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抛弃资本主义,回到社会主义,走进共产主义080220-3

抛弃资本主义,回到社会主义,走进共产主义
                 ——生产方式的研究提纲

 

             作者:劳动者


   抛弃邓小平就是抛弃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回到毛泽东就是回到无产阶级领导的全民所有制。走进马克思就是走到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极终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为了认识邓小平时代和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我首先介绍人类劳动的永恒的生产方式。我从邓小平时代的生产方式开始,说明该生产方式的理论,说明我国经济学家对该生产方式的论证依据,说明马克思对该理论的批判。然后探索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最后介绍马克思的建议。
一、 人类劳动的永恒的生产方式
  人和动物一样都是在自然界中诞生的。自然界为人的生存准备好了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人靠自然界来生活。人通过劳动把这些东西改变成食物、燃料、衣服、居室等。说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不可分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本身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活动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在劳动过程中,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这就是人类劳动的最抽象的概念。
  劳动的结果是产品。这个产品在劳动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头脑中观念的存在着。劳动者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也就是决定着他的劳动的方式和方法的,或者说决定着他的生产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有目的的劳动是一种享乐,他不仅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产品,而且通过自由自在的劳动增强了自己的体质。
   人们在劳动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式。宇宙中的一切现象,不论是由人手创造的,还是由物理学的一般规律引起的,都不是真正的新创造,而只是物质的形态变化。结合和分离是人的智慧在分析再生产的观念时,一再发现的唯一要素。产品和财富的再生产,如土地、空气和水在田地上变成谷物,或者昆虫的分泌物经过人手变成丝绸,或者一些金属片被装成钟表也是这样。由此可见,劳动仅仅是为了改变物质的形式,这些物质来自于土地。因此,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劳动者为了改变物质的形式,必须具备以下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就是产品生产方式必备的条件,给这些条件上增加另外的要素例如价值(其形式是商品或货币)则完全是多余的。
   劳动对象包括土地、从土地上直接分离的东西、原料。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一切工具、机器、电脑等都是劳动资料。除此以外,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如土地、厂房、运河、道路即一切公用设施都是劳动过程的资料。
   劳动者把劳动资料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延长了他的自然肢体。劳动者把劳动资料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改变了物质的形式,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产品。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看,从产品的角度看,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
由此可见,产品的生产方式就是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变自然物质形式为自己提供产品的劳动活动方式。人类的产品生产方式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人类的自然的产品生产方式,只是因为产品变成了商品或者说产品披上了商品的外衣,产品的生产方式才变成了商品生产方式。只是因为产品不仅变成了商品而且变成了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产品生产方式才变成了资本生产方式。
为了认识不同的生产方式有必要简述一下由各生产方式产生的交换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生产关系,以及劳动生产力。
所谓生产方式就是生产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产品来生产就是产品生产方式,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商品来生产就是商品生产方式,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换取别人的产品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这里产品的商品形式的秘密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社会的物;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资本来生产就是资本生产方式,生产的目的是追求金钱、追求利润即追求剩余价值。在这里产品的资本形式的秘密在于:产品中不仅包含价值而且包含着工人无偿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利润。
所谓交换方式就是交换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交换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在产品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按各生产者的需求进行调拨;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按其中包含的价值等价交换的,交换形成了市场;在资本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按生产价格的原则交换的。
所谓分配方式就是分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分配方式也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在产品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共有的,因此,按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进行分配;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归独立商品生产者所有,产品自然归他所有。生活资料则是留足自己的剩余的拿到市场上进性交换分配;在资本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则一无所有。生活资料则全部由市场进行分配。
所谓消费方式就是消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消费方式自然也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在产品生产方式下,生产者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因此,在这里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生产资料的消费是这样,生活资料的消费也是这样;在商品生产方式下,部分生产资料是直接消费,部分生产资料是通过交换进行消费。同样,部分生活资料是直接消费,部分生活资料是通过交换进行消费;在资本生产方式下,一切生产资料和一切生活资料都必须经过交换才能进行消费,交换是消费的前提。
由此可见,生产是根本,交换、分配、消费是枝叶。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换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政治经济学家的最大错误就在于抛开根本只见枝叶。不去研究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仅仅在交换领域、分配领域、消费领域里打转转。自然就会使人陷入五里云雾之中,自然就不可能认识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者在生产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生产方式肯定是不同的。在产品生产方式下,一边是人及其劳动,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没有必要叙述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把他们的产品作为商品,从而当作价值来对待,而且通过这种物的形式,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同等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工人一无所有,工人是劳动者是实现与自然关系的主人,工人只有在资本家的企业里在资本家监督下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关系。可见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就是资本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就是财产关系。
最后再提一下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人改变自然的能力。劳动者在劳动中发挥自身的力就是劳动力;劳动者与劳动者联合协作发挥的力就是集体力;劳动者依靠水、马、蒸汽、电磁、科学技术发挥的力就是自然力;劳动者在社会中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发挥的力就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在商品生产方式下,社会劳动生产力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力。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下,社会劳动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由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业上的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交通运输,通讯联络以及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劳动者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越多。由此可见,在产品生产方式下,提高劳动生产力,减轻劳动者的负担增加劳动者的自由活动时间是产品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在商品生产方式下,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商品的数量,提高商品的质量,换取更多更好的别人的商品是商品生产方式的的必然趋势。在资本生产方式下,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工人的工资是资本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
二、 邓小平时代的生产方式
改革开放是在毛泽东时代的劳动生产力的基础上开始的。1980年的经济统计证明,当时中国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919年的德国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水平,就是说,达到了列宁所说的进入社会主义的阶梯口。当时的社会劳动生产力是全体中国劳动者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集体企业里,在全民所有制企业里共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归全国人民共同所有,因而,归全国人民共同支配、共同享受。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社会生产出现了许多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设计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以1980年为起点到二十一世纪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四番,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和政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步进行了价格改革,放开商品的范围,不仅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也是商品。逐步进行了利税改革,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业实行放权搞活责任制。商品是经过交换的产品。既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商品,那么,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商品,商品是经过市场进行交换的。由此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自由竟争。由此可见,自由竟争就成了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最有力的杠杆。
   因为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目标,农业和工业的生产企业自然就把价值即利润作为目标。生产的目的自然就是利润。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充分利用党的政策帮助后富起来的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这就是邓小平时代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交换方式。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工农业生产采用了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最短的时间生产更多的质量更好的产品,工人、农民工掌握了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也实现了机械化的生产,农业逐步转变成工业,农民逐步转变成工人。贯通东西南北的铁路、高速公路、空运、水运进一步畅通。直达世界各地的通讯已经形成。城市不断增加,工业中心不断产生,村村通公路,家家有电器。这就为社会化大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各种新型的使用方便的省力的生产资料充满了市场,各种新型的高质量的生活资料进入千家万户,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了。毫无疑问,这是邓小平时代的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或者说,这是工农业生产追求利润的结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竟争是推动社会生产的动力。自由竟争必然会使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会使一部分企业停滞破产,自然就会使一部分工人降低工资甚至失业,自然就会降低工人的生活水平。因此就出现了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必然就会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不进行安全资金投入,不进行污水处理投入。因此就出现了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减少工人工资或减少工人人数也是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这就是减员增效的来源。在自由竟争中少数人越来越富,多数人越来越穷。这就是两极分化的原因。毫无疑问,这也是邓小平时代的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或者说,这也是工农业生产追求利润的结果。
   由此可见,邓小平时代的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不仅取得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无法克服的社会弊病。
三、 改革开放的理论是什么
任何实践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的理论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理论是亚。斯密的国富民裕理论。
亚。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阐明了这个理论:“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指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社会或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个人如何取得收入呢?他说“一个人所有的资财,如果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的生活,他自然希望这笔资财中,有一大部分可以提供收入。----他的全部资财于是分成两部分,他希望从以取得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另一部分则供目前消费。”亚。斯密认为能为个人和国家取得收入的资财就叫资本。可见,在邓小平的生产方式中能为个人和国家取得收入的东西也是资本。因此,邓小平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生产方式。因为资本是用以取得收入的资财或者是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资本是从原始社会里就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财致富的永恒的方式。资本包括什么呢?他说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资本的用途是什么呢?他说有四种用途:农业、采掘业;制造业;运输业;商业。国家怎样才能富起来呢?亚。斯密认为,资本家,工人,土地所有者,都是劳动者。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大家都是朋友,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他认为,国家提倡个人利益,鼓励自由竟争。这样,“在一个政治修明的社会里,造成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情况的,是各行各业的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增,各劳动者除自己需要外,还有大量产物可以出卖;同时,因为其他一切劳动者处境相同,各个人都能以自己生产的大量产物,换得其他劳动者生产的大量产物,换言之,都能换得其他劳动者大量产物的价格。别人所需要的物品,他能予以充分的供给;他自身所需的别人亦能予以充分的供给,于是,社会各阶级普遍富裕。”
我们的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从理论上看,就是亚斯密的国富民裕理论或者政治经济学理论。
四,经济学家对改革开放的论证
改革开放从价格改革开始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学家大都是以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论证。他们从中找出适合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原理、原则、范畴。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合中国实际的,因而是正确的。
他们使用的政治经济学不是亚斯密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因为,马克思说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社会化大生产在英国取得统治地位后,由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政治经济学破产了。代之而起的是庸俗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巴斯夏和约.斯.穆勒。巴斯夏是精明的,伶俐的实践家,是最浅薄的成功的辩护论派。约。斯。穆勒则是企图调和不能调和的东西的调和派。在庸俗政治经济学家那里“不再是这个或哪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是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不偏不倚的研究让位于辩护士的坏心恶意”(马克思语)由此可见,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为资本主义辩护和企图调和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蒲鲁东,杜林。 他们都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他们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用小资产阶级的观点看问题。他们迷恋发财致富,梦想成为大资本家。他们把资产阶级的经济范畴看成是“自行产生的,具有生命力的,永恒的东西”(马克思语)。他们把这些经济范畴分成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他们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好的可以继续存在。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坏的应该取消。他们期望在实践中,力图用这些经济范畴的好的方面,达到小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目的。马克思说“历史和现实的事实一再证明,小资产阶级妄图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其结果只能是保存了资产阶级,助长了资产阶级,而消灭了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错在什么地方呢?马克思说:“其实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一切好心的资产者所做的事情。他们都说竞争,垄断等等在原则上,即如果把它们看作抽象的观念,是生活的唯一基础,但是它们在实践中还得大加改善。他们全都希望有竞争,而没有竞争的悲惨后果。他们全都希望有一种不可能的事情即希望有资产阶级的生活条件,而没有这些条件的必然后果。他们全都不了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形式,也正像封建形式的情况一样。其所以发生这个错误,是由于在他们看来,作为资产阶级的人是一切社会的唯一基础,是由于他们不能想象会有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那里,这种人不再是资产者。”
我认为,我们的经济学家在论证中既有辩护论派的意图,又有调和派的意图,还有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意图。但是,这不能怪他们。只能把罪过算在斯大林的头上,因为斯大林篡改了列宁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杜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正是这种名为社会主义实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失败和共产党的垮台。
五,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经济范畴用全新的观点进行了批判。这些新观点是什么呢?
1, 资本不是可以带来收入的资财,不是积累起来的劳动,而是用钱赚钱的活动。
 恩格斯说:“资本是什么,是一宗货币,这宗货币变成为商品,以便从商品再变成比原先数量更多的货币。”可见,资本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中用钱赚钱的活动,运动,过程。资本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是用钱赚钱的舞台,环境。用钱赚钱的人或人格化就是资本家。按照这个新观点,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了用钱赚钱的人活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企业追求利润,个人追求金钱的活动,就是资本,就是中国资本。
2, 资本不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而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生产资料)、可变资本价值(工人工资)和剩余价值。按照这个新观点一方面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读懂《资本论》。另一方面,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剩余价值。从而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
3, 利润不是资本的报酬,而是工人无偿创造的剩余价值。接受了这个新观点我们就会理解马克思以下论断:“撇开一切积累不说,生产过程的单纯联系,或者说,简单再生产,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后,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能转化为积累起来的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即使资本在进入生产过程的时候,是资本使用者本人挣得的财产,它迟早也要成为不付等价物而被占有的剩余价值,成为别人无酬劳动的货币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化身。”恩格斯在介绍《资本论》时说:“这部50印张的学术著作,其目的是为了证明我们的银行家,商人,工厂主和大土地占有者的全部资本,不外是工人阶级的积累起来的无偿劳动。----既然有产阶级全部积累起来的资本不外是‘无偿劳动’,那么,显然从这里应该直接得出结论说:这种劳动应该在事后得到偿付,就是说,这里所指的全部资本应该交给劳动。也许那时就应该预先谈谈,到底是谁有权获得这种资本。”理解这个新观点我们就会理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把资本——剩余价值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来,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共同支配是多么合乎情理合乎道义的事情。
4, 工资不是劳动所得,而是工人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就像出卖自己的衣服一样所得的货币。工资是用来购买必要的生活资料的。工资价值=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按照这个新观点,资本家为了降低工资成本即降低工人工资,必然就要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减少生活资料的价值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力进而提高生产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提高了,生活资料的价值减少了,工人的工资就降低了。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办法就是: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使用机器生产,电脑生产。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工人的工资。劳动生产力越高,工人工资就越降低。这就是工人贫困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我们知道了理解了接受了马克思的新观点,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应该干什么。
六,毛泽东时代的生产方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从理论上讲,中国应该实行产品的生产方式即消灭资本的生产方式。但是,中国的经济状况是小农小手工业占统治地位,工业不发展,社会化大生产还没有形成。因此,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还不能直接进行交换。如何把农业变成工业,把农民变成工人,如何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就成了毛泽东必须解决的难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告诉人们,从小生产到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有它的进步性。但是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掌握了政权,让资产阶级领导这个转化过程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列宁在十月革命时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并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在前资本主义国家里夺取政权以后,不能消灭资本,而要实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毛泽东把列宁的理论同中国经济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进行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
   毛泽东的经验是:在农业上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人民公社。在工业上通过委托加工、手工业改造、公司合营直到全民所有制工业。逐步把一切生产资料,一切生活资料,一切资本都统一到国家资本主义手里。国家是工人农民的国家,因此就是统一到工人农民手里。工人农民既是国家的领导者,也是国家的主人。既是生产的劳动者,也是生产的主人。因此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作为产品来生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没有资本又不能解决遇到的经济难题。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呢?
   毛泽东对国家资本主义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一切都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进行,一切都为工人农民谋利益。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政治保证。坚决禁止私人经营资本,坚决禁止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坚决禁止生产资料作为商品流通,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经济保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进入市场。粮棉在城市里是商品,工业日用品是商品。商品价格既不是由价值决定,也不是由生产价格决定,而是按工业品的销售价格和农产品的购买价格的比例关系即比价决定,尽量缩小剪刀差。商品流通由合作社组织流通。货币不是价值的尺度,更不是物质财富的代表,而仅仅是流通手段。银行由国家统一管理,职能是发行货币,结算货币,保管货币。价值的规定性减弱了,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工人的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按劳动定额计量的劳动时间的凭证。农民的工分不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劳动工日的凭证,公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工人工资一样多也是劳动时间的凭证。
   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小生产到大生产的发展,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按照生产资料和按照劳动力有计划按比例调整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是这种生产方式正常运行的保证。为要消灭资本而创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满足工人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目的。
   全体工人农民即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综合平衡与发展速度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计划关系等,是生产关系的社会关系或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不进入流通以调拨方式进行交换,小商品由国家组织在合作社内进行交换。
按比例分配劳动力,按比例分配生产资料,按比例分配生活资料。工人农民创造的剩余产品或者剩余价值大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然后由国家统筹解决住房、上学、医疗等问题,最后部分以工资、工分的凭证领取生活资料。这就是著名的铁饭碗。
生产资料的消费是通过调拨进行的,生活资料的消费部分通过统筹,部分通过交换进行的。
这就是毛泽东时代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概情形。
由此可见,回到毛泽东不是回到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是倒退。因为今天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已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水平。回到毛泽东就是回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回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就是回到有组织、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生产方式。回到产品调拨方式。
七,马克思的建议
走向马克思,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只要我们把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国家资本主义换成产品。我们就走向了马克思。为什么呢?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那种发展过程的阐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灭亡进行了阐明。由于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本矛盾,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冲突。集中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和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彻底分裂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者之间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竞争的加剧,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加剧了。加剧无政府状态的工具是,每一个别生产企业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由于社会化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的加剧,迫使各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这样,大工业的巨大扩张力,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阻力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形成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商业危机到来了。商业危机引起了工厂关门、厂主破产、工人失业。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危机显示出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
由于竞争这种生产关系,在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在产业和产业之间,在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无情地被清除。在这里资本家被剥夺了。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爆炸了。
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然发展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灭亡的原因。也是我们要取消毛泽东时代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因。
八,结论
因为邓小平时代的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发展到了就要爆炸的时候了,不仅给国家带来了灾难,而且给社会化生产带来了灾难,更严重的是给广大的工人农民带来了不断贫困的灾难。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抛弃自由竟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
因为毛泽东时代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小生产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创造了经验,为社会主义的产品生产方式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工人阶级进行产品生产创造了经验。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取消国家资本主义回到毛泽东业已成熟的产品生产方式呢?
因为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根据资本是工人阶级的财富,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资本,进而消灭资本,是共产党人带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唯一的历史任务。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走向马克思消灭资本主义呢!



访问次数:2272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