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又一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电视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第1集)
 
 

第一集 乌托邦岛

来源:宣讲家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点击查看相关图片《社会主义500年——托马斯·莫尔》

【开场词】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从今天开始播出的这部系列片,将向您展示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短片】

大约在500年前,有一位水手,扬帆出海,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岛屿。他听说,在那个两头窄,中间宽的新月型海岛上,有54座壮丽的城市,那里花木茂盛,景色迷人,全部财富为大家共有。那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疾病流行,人们在公共食堂吃饭,住在带花园的房子里。金钱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堕落和罪恶。人们生来就享受着愉快生活……这位水手找了三天三夜,差点被巨浪吞没,最终也没能找到这座海岛。

【主持人】

在人类智慧和思想的海洋上,有许多哲人像这位水手一样扬帆起航,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中国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不在苦苦找寻着人类的完美世界。那位水手所寻找的海岛,名叫乌托邦,1516年,它出现在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中。水手之所以相信了这篇虚构的游记,是因为他不懂希腊文,在希腊文里,“乌托邦”是指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

【短片】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霍尔拜为莫尔绘制的油画肖像。1478年,莫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4岁时,莫尔来到牛津大学深造。当时的牛津大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中心。

【短片】

那个时代,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刚刚用帆船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哥白尼正在书斋中论证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同时在世,人的肉体的热量和活力正从神祗的禁锢中释放出来。

莫尔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他最喜爱的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很快,年轻的莫尔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律师和国会议员,因为他刚直不阿、主持正义,无权无势的平民遇人欺负,都爱找莫尔律师。

 

【主持人】

 

也就是在为平民打官司的过程中,莫尔敏锐地觉察到一种前所未见的压迫。这种压迫,来势汹汹,虽然与温顺的绵羊有关,却格外暴虐蛮横……

 

【短片】

这里是英国著名港口朴茨茅斯。1485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在这里建造了英国的第一个干船坞。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新航道、新陆地和新市场,催生了新兴资产阶级,也催生了他们殖民贸易与市场扩张的贪婪欲望。

【主持人】

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注意到两个以“S”打头的英文字母成了英国历史中的“关键词”。一个是SHIP,就是“船只”,另一个是SHEEP,就是“羊”。

【短片】

羊毛,是英国的特产。随着国际间贸易的不断扩大,英国的羊毛制品,出口销路极好。英国的商业资本开始活跃起来,大贵族、大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财富,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来,变作养羊的牧场。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成千上万的农民被暴力赶出自己的家园,他们四处流浪,要么饿死,要么成了盗匪或乞丐,更多的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字幕图版】

“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这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下的一段话。“羊吃人”由此而来。马克思指出,圈地运动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短片】

莫尔开始寻找社会罪恶的根源,但他暂时还找不出答案。莫尔决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国王的权力,在国会大厅向旧制度开火,保护平民的利益。在一次国会会议上,莫尔挺身而出,带领其他议员否决了国王亨利七世提出的一项增税法案。亨利七世恼羞成怒,逼迫莫尔退出国会。

【主持人】

莫尔从政治舞台上暂时隐退了,他去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后来,莫尔从各种描写美洲新大陆的游记中发现,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

【短片】

当时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阿美利加的游记正在风靡整个欧洲,阿美利加在游记中说,他在巴西南纬18度的地方,留下了24个人,在那里永远安家落户。莫尔就假借这24个人中的一位航海家,假托一个叫做“乌托邦”的海岛,讲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主持人】

《乌托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莫尔借航海家之口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

【短片】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财产公有是乌托邦的最大特点,物资取之不尽。家家户户可以免费领取所需要的东西,不受数量限制,却也从来没人多领。

在乌托邦,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并要学会至少一门手艺。每个城里人都先要去农村至少住满两年,以种田为业。

这里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工作要服从社会需要。人们一起吃食堂。小孩儿必须上学接受知识与品德教育。

乌托邦人没有贫富差距,鄙视金银,金银被用来做马桶与罪犯身上的枷锁。这里没有货币,偷盗抢劫毫无必要。岛上人人平等,住房每隔10年抽签调换一次,人人自由进出。

【专家访谈】 

他们当时反对私有制,提出财产共有,不叫公有制。财产公有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消费资料。它对私有制来说,是一个否定。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并不科学。因为生活资料不能公有。

【短片】

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这里收藏着莫尔的《乌托邦》第一版,目前世界上仅存五部。1516年,《乌托邦》带着墨香在比利时的卢万城问世了。《乌托邦》亦真亦幻的风格,立刻引爆了流行。有的人甚至能把全书的内容背下来。

【主持人】

1534年,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成为英国最高宗教领袖,被捕入狱,在临刑前,莫尔与前来规劝他的诺福克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诺福克说: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我怕你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尔回答:我已经再三考虑了,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 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久,莫尔被处死。

【短片】

《乌托邦》出版380年后,1895年,严复在《天演论》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翻译成中文,并说“如是之国,古今之世,所未有也。”严复首创的汉译“乌托邦”一词,是音译与意译奇妙结合的典范。从那时起,乌托邦,开始被古老的东方社会所注释。

【专家访谈】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以《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为标志,到今天已有500年的历史。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乌托邦诞生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已经成为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主持人】

下一集,我们将向您介绍另外一个人,他在黑暗中被囚禁了30多年,却用鹅毛笔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国度.。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太阳之城》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第1集)
2013-05-28 | 阅:1  转:30   |  分享 
  修改

第一集 乌托邦岛

来源:宣讲家 |作者: | 上传时间:2013-05-06 21:14
我要评论(1) 字号: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点击查看相关图片《社会主义500年——托马斯·莫尔》

【开场词】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从今天开始播出的这部系列片,将向您展示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短片】

大约在500年前,有一位水手,扬帆出海,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岛屿。他听说,在那个两头窄,中间宽的新月型海岛上,有54座壮丽的城市,那里花木茂盛,景色迷人,全部财富为大家共有。那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疾病流行,人们在公共食堂吃饭,住在带花园的房子里。金钱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堕落和罪恶。人们生来就享受着愉快生活……这位水手找了三天三夜,差点被巨浪吞没,最终也没能找到这座海岛。

【主持人】

在人类智慧和思想的海洋上,有许多哲人像这位水手一样扬帆起航,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中国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不在苦苦找寻着人类的完美世界。那位水手所寻找的海岛,名叫乌托邦,1516年,它出现在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中。水手之所以相信了这篇虚构的游记,是因为他不懂希腊文,在希腊文里,“乌托邦”是指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

【短片】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霍尔拜为莫尔绘制的油画肖像。1478年,莫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4岁时,莫尔来到牛津大学深造。当时的牛津大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中心。

【短片】

那个时代,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刚刚用帆船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哥白尼正在书斋中论证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同时在世,人的肉体的热量和活力正从神祗的禁锢中释放出来。

莫尔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他最喜爱的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很快,年轻的莫尔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律师和国会议员,因为他刚直不阿、主持正义,无权无势的平民遇人欺负,都爱找莫尔律师。

 

【主持人】

 

也就是在为平民打官司的过程中,莫尔敏锐地觉察到一种前所未见的压迫。这种压迫,来势汹汹,虽然与温顺的绵羊有关,却格外暴虐蛮横……

 

【短片】

这里是英国著名港口朴茨茅斯。1485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在这里建造了英国的第一个干船坞。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新航道、新陆地和新市场,催生了新兴资产阶级,也催生了他们殖民贸易与市场扩张的贪婪欲望。

【主持人】

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注意到两个以“S”打头的英文字母成了英国历史中的“关键词”。一个是SHIP,就是“船只”,另一个是SHEEP,就是“羊”。

【短片】

羊毛,是英国的特产。随着国际间贸易的不断扩大,英国的羊毛制品,出口销路极好。英国的商业资本开始活跃起来,大贵族、大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财富,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来,变作养羊的牧场。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成千上万的农民被暴力赶出自己的家园,他们四处流浪,要么饿死,要么成了盗匪或乞丐,更多的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字幕图版】

“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这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下的一段话。“羊吃人”由此而来。马克思指出,圈地运动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短片】

莫尔开始寻找社会罪恶的根源,但他暂时还找不出答案。莫尔决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国王的权力,在国会大厅向旧制度开火,保护平民的利益。在一次国会会议上,莫尔挺身而出,带领其他议员否决了国王亨利七世提出的一项增税法案。亨利七世恼羞成怒,逼迫莫尔退出国会。

【主持人】

莫尔从政治舞台上暂时隐退了,他去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后来,莫尔从各种描写美洲新大陆的游记中发现,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

【短片】

当时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阿美利加的游记正在风靡整个欧洲,阿美利加在游记中说,他在巴西南纬18度的地方,留下了24个人,在那里永远安家落户。莫尔就假借这24个人中的一位航海家,假托一个叫做“乌托邦”的海岛,讲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主持人】

《乌托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莫尔借航海家之口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

【短片】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财产公有是乌托邦的最大特点,物资取之不尽。家家户户可以免费领取所需要的东西,不受数量限制,却也从来没人多领。

在乌托邦,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并要学会至少一门手艺。每个城里人都先要去农村至少住满两年,以种田为业。

这里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工作要服从社会需要。人们一起吃食堂。小孩儿必须上学接受知识与品德教育。

乌托邦人没有贫富差距,鄙视金银,金银被用来做马桶与罪犯身上的枷锁。这里没有货币,偷盗抢劫毫无必要。岛上人人平等,住房每隔10年抽签调换一次,人人自由进出。

【专家访谈】 

他们当时反对私有制,提出财产共有,不叫公有制。财产公有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消费资料。它对私有制来说,是一个否定。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并不科学。因为生活资料不能公有。

【短片】

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这里收藏着莫尔的《乌托邦》第一版,目前世界上仅存五部。1516年,《乌托邦》带着墨香在比利时的卢万城问世了。《乌托邦》亦真亦幻的风格,立刻引爆了流行。有的人甚至能把全书的内容背下来。

【主持人】

1534年,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成为英国最高宗教领袖,被捕入狱,在临刑前,莫尔与前来规劝他的诺福克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诺福克说: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我怕你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尔回答:我已经再三考虑了,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 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久,莫尔被处死。

【短片】

《乌托邦》出版380年后,1895年,严复在《天演论》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翻译成中文,并说“如是之国,古今之世,所未有也。”严复首创的汉译“乌托邦”一词,是音译与意译奇妙结合的典范。从那时起,乌托邦,开始被古老的东方社会所注释。

【专家访谈】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以《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为标志,到今天已有500年的历史。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乌托邦诞生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已经成为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主持人】

下一集,我们将向您介绍另外一个人,他在黑暗中被囚禁了30多年,却用鹅毛笔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国度.。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太阳之城》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第1集)
2013-05-28 | 阅:1  转:30   |  分享 
  修改

第一集 乌托邦岛

来源:宣讲家 |作者: | 上传时间:2013-05-06 21:14
我要评论(1) 字号:

点击进入《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专题

点击查看相关图片《社会主义500年——托马斯·莫尔》

【开场词】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从今天开始播出的这部系列片,将向您展示社会主义500年,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短片】

大约在500年前,有一位水手,扬帆出海,去寻找一座传说中的岛屿。他听说,在那个两头窄,中间宽的新月型海岛上,有54座壮丽的城市,那里花木茂盛,景色迷人,全部财富为大家共有。那里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疾病流行,人们在公共食堂吃饭,住在带花园的房子里。金钱在这里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堕落和罪恶。人们生来就享受着愉快生活……这位水手找了三天三夜,差点被巨浪吞没,最终也没能找到这座海岛。

【主持人】

在人类智慧和思想的海洋上,有许多哲人像这位水手一样扬帆起航,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中国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不在苦苦找寻着人类的完美世界。那位水手所寻找的海岛,名叫乌托邦,1516年,它出现在一本名叫《乌托邦》的书中。水手之所以相信了这篇虚构的游记,是因为他不懂希腊文,在希腊文里,“乌托邦”是指一个子虚乌有的地方。这本书的作者是托马斯·莫尔。

【短片】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画家霍尔拜为莫尔绘制的油画肖像。1478年,莫尔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贵族家庭。14岁时,莫尔来到牛津大学深造。当时的牛津大学,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中心。

【短片】

那个时代,麦哲伦和他的船队刚刚用帆船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哥白尼正在书斋中论证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同时在世,人的肉体的热量和活力正从神祗的禁锢中释放出来。

莫尔如饥似渴地阅读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他最喜爱的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很快,年轻的莫尔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律师和国会议员,因为他刚直不阿、主持正义,无权无势的平民遇人欺负,都爱找莫尔律师。

 

【主持人】

 

也就是在为平民打官司的过程中,莫尔敏锐地觉察到一种前所未见的压迫。这种压迫,来势汹汹,虽然与温顺的绵羊有关,却格外暴虐蛮横……

 

【短片】

这里是英国著名港口朴茨茅斯。1485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在这里建造了英国的第一个干船坞。地理大发现所带来的新航道、新陆地和新市场,催生了新兴资产阶级,也催生了他们殖民贸易与市场扩张的贪婪欲望。

【主持人】

也就是从这时起,人们注意到两个以“S”打头的英文字母成了英国历史中的“关键词”。一个是SHIP,就是“船只”,另一个是SHEEP,就是“羊”。

【短片】

羊毛,是英国的特产。随着国际间贸易的不断扩大,英国的羊毛制品,出口销路极好。英国的商业资本开始活跃起来,大贵族、大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财富,把耕地一片接一片地圈起来,变作养羊的牧场。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成千上万的农民被暴力赶出自己的家园,他们四处流浪,要么饿死,要么成了盗匪或乞丐,更多的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字幕图版】

“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这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下的一段话。“羊吃人”由此而来。马克思指出,圈地运动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短片】

莫尔开始寻找社会罪恶的根源,但他暂时还找不出答案。莫尔决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国王的权力,在国会大厅向旧制度开火,保护平民的利益。在一次国会会议上,莫尔挺身而出,带领其他议员否决了国王亨利七世提出的一项增税法案。亨利七世恼羞成怒,逼迫莫尔退出国会。

【主持人】

莫尔从政治舞台上暂时隐退了,他去博览群书,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后来,莫尔从各种描写美洲新大陆的游记中发现,尚处于原始公社阶段的美洲印第安人那种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的情景,正是他的向往。他相信自己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奥秘: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的私有制度。

【短片】

当时意大利著名航海家阿美利加的游记正在风靡整个欧洲,阿美利加在游记中说,他在巴西南纬18度的地方,留下了24个人,在那里永远安家落户。莫尔就假借这24个人中的一位航海家,假托一个叫做“乌托邦”的海岛,讲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主持人】

《乌托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莫尔借航海家之口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

【短片】

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财产公有是乌托邦的最大特点,物资取之不尽。家家户户可以免费领取所需要的东西,不受数量限制,却也从来没人多领。

在乌托邦,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并要学会至少一门手艺。每个城里人都先要去农村至少住满两年,以种田为业。

这里实行六小时工作制,工作要服从社会需要。人们一起吃食堂。小孩儿必须上学接受知识与品德教育。

乌托邦人没有贫富差距,鄙视金银,金银被用来做马桶与罪犯身上的枷锁。这里没有货币,偷盗抢劫毫无必要。岛上人人平等,住房每隔10年抽签调换一次,人人自由进出。

【专家访谈】 

他们当时反对私有制,提出财产共有,不叫公有制。财产公有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消费资料。它对私有制来说,是一个否定。是一个进步。但是,它并不科学。因为生活资料不能公有。

【短片】

伦敦大英博物馆图书馆,这里收藏着莫尔的《乌托邦》第一版,目前世界上仅存五部。1516年,《乌托邦》带着墨香在比利时的卢万城问世了。《乌托邦》亦真亦幻的风格,立刻引爆了流行。有的人甚至能把全书的内容背下来。

【主持人】

1534年,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成为英国最高宗教领袖,被捕入狱,在临刑前,莫尔与前来规劝他的诺福克有过一段精彩的对话。诺福克说:在英国,谁不服从国王,就没有好结果,我怕你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莫尔回答:我已经再三考虑了,自由的代价的确很高, 但是,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不久,莫尔被处死。

【短片】

《乌托邦》出版380年后,1895年,严复在《天演论》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翻译成中文,并说“如是之国,古今之世,所未有也。”严复首创的汉译“乌托邦”一词,是音译与意译奇妙结合的典范。从那时起,乌托邦,开始被古老的东方社会所注释。

【专家访谈】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以《乌托邦》这部开山之作为标志,到今天已有500年的历史。莫尔引发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乌托邦诞生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已经成为完美、空想、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主持人】

下一集,我们将向您介绍另外一个人,他在黑暗中被囚禁了30多年,却用鹅毛笔为人类构建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国度.。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太阳之城》

 

第二集 太阳之城

【短片】

1600年初春,一位32岁的青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监狱里听到了布鲁诺被执行火刑的消息。对于布鲁诺的事业,他并不陌生。他们都是教士,却都被教会视为异教徒和叛逆者,他们都渴望自由,却都被宗教裁判所长期囚禁和刑讯,他们都崇拜太阳,因为太阳是他们心中的光明和希望。所不同的是,布鲁诺死了,而他,还活着。

【主持人】

托马斯·康帕内拉出生在阳光充足的意大利南部,但是从25岁开始,他便基本与阳光无缘,辗转于50余所监狱,时间长达30多年。在长年黑暗的囚禁和酷刑的折磨中,阳光对于康帕内拉来说,几乎成了奢侈品。也许,正因如此,康帕内拉在狱中写完的乌托邦式的著作,取名为《太阳城》。

推出片名《太阳之城》

【短片】

康帕内拉的名字意为“鸣钟”,也许是巧合,他的名字,暗合了他一生的使命。十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处于宗教裁判所的重灾区,自由思想受到禁锢。尽管如此,康帕内拉所敲响的钟声,总是能与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产生共鸣。伽利略用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学说;画家卡拉瓦乔则坚持将流浪汉、渔夫和农民引入神圣的教堂。这些对时代抱有怀疑和批判精神的自由思想者,往往被视为异端。

【主持人】

1585年的一个下午,在意大利南部科森萨市大教堂里,年仅17岁的康帕内拉,与一位教士进行了激烈辩论。

教士断言,教会的经典著作里绝不会产生谬误。而康帕内拉反唇相讥:这么说,经书里曾经否定新大陆的存在,就能说哥伦布没有发现新大陆吗?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这种言论,当时分明已经是异教学说。

当场,一位老人感叹道:“这个青年一定会成为伟大的学者。”随即又补上了一句,“如果不是很快被处以火刑的话。”前一句预言,已经被历史所证实,而后一句,则险些成为康帕内拉一生的谶语。

【短片】

康帕内拉在21岁的时候,完成了第一部哲学著作《感官哲学》,反对权威崇拜,断言真正的权威是自然。从24岁开始,他因发表反宗教著作3次被捕,先后坐牢6年,1597年12月才获释。

【短片】

在康帕内拉眼中,意大利是一个罪恶的国度。在那不勒斯这个仅有7万人口的城市里,只有1万到1万5千人从事劳动。劳动者由于过度和不间断的劳动,以致缩短了寿命。而那些游手好闲之人,却终日无所事事,随处可见惊人的奢侈淫逸、高利贷盘剥。

【主持人】

1527年,也就是康帕内拉出生之前的41年,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军队洗劫了罗马,造成重大损失。通常认为,文艺复兴就此终结。此后,当时只是一个地理名词的“意大利”处于西班牙与教会的双重黑暗统治之下。康帕内拉生活的年代正好处于这个时期。《太阳城》产生在文艺复兴的黄昏落日时节,是对光明的呼唤,是对一个新世界的呼唤。

【短片】

康帕内拉刚刚获释两年,就开始组织一场反对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1599年9月6日傍晚,因叛徒告密,康帕内拉在意大利南部被捕,他被西班牙士兵五花大绑地驮在骡马上,关进海滨的一个监狱里。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涯。

【主持人】

思想者的理想动力,恰恰来自于挣脱黑暗的强烈渴望。透过监狱的铁窗和火刑堆的烟雾,康帕内拉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康帕内拉把囚禁他的监狱比作高加索山,把自己比作盗走神火的普罗米修斯。他要用太阳的火,烧掉人世间的一切罪孽和丑恶。他满怀激情地去描述一个没有私有财产和私有观念、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过着幸福生活的光明国度——《太阳城》。

【短片】

《太阳城》的故事来自于一位寺院招待所的护理员和一位来自热那亚的航海者的对话。全篇起始于护理员的一个问题:“请告诉我这次航海您所遇到的一切,可以吗?”

在航海者的记忆中,他在赤道附近被土著人引领着来到太阳城。康帕内拉书中的太阳城位于广阔平原的一座小山上,直径为两英里多,圆周为七英里。整个城以山顶为圆心,一圈一圈地向山脚延伸,共有七圈。在这个城邦里,到处是巍峨壮丽的宫殿、美轮美奂的教堂,平坦整洁的街道,金碧辉煌的塔楼。

在太阳城的制度设计中,最高统治者是司祭,叫做“太阳”,既是宗教领袖又是世俗领袖,他下面有三位领导人,分别是威力、智慧和爱。“威力”掌握和平与战争事务,“智慧”负责管理艺术家、手工业者和科学家,“爱”掌管生育事务,确保后代成为最优秀的人物。

【短片】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分七层。但丁《神曲》中的炼狱按照基督教七宗罪分成七层,最上端的伊甸园中有通天之路。

在这七层的设计中,包含着康帕内拉对于人类打破隔阂,走上大同之路的想象。

【主持人】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太阳城的人民都是富人,但同时又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公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私有财产;他们使用一切财富,但又不为自己的财富所奴役。”

【短片】

与现实针锋相对的理想主义者经常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在监狱中,康帕内拉经常要忍受各种酷刑,如“蹲鳄鱼坑”等等,还多次被投进冰冷刺骨的水牢。有一种名叫“维利亚”的刑罚,是先把犯人吊起来,再一次次坠落在尖尖的木桩上,康帕内拉曾这样被连续拷打了36个小时。酷刑摧残了他的双腿和双手,死神也一次次和他擦肩而过。他的遭遇,得到了监狱里一名修女的同情,这个名叫季阿诺拉的善良女孩,不时偷偷送来食物、纸,笔和墨水,并帮助他誊写文稿。就这样,康帕内拉以一天几行字的速度,一点一滴浇筑只存在于心灵中的光明世界。

【主持人】

《太阳城》的手稿最终被康帕内拉的一位友人偷偷带出了监狱,1623年,拉丁文版的《太阳城》首次在法兰克福问世。《太阳城》问世后的第4年,康帕内拉终于走出了牢房,见到了久违的太阳。此时,他已经疾病缠身、老态龙钟了。1639年5月21日清晨,康帕内拉在巴黎悄然离世。

【专家访谈大意(仅供专家参考)1】

康帕内拉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他在反封建的同时,提出了超越一般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诉求,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已经具有一些社会主义的特征。

【专家大意(仅供专家参考)2】

康帕内拉生活的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阶段,他只能提出美好的设想,还不可能提出具体的实现途径。《太阳城》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魔幻色彩。文中有大量的占星学内容。康帕内拉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本源和归宿,最高管理人员是首席祭司,还没有摆脱中世纪的那种传统的神权政治的宗教观念。这是时代的局限。

【主持人】

康帕内拉的一生,都在向黑暗宣战。他在一篇十四行诗中道:“请把高傲、无知和谎言,放在我从太阳那里偷来的烈火中,销毁吧”。

下一集,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位曾开枪自杀过的贵族叛逆,他的名字叫圣西门..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叛逆贵族》)

 

第三集 叛逆贵族

 

【短片】

1823年3月,初春刚刚降临法国巴黎。但在这所房子的阁楼上,一名63岁的男子却在对社会的绝望和愤怒中,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颗子弹击碎了他的眼球,穿颅而过。他问随后赶来的医生,“如果脑袋里有颗子弹,我还能思考吗?”

高明的医术使他保住了性命,这时已经垂暮之年的他,仍顽强地继续着自己的事业,致力于为后世的人们,指出一条自己理想中的道路。

【主持人】

这个人就是克劳德·昂利·圣西门,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为“欧洲之父”查理大帝的后代,圣西门出身于贵族。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赋予了他高傲、不安于平庸、愤世嫉俗甚至是叛逆的性格。这也使得这位15岁就被封为伯爵的贵族,最终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了上流社会的对立面,站到了无产者一边。

【短片】

圣西门生于1760年10月17日。10年之前,欧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在英格兰中部发出了幼嫩的新芽。而在他出生之后的第四年,瓦特更是把动力更强劲、功率更大的改良蒸汽机带到了人世间。在机械动力与迅速汇集的资本的联合作用下,下层社会的人们不再沉默,发出了变革的呼声。坚固的封建堡垒开始出现裂缝,并被一步一步推向崩溃的边缘。

【专家访谈(大意)】

在工业机器的轰鸣声中,效率、进步伴随着战争和苦难,资本主义来到了人世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这也呼唤新的生产关系的诞生。后来在北美爆发的独立战争和欧洲的法国大革命,便是其连锁反应的产物。

【短片】

1775年4月19日的凌晨,在北美一个叫做莱克星顿的小村庄,一声刺穿寂静的枪响,奏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曲。

四年之后,19岁的圣西门决定加入法国远征军赴美作战,去帮助那些寻求独立解放的人们。他一连参加了五次重大战役,因作战英勇,他被华盛顿授予了最高奖赏——辛辛那提勋章。

【主持人】

对于自己在战争中的作用,圣西门曾经这样评价,“我可以自称是合众国自由的奠基人之一。”然而,这位合众国自由的奠基人,参战的目的却不仅仅局限于结果。他说:“我的天职根本不是当一个军人,我应从事一种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与此截然相反的活动。研究人类理性的进程,以便为将来改进人类的文明而努力。”

回到法国之后,圣西门很快放弃了前途无量的军队职务,开始游历欧洲。

【短片】

1789年7月14日,不堪路易十六王权和重税的巴黎人民拿起了武器,20万人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皇权被推翻,贵族纷纷外逃。而有着纯正贵族血统的圣西门却在这年的秋天回到了故乡皮卡迪。他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中,组织人民拥护国民议会,要求废除贵族和僧侣的一切特权,并正式声明放弃自己的伯爵头衔和贵族称号,自封为——“公民包诺姆”,意思为“庄稼汉,老百姓”。或许是为确保革命的彻底和纯粹,无论人民选他做市长还是国民近卫队队长,他都一律拒绝。他说委托过去特权阶层出身的人来担任这种职务是危险的。

【主持人】

然而,这次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却并没有像圣西门预想的那样坚决和彻底。在血腥、恐怖的革命措施之后,全国2/3以上的土地仍然留在贵族、教会和富裕的上层资产阶级手里。这让圣西门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渴望的革命。

【短片】

法国大革命使得启蒙思想家对于新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设想化作了屠刀下的血色。圣西门站在19世纪的门槛上,展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纪,开始批判他所遇到的资本主义。

此时,圣西门已经一文不名,不过动荡之后的法国却出现了难得的商机,他与他人合作经营房地产,很快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圣西门决定为“改造人类命运”而工作的时期开始了。他“计划为人类的理性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物理政治学的道路”,学习自然知识成了圣西门40岁之后的第一要务。为了求学,他多次搬家,四处游历。

【主持人】

圣西门曾经这样说,“我是花钱来购买知识的。我设宴款待教授,为他们准备上等美酒,对他们照顾备至,经常对他们解囊相助。这一切使我得到一切可能,愿意学习什么就可以学习到什么。”这种想法使得高傲、叛逆的圣西门在不断获得知识的同时,财富却日益萎缩,最终一贫如洗。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一家当铺做缮写员。白天工作9个多小时,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烛光下著书立说。在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我将近50岁了,已到风烛残年,但是我才刚刚走上真正的生活道路。”

1802年,圣西门荡尽家财,在巴黎匿名出版了一部勾画出他世界观轮廓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

【短片】

为了让自己的设想得到实现。圣西门曾经写信给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劝他放弃称霸欧洲的计划,和自己一道去建设一个新社会。据说,拿破仑收到这封信说,写信的人一定是个疯子。圣西门没有认识到,建立“一切人都要劳动”,一切特权都要铲除,人人都将得到幸福的社会,是无法依靠皇帝恩赐的。

【主持人】

没有得到拿破仑的回应,穷困潦倒的圣西门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曾经的仆人迪亚尔的资助下,圣西门将自己的理想继续付诸笔端,陆续出版了《新百科全书》等著作。

但不久迪亚尔离世,圣西门再次流落街头,衣食无着。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我把一切东西都已经卖光,一直到身上穿的衣服,为的是支付我著作的抄写费。”

【短片】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

【主持人】

恰恰是这段经历,让圣西门从此走上了探索社会主义思想的道路。

【短片】

1814年到1825年期间,圣西门进入了创作成熟期,连续出版了《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等一系列著作。而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新基督教》的发表,则阐明了他努力的最终目标——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

【专家访谈大意】

圣西门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第一个提出社会阶级划分的思想,第一个提出按照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第一个把“满足人民需要”视为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第一个用历史的观点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他还提出了资本主义只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在未来社会对人的管理将代之以对物的管理等观点。这些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时代以及世界观的局限性,决定了他的方案无法摆脱空想的性质。

【短片】

圣西门在度过近30年的艰苦岁月后,由贵族变成战士,由商人变成穷人,由封建社会的叛逆变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真正伟大的事业,这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构建一个理论大厦。

【主持人】

1825年4月,在《新基督教》出版的第二天,圣西门终于病倒了。5月19日,这个因对社会失去信心而自杀过的叛逆贵族,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未来充满希望。

医生问他,“你现在难受吗?”,圣西门回答,“说这个没意思,让我们谈谈社会主义吧”。圣西门讲了许久,最后抬起手说,“我们稳操胜券”!随后死去。

【短片】

圣西门去了,“社会主义”这个闪光的词汇却破土而出。19世纪20、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最早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后来,社会主义一词在欧洲广为流传。

【主持人】

我们在下一集将为您讲述一位苦守时钟的老人。每天中午12点他都准时在家里等候着,他在等什么呢?

主题歌起——(字幕:请看下集《法郎吉传》)



访问次数:47216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