
现在,我们分析以上四个部门的人均劳动者报酬。2002年,除了金融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是31681.5万人(“除了金融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是指除了金融企业的城镇企业就业人员加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总数),农民和个体劳动者部门从业人员是37941万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是339.8万人,机关事业部门从业人员是3777.7万人。由此得出除了金融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部门的人均报酬是7631元,农民和个体劳动者的人均报酬是6970元,金融机构人均报酬是30506元,机关事业部门人均报酬是28765元。这便是我国2002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全貌。从1997年到2002年整个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构也就是如此。 
这种分配公平吗?不公平。因为这种收入差异反映的不是个体能力差异,而是职业差异。为什么对公务员岗位趋之若骛?因为其报酬是农民和个体户的4.1倍,是除了金融企业以外的其他所有企业的3.8倍。而这报酬中包含林林总总的津贴、补贴,其中就包括住房补贴。人们也不会忘记“取消福利分房” “住房货币化”就是出于这些部门的部分 “负责人” 的口中笔下,而他们取消了大多数人的所谓福利(其实是劳动应得)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福利丰厚得让普通人不能及。并还以此为荣。事实上,如果所谓“福利分房”在继续下去,“负责人”们已经难以再从“福利分房”中再得益, 这部分人连子孙的用房都福利到位了,否则刚取消“福利分房”(对普通民众取消)一年多的上海,怎么会发生 “负责人”占绝大多数的12.5%的住户与56.4%的普通住户拥有的住房一样多的事情?“福利分房”如果再分下去,应该论到让一直处在“等待状态”的普通人多改善些住房环境了,应该是普通人最得益了,但是,只有住房商品化,“负责人”才可以在住房上继续占据优势,他们已经占有的优质房产资源才可以在商品化过程中无限升值,从而与普通民众的普通房产不仅在“数”上更从“量”上造成巨大差别,从而把普通民众靠“购买自住公房”而“看起来有几十万”的房产在“住房商品化”的操作过程中大大贬值。 
少部分人工资增长不代表全体职工工资增长, 更不代表全体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住房商品化要有钱才能商品化的。舆论一直鼓吹人均工资增长多少、人民生活商品提高多少、说什么根据工资增长水平老百姓应该买得起房。其实以工资增长论普通人的生活质量,我们是步入了天大的误区!到2005年全国连农民内的从业人员是75825万人,属于国家统计范畴的领取工资的人数只有10942万,领取工资者只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4.4%,城镇就业人员是27331万,领取工资者也只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0%!这是因为中国劳动统计的统计对象是城镇的“单位就业人员”,这“单位就业人员”中不包括私有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只有这些“单位就业人员”才被称为“职工”,在国家统计制度中,也就这领取工资的10942万人才算“职工”。这1.1亿人能代表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能代表5.6亿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 
这被称为“职工”的1.1亿人无疑是当今中国生活最有保障的一族,但“职工队伍”是动态的,“职工”也是分层的,即分为“基层职工”与“上层职工”。从1998年到2004年,我国在岗职工总数从12336.6万人减少到10575.9万人,减少1750.7万,减少幅度是14.3%,而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从3724.5万增加到3725.3万,增加8000人,增长幅度是0.0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从2824.8亿增加到6258.7亿,增长了121.6%,而同期全国工资总额从9296.5亿增加到16900亿,只增长了81.8%。 
1998年到2004年七年间,我国GDP增长了89.4%,职工工资总额增长81.8%。其中采掘业、建筑业工资总额增长了59%,制造业增长51%,餐饮业增长42%,全都远低于GDP增长,也远低于全部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批发零售业的工资总额只增长了2.3%,那是因为批发零售业的职工人数因为“下岗”、“剥离”、“买断工龄”等原因从1191.8万减少到550.9万;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金融业、党政机关的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都在141%以上,教育业工资增长136%,卫生业增长127%。 
2004年,在七年间工资总额超过GDP增长速度的那部分行业的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34%,这些行业职工的工资总额占全部工资总额的39%;与此对照,制造业工资总额占全部工资总额的24.4%,职工占全部职工人数的28%。 
七年工资总额增长在120%以上的行业,其职工工资增长中都考虑了占据不少比例的住房补贴因素,这些部门职工享有的住房公积金是“基层行业职工”不能及的。可以说,这些行业才是至今都在享受着住房福利呢!当然,这些行业的普通职工所享有的福利比起这些行业“负责人”享有的福利,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希望专家和官员能够认真研读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补上真正读懂读明白统计数据这一课,这样,提的建议和出台的政策才能有依据,才能符合民心民意,才能符合国情。现在人们总以为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不可靠,但笔者根据自己从事统计分析的经验,认为并非如此。社会上之所以普遍不相信统计数据,是我们一些官员为了表现政绩、学者为了当政府的“粉丝”而对统计数据“为我所取”任意阉割造成的。如果学者官员能尊重统计科学,客观公正解读统计数据,国家统计部门不至于这么背黑锅。 
大动迁带动的住房消费抵消了恩格尔系数的下降 
恩格尔系数表示食品消费在消费性支出中的比重。我国的居民支出分消费性支出和非消费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通讯交通、医疗、教育、文娱、服务性支出、水电燃料支出和租房支出,非消费性支出包括个人所得税、其他税、非储蓄性保险、赡养支出、赠送支出和购房建房费用。我国在1999年前,非消费性支出占整个居民支出的比重很少,象上海这样的城市,1997年、1998年的非消费性支出只占居民支出的7%~~9%。 
1997年,上海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51.7,2004年是36.4,2005年是35.9。如果非消费性支出在居民总支出中的比重不发生变化,那么可以说居民的生活水平是有明显提高的,因为原先占消费性支出15%的支出可以从维持温饱需要转移到提高生活质量需要上来。然而从1999年开始住房商品化了,大动迁加速了住房商品化进程(见8月28日、9月4日《经济观察报》:《影响房价的真正原因》王炼利),非消费性支出比重因此一跃而上,占到21.2%,比1998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到2003年和2004年,上海居民的非消费性支出更占到全部支出的35.5%和37.7%。这种情况下,居民食品支出减少的部分都补贴给住房支出了。1997年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是47.8%,购房支出加上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是48%,2004年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是22.7%,购房支出加上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是45.6%,比1997年购房支出加食品支出的比重只减少了2.4%,这样我们就明白近年来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原来是以居民总体生活质量的不提高为代价的!如果说这只是纸上的统计结果,那么,请我们的专家学者和官员走着到民众中去,到农贸市场去,到公交站点去,去直接听取底层民众的声音吧! 
不管中央政府当初决定实行住房商品化的初衷怎样,住房商品化的结果就是少数人得益。这是事实。 
大多数人得益的改革必然受大多数人拥护,少部分人得益的改革必然受少部分人青睐。现在的问题是让少数人得益的改革侵犯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受共产党委托肩负监督政府职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有权利和义务帮助人民政府重新回到为大多数人服务的道路上来。 
文章来源: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共 201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返回首页] [管理]
我 要 发 言
妮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