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实践共产主义网》全体同志和网友永远怀念毛主席!

《实践共产主义网》全体同志和网友
永远怀念毛主席!
-----------------------------------------------------------------------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毛岸青生平简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16:38 东方网
毛岸青生平简介(图)
  资料图为1994年12月26日毛泽东101岁诞辰日,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左二)、女儿李讷(右二)等亲属到毛主席纪念堂献花。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东方网3月24日消息:前中国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于北京时间3月23日去世,终年84岁,灵堂设在西山服务处。

  资料:毛岸青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毛泽东与其第一位妻子杨开慧的次子。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捕杀后,毛岸英与毛岸青兄弟被保释出狱,后来寄养在牧师董健吾家中。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省瑞金后,经济资助中断,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头,毛岸青曾被上海警员击伤头部,造成精神病。

  1936年,兄弟俩被张学良部下李杜带到巴黎,后来再被带到莫斯科,进入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1947年返回中国后,在大连养病。返国后挂阶中校,在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60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1970年育有一子毛新宇。


毛岸青生平:早年参加卫国战争 晚年关注祖国统一
2007年03月24日 2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月二十四日,刘滨、刘松林(刘思齐)、邵华、毛新宇、李敏、李讷、王景清(从左至右)在北京的灵堂内,祭奠毛岸青。 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社北京三月二十四日电 毛泽东主席和杨开慧烈士的次子毛岸青,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3月23日凌晨4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毛岸青1923年11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烈士被反动军阀残酷杀害。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弟弟毛岸龙三人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营救和安排下,秘密转移至上海,不久毛岸龙因病早逝。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中共党组织送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毛岸英主动要求参军上前线,毛岸青积极参加挖战壕、运伤员等支前活动。

  1947年,毛岸青回国,由李富春、蔡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遵照父愿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改试点,时间长达8个月。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列著作编译室任俄文翻译,他翻译出版了10多部马列经典著作和政治理论书籍,并发表了十几篇文章。

  长期以来,毛岸青和夫人邵华怀着对父亲毛泽东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忠诚,先后共同主编了纪念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参与策划摄制了《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纪念文章。

  晚年的毛岸青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祖国统一,拥护改革开放,热心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多次和夫人邵华、儿子毛新宇重走长征路,到革命老区、到工厂、到农村调研,并以多种形式帮助失学儿童,支持创办了多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岸青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坚持读书、作词、谱曲。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毅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沉痛悼念邵华同志
 
 

 

邵华同志6月24日因病去世

   消息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08/06/25 06:34)

 

  本报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昨日傍晚因病去世,终年69岁。邵华将军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1938年10月出生于延安。1960年同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次子毛岸青结为夫妻。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邵华同志简历
来源:中国作家协会网    发布时间:2007-12-03

    邵华,女,汉族,193810月生(69),湖南常德人,19667月参加工作,19796月入党,大学文化,研究员。任军事科学院正军职干部,中国摄协第六届主席。


     1966.07-1985.12   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干事


     1985.12-1988.08   解放军总参管理局第一服务处助理员


     1988.08-1991.02   解放军总参管理局营房处副师职助理员


     1991.02-1993.11   军事科学院计划组织部外联处正师职副处长


     1993.11-2001.10   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正军职)


     2001.10-2002.12   军事科学院正军职干部


     2002.12-          
军事科学院正军职干部,中国摄协主席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邵华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入文学和摄影领域,毕生钟爱党史学习,践行主席家风,精心整理主席和革命先辈珍贵史料。出版文学作品和研究专著60余部1800余万字,摄影专辑、影视作品20余部。其散文代表作《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列入中学生教科书,《毛泽东之路》荣获中国图书奖。

 

-------------------------------------------------------------------

邵华:伟人亲属 巾帼将军 跌宕传奇
     2008-06-25 来源: 新华网

    执掌摄影界帅印的第一位女主席

    她是伟人亲属、巾帼将军

    她的人生充满跌宕和传奇

    邵华,女,毛岸青爱人(1938~2008)。

    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

    父母均为革命先驱

    其父陈振亚,湖南石门人,是1927年参加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乌鲁木齐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

    其母张文秋,湖北京山县人。是位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巾帼英雄,是京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

    爱人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烈士的次子。他们1960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毛新宇。

    从小酷爱文学硕果累累

    邵华从小酷爱文学,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散文《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均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参加工作后相继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作品。迄今为止,邵华已单独创作和与人合作编纂、出版采拍了画册、文学作品及各类丛书、电影、电视剧数十部、套、集。邵华喜欢写抒情散文,与毛岸青合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1984年,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0年杨开慧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邵华主编了《娇杨画册》,并与家乡人民一起修复了杨开慧烈士陵园。她和毛新宇主编了《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辑录。1998年12月,出版发行了散文集《红杜鹃》。

    兴趣广泛尤其热爱摄影

    邵华兴趣十分广泛,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她尤其热爱摄影,其作品曾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锦绣中华》、《解放军画报》、《舞蹈》等报刊上发表,并多次在重大摄影展播活动中获奖。1998年12月,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5周年,伟大的祖国成立50周年,首展与出版了《我的祖国》摄影集。

    2002年,邵华当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和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主席,成为执掌中国摄影界帅印的第一位女主席。(广州日报)


---------------------------------------------------------------------------------------------------
 
邵华遗体告别仪式7月2日9时在八宝山举行
 2008年07月02日02:06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今日9时在八宝山举行(组图)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邵华夫妇看望父亲毛泽东

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今日9时在八宝山举行(组图)

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邵华与毛泽东在一起

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今日9时在八宝山举行(组图)

2007年八一建军节,邵华与儿子毛新宇、儿媳刘滨、孙子毛东东在一起

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今日9时在八宝山举行(组图)

2005年夏天,邵华逗孙子毛东东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相关报道

毛泽东儿媳邵华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湖南韶山亲友陆续赴京悼念邵华(图)

毛泽东侄子毛岸平近日赴京悼念邵华(组图)

组图:毛新宇和妻子刘滨为母亲邵华布置灵堂

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在京病逝 终年69岁

本报讯 (记者 陈国忠 余志雄)今日上午9时,邵华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八宝山举行,这位执掌中国摄影界“帅印”的“巾帼英雄”,在美丽的摄影作品的陪伴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邵华将军6月24日傍晚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后,连日来前往北京西山吊唁的中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邵华表达哀思、寄托深情。前来吊唁的人们在邵华生前拍摄的一张张作品前驻足,衷心祝愿这位执掌中国摄影界“帅印”的“巾帼英雄”能在她深爱的摄影世界里,在美丽的摄影作品陪伴下,一路走好!

邵华将军的儿媳刘滨告诉记者,邵华将军去世前的那段时间虚弱得无法说话,仅能用口型表达意思。那时正值汶川大地震期间,她将病房里的电视节目一直锁定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上,她让毛新宇代表全家向灾区捐款10万元。邵华将军生命最后的半年,一直在竭尽全力完成作品《祖国颂》,那是她最后的摄影作品集。她的第一部作品名为《我的祖国》,最后一部作品为《祖国颂》,刚好首尾呼应。在今日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家人会将先行印制出来的200套纪念册送给亲朋好友作为纪念。

昨日,刘滨特别给本报提供了一本名为《邵华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纪念册,里面收集了邵华将军生前的部分照片,向人们展现了她生前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报今日选发部分照片,以飨读者。


 
 


访问次数:1794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