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古 巴 概 况

古 巴 概 况 

    国名:古巴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uba,Republica de Cuba)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等边三角形,内有一颗白色五角星;旗面右侧由三道蓝色宽条和两道白色宽条平行相间、相连构成。三角形和星原是古巴秘密革命组织的标志,象征自由、平等、博爱和爱国者的鲜血。五角星还代表古巴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三道蓝色宽条表示未来的共和国将分成东、西、中三个州;白条表示古巴人民在独立战争中怀着纯洁的目的。 

    国徽:为盾徽。盾面上部的蓝色部分代表加勒比海;一轮太阳从海面升起,横置的钥匙表示古巴为墨西哥湾的一把钥匙(古巴岛形似钥匙),表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盾面左下方为蓝、白相间的斜纹,右下方的图案为草地、山峦、棕榈树。 盾徽两侧为橡树枝叶和月桂枝叶;背后是一根束棒,象征权威;束棒之上是一顶“自由之帽”,表示争取自由、为自由而斗争。   

    独立日:5月20日(1902年) 

    国庆日:1月1日(1959年) 

    起义日,7月26日(攻打蒙卡达兵营纪念日)。 

    国家政要: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Fidel Castro Ruz),1976年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110860平方公里。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东与海地相望,南距牙买加140公里,北离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217公里。由古巴岛和青年岛(原松树岛)等16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海岸线长约6000公里。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东部、中部是山地,西部多丘陵,主要山脉为马埃斯特腊山,其主峰图尔基诺峰海拔1974米,是全国最高峰。最大河流为考托河,流经平原中部,雨季容易泛滥。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仅西南部沿岸背风坡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5℃。1月为最冷月。5—10月为雨季,常遭飓风侵袭,其他月份为旱季。除少数地区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位于哈瓦那郊外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故居内景
 
    人口:1120万(2000年)。其中白人占66%,黑人占12%,混血种人占22%。印第安人占1%。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 

    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 是古巴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城市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哈瓦那老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198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人口220多万(1998年)。年平均温度24℃。 哈瓦那狂欢节>>> 

    行政区划:全国划为14个省,1个特区。省下设169个市。各省名称如下:比那尔德里奥、哈瓦那、哈瓦那市(首都,为省级市建制)、马坦萨斯、西恩富戈斯、比亚克拉拉、圣斯皮里图斯、谢戈德阿维拉、卡马圭、拉斯图纳斯、奥尔金、格拉玛、圣地亚哥、关塔那摩和青年岛特区。 


 
在原为蒙卡达兵营的古巴圣地亚哥"7·26"学校城的墙上,攻打蒙卡达兵营战斗中留下的弹痕清晰可见。1953年的这一天,卡斯特罗率领古巴爱国青年攻打蒙卡达兵营,拉开了古巴人民反独裁斗争的序幕。革命胜利后,兵营被改为"7·26"学校城,并在学校城一侧建立攻打蒙卡达兵营纪念馆
 
    简史:1492年哥伦布航海抵达古巴。1511年古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68年至1878年,古巴人民爆发了反西班牙统治的第一次独立战争。1895年2月,民族英雄何塞·马蒂领导第二次独立战争。1898年美国占领古巴。1902年5月20日成立古巴共和国。1903年2月,美、古签订“互惠条约”,美强行租占海军基地两处,至今仍占领关塔那摩基地。1906年美出兵镇压人民起义,并对古实行3年的军事占领。1912、1917年美又出兵干涉。1933年,军人巴蒂斯塔政变上台,于1940年至1944年、1952年至1959年两次执政,实行军事独裁。1959年1月1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成立革命政府。1961年4月美中央情报局策划的雇佣军在吉隆滩登陆入侵,被古击败。卡斯特罗宣布开始社会主义革命。1990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1991年10月,古巴共产党召开四大。会议决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计划经济。1993年起,开始进行改革,每年均有新的改革举措出台。1997年10月,古共五大召开,在坚持四大决议的同时,首次提出把经济工作放在优先地位。

    政治: 根据1976年颁布的宪法,古巴为独立的社会主义主权国家,古巴共产党是古唯一的合法政党。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享有修宪和立法权。每届任期五年。国务委员会是大会休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国务委员会主席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革命武装部队总司令。2002年6月26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对1976年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补充的法律,进一步确定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可更改性。宪法修改补充条款规定,古巴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复辟,古巴永远不会在威胁、压力和胁迫的条件下与其他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等。宪法修改补充条款自通过之日起开始生效。部长会议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1992年7月,第三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改草案,(1)把马蒂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作为党的指导思想;(2)以无计名投票方式直接选举全国和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的代表;(3)授予国务委员会主席必要时宣布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实行紧急状态的权力。 

 
哈瓦那海滨摩尔城堡和拉美最早建造的灯塔
 
   经济:古巴经济长期维持以蔗糖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古巴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被誉为“世界糖罐”。工业以制糖业为主,占世界糖产量的7%以上,人均产糖量居世界首位,蔗糖的年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40%。农业主要种植甘蔗,甘蔗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的55%。其次是水稻、烟草、柑橘等,古巴雪茄烟享誉世界。矿业资源以镍、钴、铬为主,此外还有锰、铜等。钴矿藏量80万吨,镍蕴藏量1460万吨,铬200万吨。古巴1938年发现沸石(专家们称为“世纪矿物”),但到1986年才开始大力开发。其蕴藏量估计达30亿吨,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目前已制出许多活性产品,各有各的功能。森林覆盖率约21%。盛产贵重的硬木。古巴旅游资源丰富,几百个风景点像翡翠般点缀在海岸线上。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海水、白沙海滩等自然风光使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岛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疗养胜地。近年来,古巴充分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据官方统计,2003年古巴共接待外国游客190多万人次,旅游业收入为20亿美元。     古巴雪茄 


 
玩棒球的古巴男孩  新华社/路透
 
    新闻出版:报刊有《格拉玛报》,古巴共产党机关报,创于1965年10月;《起义青年报》,共青联中央机关报;《劳动者报》,中央工会机关报;《波希米亚》周刊,创于1908年5月。通讯社有拉美通讯社,官方国际通讯社。创建于1961年,在全世界设有37个分社。国家通讯社,创建于1974年,主要负责国内新闻报道。全国性广播电台5家:时钟电台、进步电台、起义电台、音乐电台和古巴哈瓦那国际电台。全国性电视台2家古巴国家电视台(Cubavision)和起义电视台(Telerebelde)。 

    外交:推行多元化全方位外交,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坚持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与中国关系:1960年9月28日,古巴与中国建交,古巴是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拉美国家。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和2001年两次访问古巴,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也于1995年和2003年两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古巴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4月,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二书记、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访华。

 

=========================================================================

古巴导弹危机纪实 
1962年10月中旬,华盛顿的美国情报官员在进行例行情报资料分析时,从飞临古 巴上空的U—2飞机所拍摄照片中发现了问题。他们确认,苏联正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西 南的圣克利斯托瓦尔修建基地,部署中短程导弹和运载核武器的伊尔-28重型轰炸机。 从这些基地发射的导弹,可以击中从秘鲁利马到加拿大哈得逊湾的大多数美洲重要城 市。对此,美国政府作出了强烈的反应。10月22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 7点,肯尼迪总 统在白宫他的书房里,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 的事实,并指出,这一“秘密、迅速和异乎寻常的导弹设施”是“蓄意的挑衅和对现 状作出的毫无道理的改变,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因此,美国一方面公开向苏联发出 警告,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其中短程核武器,同时以美国海空力量在加勒比海的广大 海域对古巴设立了海上封锁线,进行所谓的“隔离”。就这样,在当时世界两个超级 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危机,将整个世界带到了核灾难的边缘。

古巴——美国后院的一根芒刺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早在19世纪前期,美国人就高举起门罗主义的大旗,高喊着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经营着美国人的美洲。 古巴,与美国隔海相望,近在咫尺。19世纪末美西战争后,古巴于1898年获得了 形式上的独立,但是,实际上它还是美国控制下的半殖民地。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掌 握着古巴的经济命脉,操纵着一届又一届的亲美政权。1952年上台的巴蒂斯塔政权便 是其中的最后一届。在巴蒂斯塔统治时期,两国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着密 切的联系。政治上,当时巴蒂斯塔所领导的是典型的亲美独裁政权,在美洲乃至世界 重大问题上唯美国之命是从;军事上,美国在古巴占有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并派军事代 表团对巴蒂斯塔进行军事援助,反对古巴革命;两国经济上的联系更是至关重要。当 时,美国是古巴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古巴糖、烟叶和镍等原材料的主要进口国, 古巴则从美国进口大米、汽车和家用电器等。同时,古巴公用事业的 80%,采矿业的 90%,牧场的90%,石油提炼工业的几乎100%,公共铁路的50%,制糖业的40%以及所有 银行存款的 25%都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中。1950~1960年,美国对古巴的国际收支顺差 达数十亿美元。 1959年 1月,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了古 巴共和国。当时32岁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出任总理。新政府并不希望同美国把关系搞 僵,在对外政策上一度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温和态度。当年 4月,卡斯特罗即对美国进 行了首次访问。但是,两国关系并未因此而形成稳定的基础。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 府无法掩饰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本性。由于担心革命后的古巴难以控制而后院起 火,动摇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基础,他们一再对古巴新政权表现出强硬、傲慢而无 礼的态度。就在美国对古巴采取强硬政策的同时,不甘遭受欺辱、坚持古巴独立自主 立场决不妥协的领导人在思想和策略上都进行了调整,使其国内政策也发生了向左转 的倾向,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不久,又实施了国有化法,这些 举措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美国殖民者的既得利益,美古关系从此开始恶化。 1960年 3月,艾森豪威尔总统指示中央情报局制定一个推翻卡斯特罗的秘密行动 计划。5月,古巴同苏联恢复了外交关系。7月 7日,美国国会授权艾森豪威尔总统削 减了古巴食糖的进口定额,试图以此卡住古巴的经济命脉。7月10日,赫鲁晓夫宣布, 苏联同意购买鉴于美国削减古巴食糖进口定额而多出来的全部70万吨食糖。古巴在政 治上和经济上开始倒向苏联。1960年秋,在联合国大会上,卡斯特罗慷慨陈词,他面 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 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我们 得出了结论:离开社会主义我们就无法改造古巴。这是你们美国人教会我们这样做的。 不仅如此,事实上,就连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领导人,甚至包括坚决反对卡斯特罗的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马特奥斯也都认为是美国迫使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倒向了苏联。 即使这样,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位于加勒比海美国传统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小 小岛国公然与美国的主要对手苏联发展密切的政治、经济甚至潜在的军事关系,还是 使美国感到如芒在背。1961年1月5日,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4 月17日,美 国中央情报局又策划支持1000多名雇佣军在古巴的吉隆滩登陆,企图通过武力颠覆古 巴共和国。这一行动失败后,美国一方面并未完全放弃对古巴的武力威胁,另一方面, 对古巴政策又转向了经济上的全面制裁和禁运,把一个完全依靠生产和销售糖类来维 持国计民生的国家严密地封锁起来,企图通过卡断经济命脉来扼杀年轻的古巴共和国。 与此同时,赫鲁晓夫为了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企图在拉丁美洲寻找立足点,与 美国进行对抗。为此,他逐步加强了对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在 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导弹差距和赫鲁晓夫的冒险

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方酣,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导致了柏林 危机的重新激化,超级大国的核竞赛也日益激烈。 首先,美国在欧洲摆出一副逼人的态势。苏联没有能够阻止西德的重新武装和加 入西方军事集团,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强大的常规力量和核力量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的大门口又逼进了一步。而苏联对于美国却一直有鞭长莫及之感。尤其在核力 量方面,相对于美国强大的核打击能力来说,苏联在50和60年代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立即发现事实上并不存在艾森豪威尔时期曾引起美国 国内一阵惊恐的所谓对苏“导弹差距”。根据情报人员的估计,到1961年12月,美国 对苏联在导弹方面有3:1的优势,重型轰炸机方面有 10:1的优势。但是,肯尼迪政 府并没有因此而放慢进行核军备竞赛的步伐,反而有所加强。 根据1962年1月总统向国会提出的新预算,到1963年6月可以用来作战的将有13个 阿特拉斯式中队共129枚洲际弹道导弹,再加上12个大力神式中队共108枚洲际弹道导 弹。此外还要拨款增制200枚民兵式洲际弹道导弹,使计划中的这种导弹总数达到800 枚。这一扩军计划要求几年内美国可以用来作战的洲际弹道导弹总共增为1037枚。除 了可以射到苏联的上述这些洲际弹道导弹之外,1963年6月,将有 12艘北极星潜水艇 可供使用,每艘带有16枚导弹,最后,在不久的将来要有一支拥有41艘北极星潜水艇 的舰队。这样,在1000多枚洲际弹道导弹外,又增加了 656枚北极星导弹,从这些打 击力量的破坏力来看,一枚民兵式导弹估计能带一枚百万吨级弹头,相当于50枚投在 广岛的原子弹,而阿特拉斯-大力神式洲际弹道导弹所带的弹头比这还要大 1~4倍, B-52轰炸机所带的炸弹更大。据估计,如果所有飞机都装足,那么美国能用于攻击的 力量可达300亿吨梯恩梯,等于150万枚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等于地球上每一个人不论 男女老幼都可以分摊到10吨梯恩梯。相对于如此庞大的核爆炸能力,美国还拥有大约 比苏联多5倍的核运载能力。当时,苏联拥有大约 350~700枚中短程导弹,然而,鉴 于苏联的欧洲部分与美国之间相隔着大约 11000公里的宽阔陆地和浩瀚海洋,这些导 弹大多不能从位于苏联本土的基地发射到美国的重要区域而只能以美国的海外基地和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基地为目标。同时,苏联只有大约 200多架洲际轰炸机,而美国战 略空军指挥部拥有1200架轰炸机和1300架能从海外航空母舰和海外基地起飞投掷核弹 的飞机。换句话说,在肯尼迪的计划中是要建立一支拥有4000多个主要运载工具(其 中差不多有3000个已能作战)的投弹力量来攻打苏联,尽管明明知道苏联能用以攻击 美国的运载工具仅有约300个。 在苏联人看来,美国正在发展的军事力量其目的在于首先发动攻击。美国制订这 种扩军计划不能指望苏联的最高统帅部对此泰然处之。在1957年,美国人为了对付他 们认为的,苏联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占优势的前景,采取步骤把中程导弹装在欧洲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盟国里。1962年,苏联面临着洲际弹道导弹力量方面类似的不平衡 前景,这也能部分说明赫鲁晓夫为什么要着手把中程导弹装到他的西半球盟国——古 巴领土上去。 为了弥补美苏之间在核力量上的巨大差距,赫鲁晓夫希望能够在拉丁美洲取得一 个立足点。美国对古巴革命所采取的强硬立场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美古断交,尤其是美国策划的猪湾登陆失败以后,美国仍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 古巴新政权的基本政策。在受到美国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 使古巴得以依靠苏联提供武器和支持来对抗美国的威胁。这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正是求 之不得的事。他认为,古巴局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关系到 苏联的威信及其在拉美的立足点。甚至关系到在全球实现美苏之间的战略平衡。就在 这一时期,他心中萌生了在古巴安装苏联导弹的想法。 1962年 5月的一天,赫鲁晓夫召集了一个重要会议讨论古巴问题,参加者有科兹 洛夫、米高扬、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火箭部队司令比留佐夫元帅、 苏联驻古巴大使阿列克谢耶夫、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拉希多夫等人。在会上,赫 鲁晓夫突然提出了这个使许多人感到震惊的问题。他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这一措施, 对抗美国的包围,恢复美苏之间的平衡。 当时,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 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的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几乎都处于核弹和 战略轰炸机的直接威胁之下,加上美国在美苏核竞赛中的优势,使苏联处于一种被动 的地位。通过进行更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赶超美国不仅有待于时日,而且还要耗空苏 联的财力。因此,在赫鲁晓夫看来,在古巴秘密部署导弹显然是恢复苏美平衡的一个 快捷、便宜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从军事角度来说,避开美国的预警系统,在古巴部署大约60枚射程从1000~2000 英里的导弹,就可以将苏联对美国进行核打击的能力增加1倍。在这一部署完成之后, 它就不仅是一个政治和宣传上的胜利,而且可以巩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地位,从 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进一步控制古巴,增强苏联的威慑能力,改善苏联的战略地位。 必要时,这些导弹还可以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迫使美国在德国和其他问题上让步。 这显然是一个带有明显赫鲁晓夫决策特点的决定,即迷信核讹诈和轻率冒险。在他看 来,因为当时正值美国猪湾惨败之后和国会大选之前,“讲求实用主义的美国人”不 会对此作出强烈的反应。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赫鲁晓夫的计划很快得到实现。1962年7月至8月,古巴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劳尔· 卡斯特罗和古巴革命领导人之一切·格瓦拉先后访问苏联,最终达成了在古巴部署苏 联导弹的秘密协议。9月2日发表的苏古《联合公报》说,古巴请求苏联提供更多军事 援助并派专家训练古巴军队,苏联满足了这一要求。于是,苏联向古巴运去了一批地 对空“萨姆”导弹和42枚可以携带核弹头的SS-4和SS-5中程导弹,派去四万余名军事 和技术人员。这些导弹都由苏联人员操纵和维修。苏联认为,把中程导弹运进古巴, 不仅是为了加强古巴的防卫能力和加强苏联在古巴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影响,也是与苏 美在全球范围的斗争相联系的。对此,赫鲁晓夫曾在其回忆录里写到: 我的想法是在古巴安置带有核弹头的导弹但又不让美国过早地知道,而一旦他们 发觉,又已为时过晚。如果在安装完毕、准备发射时美国发现了它们,则美国在试图 用武力消灭它们之前就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 在古巴安装我们的导弹可以阻止美国贸然对卡斯特罗政府采取军事行动。除了保 卫古巴外,我们的导弹还将使西方人所说的‘力量均势’取得平衡。美国人已经用军 事基地包围了我们的国家,并用核武器威胁我们,现在他们将尝到敌人的导弹瞄准自 己是什么滋味了。我们只不过是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现在到了美国体会体 会它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受到威胁的感觉的时候了。 我想彻底澄清一点:当我们将导弹安放在古巴时,我们并无意发动一场战争。相 反,我们的主要目的只是要威胁美国,不让它去发动一场战争。我们充分意识到,一 场在古巴爆发的战争必然将很快扩展成一场世界大战。只有白痴才会在古巴和美国之 间发动一场战争。古巴离我们有1万1千公里之遥,只有笨蛋才会想到我们会从古巴入 侵美洲大陆。我们的目标正好相反:我们是要让美国人面对我们的导弹三思而后行, 从而达到防止他们入侵古巴的目的。 就这样,苏联的导弹在1962年的9月至10月份运进了古巴。

美国的反应

美国对于自己的卧榻之侧是十分关注的,因此苏联导弹运进古巴,很快就被美国 所察觉。 从8月份起,美国政府内部就在经常议论这个问题。到8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 就开始接到秘密报告,说在古巴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地区有诡秘的活动,并有情报说60 英尺长的导弹已经在古巴境内。9 月下旬,流亡的古巴大学生指导委员会也透露说, 已有15处导弹基地在建造之中。这些迹象都没有引起情报部门和白宫的高度重视,因 为情报部门认为,在地对空导弹网部署完毕之前,苏联不会首先在古巴安装中程导弹。 但是,肯尼迪对此也并不是漠然处之。就在苏古公报发表两天后,也就是9月4日,肯 尼迪总统发表声明,指出美国已经知道苏联在古巴安装导弹,但是,他同时又说,就 他所知还没有安装进攻性导弹,“否则将引起最为严重的问题”。13日,他再次警告: 如果有一天古巴成为“苏联的进攻性军事基地”,美国将采取一切措施加以对付。在 这期间,苏联一方面竭力辩解他们运到古巴的是纯粹防御性武器,另一方面还保证在 美国11月份国会选举之前不采取任何重大行动。但是,美国对于赫鲁晓夫信誓旦旦的 保证并不相信,而是加紧了对古巴的监视,增加了能够躲避雷达追踪的 U-2高空侦察 飞机在古巴上空侦察飞行的次数。 10月14日凌晨,是个万里无云的星期日,两架美国 U-2高空侦察机从南向北飞过 了古巴西部上空。其中一架由小鲁道夫·安德森少校驾驶,此人就在不久之后又一次 对古巴进行高空侦察时被苏联的“萨姆”地空导弹击中丧生。他们在这次飞行中拍摄 了大量的照片。执行任务归来后,照片很快被送到判读中心,由专家们仔细研究每一 个画面。他们认出了一座发射台、许多发射弹道导弹的建筑物。甚至在圣克里斯托瓦 尔地区还发现了一枚中程弹道导弹。根据其挖掘工程来看,似乎还在修建射程为2000 英里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使用的坚固的永久基地。而且,美国鉴定专家确信,发射装置 上安装的是核弹头。此外,还发现了苏制伊尔-28型轰炸机。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在古巴的导弹的原子弹头威力,大约相当于整个苏联 现有洲际导弹总能量的一半。而且照片清楚地表明,那些导弹都对准了一些重要的美 国城市,估计在它们发射后的几分钟之内,将要死亡8000万美国人。 肯尼迪对这一情报的震惊和恼怒是不言而喻的。他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关系重大。 因为转眼之间,在古巴这个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里已经戏剧性地拥有了整个美洲仅次于 美国的最大和装备最好的核军事力量。对于这个严重威胁,如果不进行坚决回击,就 会有损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的不信任感。 于是,就在接到这份情报的当天,即10月16日,肯尼迪召集了包括国务院、国防 部、中央情报局、司法部、财政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等方面的负责人和一批顾问,组 成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商讨对策。而且,为了使反击具有突然性和收 到良好的效果,总统和他的工作人员们都觉得有绝对的必要把他们的活动完全保密。 因为当时有一大批重要的外宾正在华盛顿访问,比如西德外长施罗德博士、利比亚王 储、阿尔及利亚总理本·贝拉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 “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从当天上午(星期二)11时45分开始,一直开到周末,在这 期间除了休息外都是进行讨论。在会上,不仅详尽讨论了美国应该作出什么反应,而 且还讨论了苏联人为什么采取这样激烈和危险的反常做法,他们下一步又打算干什么 等等。会议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认识,并提出了几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一种办法是在外交上打交道,或者通过当时就在华盛顿访问的葛罗米柯,或者直 接同赫鲁晓夫接触。另一种办法是在联合国向苏联提出指控,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 的。还有一种是针对古巴的一系列对策,包括离间苏古关系;对古巴进行海上封锁, 实施一切军火的禁运;实行空袭,用空军轰炸摧毁古巴的导弹基地和向古巴发动全面 的军事进攻,把古巴从卡斯特罗手中夺过来。 经过反复权衡,同卡斯特罗进行接触的方案被排除了。因为在肯尼迪看来,这是 一次大国之间的对抗,必须由苏联对美国作出响应和撤走导弹,否则就不能真正解决 美国所面临的威胁。 发动军事进攻推翻卡斯特罗的方案同样被排除了。一方面是由于需要较长的准备 时间,相对来说太缓慢,另一方面也由于太明显和太莽撞,必须付出太大的风险。美 国还不想一下子把苏联逼得太紧从而使赫鲁晓夫作出过分反应。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快被排除了。因为据中央情报局对导弹基地进 行连续空中监视所作出的估计,苏联导弹基地的建筑工程进展迅速(估计中近程导弹 基地建成的日期当在11月1日至15日;而中远程导弹基地建成的日期是12月 1日)。这 就迫使美国的决策和行动必须迅速收到实效,而外交解决的方式则很可能在美苏之间 引起一场毫无结果的公开争吵,基地的建设也很可能就在这个争吵的过程中乘机完成。 出于同样的考虑,提交联合国解决的方案也被很快否决。这样,剩下的就只有封锁和 空袭两种选择了。 然而,还有一些人提出,空袭的办法有三个不利因素。一是绝对效率没有保证。 二是突然的空袭很可能在苏联技术人员中引起一些伤亡,会给莫斯科提供一个开战的 借口。三是有人认为突然的空袭违反了美国以前承担的义务,在外交上很难说服美国 在北约组织或美洲国家组织的盟国接受,而且即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突然空袭,美国 空军当局表示也不能保证把古巴的一切导弹基地和核武器摧毁。因此,到10月18日, 决策的倾向已经多半属于封锁。10月20日,封锁的决定最后作出。即对古巴沿海实行 “隔离”,辅以其他军事和外交措施,迫使苏联让步;如果不能奏效,再采取进一步 的措施。进行隔离的主力是美国海军;隔离封锁的对象是运往古巴的进攻性导弹,而 将包括石油在内的重要物资排除在外;隔离的方式是在封锁区域向每条驶向古巴并有 装载导弹嫌疑的苏联船只发出停止前进的信号,以便上船检查。如果没有得到满意的 反应,就朝船头正前方开炮以示警告。如果仍然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射击船板,使 其不能行驶。凡飞往古巴的运输机也将遇到拦截,迫令其降落在美国机场听候检查, 否则即予以击落。对于被搜寻发现的苏联潜艇,如果无视要它“升出水面”的信号, 即用深水炸弹予以炸毁。 但是,为了“给赫鲁晓夫来一个冷不防”,美国在最后作好行动准备之前,采取 了严格的保密手段,不向苏联透露自己所了解的导弹情况和准备采取的对策,也没有 把自己的打算告诉西方盟国,而是内紧外松,保持着一切照常的样子。在苏联外长葛 罗米柯按计划访美时,肯尼迪只是重申了他在 9月份发出的警告,而并未谈及美国已 经掌握的苏联在古巴布置中程导弹的情况。葛罗米柯在访问中也只是按原计划同美国 领导人交换了关于对德和约及柏林问题的意见,并重申苏联不会向古巴提供进攻性武 器,建议举行两国最高级会谈。在他离开华盛顿时,他对美国正在暗中准备采取的行 动一无所知。因此,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在白宫悄悄进行的秘密危机阶段”。 盖子总是要揭开的,肯尼迪只是在等待时机。

摊牌:古巴导弹危机

10月22日,肯尼迪作好准备,最后摊牌了。 下午 7点整,肯尼迪在白宫他的书房里,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 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这次演说用西班牙语对古巴和拉丁美洲播放。 在讲话中肯尼迪指责说: 共产党人的导弹秘密、迅速、异乎寻常地部署在众所周知是和美国以及西半球国 家有着特别的、历史的联系的地区,既违反苏联的保证,又悍然无视美国和西半球的 政策。在苏联领土之外第一次突然地秘密地决定安装战略武器是故意的挑衅,是对现 状作不应有的改变。我国决不能接受现状的这种改变,如果我们今后还想要我们的朋 友或敌人相信我们的勇气、相信我们所承担的义务的话。” 为此,肯尼迪认为美国必须立即采取下列步骤:对古巴实行“隔离”以阻止进攻 性武器运入古巴;增加对古巴一切行动的监视;从古巴发射的任何导弹将被认为是苏 联对美国的攻击,因而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反应;加强美国在古巴境内关塔 纳摩海军基地的力量,命令其他一些部队随时作好准备;要求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 立即开会,讨论对西半球安全的威胁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呼吁赫鲁晓夫从古巴撤走这 些武器。 23日,肯尼迪签署公告,从24日起对古巴实施海上“隔离”,拦截检查一切前往 古巴的船只。在实施“隔离”期间,美国在加勒比海海域部署了 180艘舰只,在佛罗 里达集结重兵,数百架战略空军的轰炸机携带核弹升空待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以及 潜艇上的导弹也进入了戒备状态,并通过卫星追踪站密切监视古巴的一切军事活动。 在危机之初,苏联也作出了强硬的反应。宣称对于美国“史无前例的侵略”和走 向“发动世界热核战争”的行为,“苏联将进行最强烈的回击”,苏联船只不会听从 美国海军的封锁,不会停航和接受检查。苏联还要求美国从世界各地拆除其军事基地, 要求安理会讨论制止美国破坏和平的问题。同时,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武装力量, 包括战略火箭部队,取消了一切休假,进入戒备。一时之间,风云突变,世界临近了 核大战的边缘。 尽管剑拔弩张,但双方都并不愿意真的触发美苏之间甚至是全世界范围的核大战。 美国留有余地,苏联更是色厉内荏。有一件事充分表现出了双方的这种共同态度。 美国对古巴实施的海上“隔离”是于10月24日上午10时起正式开始的。一支由航 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组成的庞大舰队以及美国空军的部分力量所组成的封 锁主力,在封锁开始仅几分钟后就与苏联船只迎面相遇。这时,最前面的两艘苏联货 船——“加加林”号和“科米莱斯”号距离美军封锁线只有几海里之遥。就在这同时, 有一艘苏联潜艇插入到了两艘船之间的位置。美国按原计划本是先用一艘巡洋舰进行 拦截。但是,由于危险性增加,所以又加派了一艘航空母舰前去,而且由携带有反潜 艇设备的直升飞机给以空中支援。双方在海上形成对峙状态。 尽管双方在表面上都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但是,肯尼迪仍然对与一艘苏联潜 艇直接交火表示出极大的忧虑,甚至要求美军为苏联就此将会在欧洲的反应,尤其是 重新封锁柏林作好准备。苏联对此则表现出了更大的克制,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两 艘苏联运输船,以及紧跟其后的其他20多艘船只都在海里停住不动,有的则掉头开走。 肯尼迪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此期间,有6艘苏联F级攻击型潜艇被迫浮出水面,其中一艘还受到了损伤。苏 联并未就此作出更强烈的反应。10月25日,一艘苏联油船“布加勒斯特”号和一艘东 德客轮“人民之友”号被美国准许不加检查就通过了隔离线,理由是它们不可能载运 导弹或其他类似的设备。27日,那位安德森空军少校所驾驶的 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 被苏联“萨姆”地空导弹所击落,可见当时古巴境内的地对空导弹已经投入使用。对 此,美国国内有人提出以武力回敬,但是,肯尼迪还是不主张立即采取武力,他担心 双方会把武力行动相继升级到“第四步”、“第五步”甚至“第六步”。当时他曾忧 心忡忡地说:“我怕那时已不能升到第六步,因为已经没有人去干了”。由此可见, 苏联并不想与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交战,美国也一直严格地把封锁目标确定在进攻性 核武器和其他配套设备上,并不想越过这个界线,挑起更大的冲突。

危机的一周:10月22日至28日

由于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的确凿证据,有了“秘密危机阶段”的充分 准备,使美国在解决古巴危机过程中,在国际上取得了比较主动的地位。就在肯尼迪 发表演说的第二天,10月23日,美国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的立场在受其控制的美洲国家 组织会议中得到了广泛支持。同一天,美国代表又从加拿大、几内亚和塞内加尔获得 保证,拒绝飞往古巴的苏联飞机在纽芬兰的甘德,几内亚的科纳克里或塞内加尔的达 喀尔降落,而这三个地方是苏联飞机飞往哈瓦那仅有的三处可以降落的航空基地。这 样一来,美国在解决古巴导弹问题上的有利态势就稳定下来。隔离、封锁作为既定的 政策得到顺利实行,以达到迫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的战略目的。对此美国的态度坚 定不移。 在美国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在危机的一周时间里,苏联的态度却发生了不小的变 化。就肯尼迪演说和美国对古巴进行封锁决定的最初反应是23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 信和苏联政府声明,其中表示了强硬的立场,宣称对此“苏联将进行最强烈的回击。 ”但是,在24日美国开始实施“隔离”后,苏联船只并未强行通过隔离线,而是在驶 近隔离区域后停止前进或改变航向。 24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向美苏两国领导人发出同样内容的信件,提出了停止向 古巴运输军火3个星期,同时暂停封锁的建议。对此,一天之后赫鲁晓夫表示接受, 而肯尼迪则重申了其“答案在于撤走”苏联武器的立场,实际上拒绝了吴丹的建议。 因为美国人认为赫鲁晓夫此举意在拖延时间,使苏联技术人员能够高速度赶筑导弹基 地以便早日应用。根据美国人的估计,到26日上午,已经有两个中近程弹道导弹基地 可以使用,其余几个基地也指日可以完成。由此,赫鲁晓夫看到了美国在古巴导弹危 机中所持的决不后退的决心,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拖延战术未能发挥作用。在这种情 况下,他开始为撤出在古巴的导弹同美国讨价还价。在几天之内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 间交换了近20篇首脑级声明和通信。在25日至27日 3天时间里,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 间措词严厉的书信往来竟达5封之多,对抗到了最紧张、也是最微妙的阶段。 10月26日,赫鲁晓夫亲自致信肯尼迪,在信中,他承认了苏联导弹在古巴的存在, 但仍把它们说成是纯粹防御性的。此后,他又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美国作出保证, 不会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并撤回舰队,不再搞隔离,那么苏联将从古巴撤 走导弹。赫鲁晓夫在信中请肯尼迪不要拉紧已经打上了战争之结的绳子,而应设法解 开这个结。他同时指出苏联“是准备这样做的”。看到这封信,肯尼迪和他的“执委 会”松了一口气。 但是,就在美国政府还没有对赫鲁晓夫26日信件作出答复的时候,时隔 1天,也 就是10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又收到了赫鲁晓夫的来信,信里表示 出与前一天不同的立场,实质上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要价,谋求实现一种交换,即除 了重新提出前述要求外,还要求美国从土耳其撤走导弹基地。提出美苏有同等的权利 要求保障自己的安全。信中说: “我的这一建议是:我们同意从古巴撤走那些您称为进攻性的武器。我们同意这 样做并同意在联合国宣布这一承诺。您的代表则必须发表一个声明,大意是就美国而 言,考虑到苏联的忧虑和关心,将从土耳其撤出类似的武器。我们可就双方何时将其 付诸实施达成一项协议”。 这封信反映出克里姆林宫内部就当时局势存在不同的意见,也使美国对于苏联的 意图更加捉摸不透。局势又显得复杂化了。但是,肯尼迪还是立即拒绝了这种交换方 法。他没有答复这封信,而是由白宫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土耳其与古巴危机毫不相 干。 就在27日这一天,同时还发生了几个重要事件。其一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侦察 联队的一架U2飞机从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起飞,在执行一次“例行的空中取 样任务”过程中“迷航”,飞进了苏联远东的楚科奇半岛上空。苏联米格飞机紧急起 飞拦截,接到呼救信号的驻阿拉斯加美国空军战斗机紧急升空,直飞白令海峡,试图 与U2飞机汇合。这使美国领导人,尤其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大惊失色。最后,这 架飞机飞出苏联领空,双方没有发生接触。对此,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抗议。 同日,苏联进行了一次核武器试验。 还是在这一天,美国的U2飞机再一次飞临古巴上空时,卡斯特罗下令发射苏制 “萨姆”导弹,将飞机击落,驾驶员丧生。 美国政府事先曾拟定过一项方针,即如果美国飞越古巴上空的飞机受到攻击,美 军将对古巴的防空导弹基地进行适当的报复性轰炸。当时,在全世界所有的美国核部 队和常规部队都已经奉命准备随时行动,一支庞大的入侵部队也聚集在佛罗里达。而 据美国官方普遍估计,在古巴的几个发射场也已处于发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古 巴导弹发射场的任何直接空袭都可能造成美国城市上空的热核爆炸。肯尼迪后来回忆 说:“那个星期六,我们这个小组都坐在内阁会议桌周围,不断地开会,觉得核战争 在那天比在核时代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逼近。”因此,这一天又被美国人称之为“黑色 的星期六”。 正当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会议激烈辩论应采取什么对策以摆脱危机并且为此一筹 莫展的时候,执委会成员,总统的弟弟,当时的财政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灵机一动, 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说,为什么不可以不理睬赫鲁晓夫的第二封信而只回答第一封 信呢?为什么不可以把星期六抛开而只集中在星期五上面呢?总统对其弟的想法很感兴 趣,随即在当天向赫鲁晓夫发出了接受他26日“提议”的一封重要信件。复信表示同 意苏联在联合国监督下撤走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取消封锁并保证不入侵古巴。他还要 求苏联不要将此同其他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拖延问题的解决,希望“迅速达成协议”。 同时在私下,肯尼迪还软硬兼施,于当晚派其弟前往苏联使馆。罗伯特向苏联驻美大 使多勃雷宁交底说:总统早就想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撤走这些导弹。并许诺危机一结束 即拆除导弹。不过他还同时表示,此项承诺不能公开,不能作为“交易”的一部分。 “美国不能在威胁和压力下作出撤走土耳其导弹的决定”。同时他还强调由于击落了 U2飞机,总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苏联不尽快作出响应,后果很难设想。因 为在美国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行动之前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要么是苏联同意撤除 他们的导弹,要么是美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苏联必须在第二天给出回答。 对于美国的这种表示,苏联立即作了妥协。因为赫鲁晓夫认识到,长期容忍无法 打破而又日益加强的封锁不利于苏联,封锁拖得越久,苏联的损失就越大。同时,他 也已通过情报部门获悉,如果第二天不给美国答复,美军就会在29或30日轰炸苏联的 导弹设备和古巴的军事目标,然后入侵该岛。再拖下去就意味着死亡。 为了争取时间,第二天,10月28日,苏联电台在没有来得及校阅的情况下就公开 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复信。信中说,苏联已停止在古巴的导弹施工,已下令撤除这些武 器并包装运回苏联;由于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向古巴提供这类援助的动机就不 存在了;苏联同意让联合国代表前往核实拆除工作,等等。信中没有再提以撤出美国 在土耳其的导弹为对等条件。随着这封信的播出,古巴导弹危机最严重和最危险的时 期结束了。 随即,肯尼迪发表声明,欢迎赫鲁晓夫作出了“有政治家风度的决定”,并说这 是“对和平作出了重要而积极的贡献”。此后,美国除要求苏联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 的导弹和导弹发射架之外,还提出苏联必须撤走其伊尔28型轰炸机。 11月20日,苏联不顾古巴反对,同意在30天内全部撤走在古巴的导弹、飞机及其 他军用设施,随之,美国宣布终止对古巴的海上隔离措施,双方的武装力量先后解除 戒备状态,危机终于结束。

船靠船的目视观察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的结果。因此,在导弹危机期间, 古巴对此的态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美国看来,此次危机是一次大国之间的对 抗,是美国和苏联在交手,而坚持把古巴排除在解决问题的成员之外,这并不使人感 到十分意外。然而在危机解决的过程中,在美国的严重威胁下,苏联政府既没有能够 同古巴政府就问题的解决进行实质性的磋商,也没有能够切实考虑古巴的态度和基本 利益,这种作法却更令人齿冷。 10月28日凌晨,苏联政府决定接受肯尼迪条件的广播给了古巴以沉重的打击。这 是卡斯特罗甚至苏联驻古巴大使馆的人都没有料到的。当古巴共和国总统多尔蒂科斯 给苏联使馆打来电话,说电台广播了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的决定时,苏联大使还不相 信,并说美国电台是惯于造谣的,大使馆没有得到发自莫斯科的任何有关这个问题的 消息。当总统说这是莫斯科电台的广播时,大使觉得当时他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了。 因为他能想象出卡斯特罗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日子里,卡斯特罗一直保持着强硬的立场。在他得知苏联 决定撤走导弹的消息后怒不可遏,立即和古巴军事首脑们进行商议,并在哈瓦那大学 的一次有名的“内部”演讲中,严厉指责了赫鲁晓夫的懦弱行为。 11月 1日,卡斯特罗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拒绝联合国代表视察古巴领土,并提出 了维护古巴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古巴人民的五点要求”: (1)停止经济封锁和美国在世界各地反古巴的各种经济压迫措施; (2)停止一切形式的破坏活动,其中包括派遣特务和武装破坏分子到该岛; (3)停止从美国军事基地起飞的、在古巴上空的海盗飞行; (4)停止美国舰只和飞机侵犯共和国的领海和领空; (5)美国人从关塔那摩军事基地撤走,归还他们侵占的古巴领土。 由于古巴政府坚持强硬的立场,从11月 2日至26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 高扬到古巴,同古巴领导人进行了长达23天的会谈。内容既包括就未与主要当事国— —古巴共和国进行协商就单方面作出撤走导弹的决定向古巴领导人进行解释;就撤出 导弹的具体操作细节问题同古巴进行协商;在美国的压力下,同古巴协商撤走苏联伊 尔28飞机的问题;也包括要求古巴同意让美国军人直接在古巴领土上检查导弹的拆 卸和撤出情况。 尤其对于最后一点,卡斯特罗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拒绝。他对米高扬说,古巴任 何时候也不允许任何检查组(不论是来自美国的,还是来自联合国的)进入古巴领土。 他不相信美国人的许诺,并断定,古巴作出的任何让步,都会使华盛顿提出更多新的 要求。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米高扬为了寻求打破僵局的出路而谈到要求允许检查人员上苏联 船只进行核查时,卡斯特罗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是苏联的事,但在古巴水域内不行! 虽然美国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继续坚持在古巴领土上进行核查的无理要求, 但是,当他们最终确信古巴绝不会屈服之后,也无可奈何,同意了这样的计划:将不 加遮护的导弹装载在苏联船只的甲板上,由美国军舰和飞机在公海上对其进行拍照。 从11月 8日到11日,苏联军事人员在美国U2飞机的侦察监督下拆除了设在古巴 的导弹。苏联货船从古巴运走了42枚导弹,并在公海上接受美国军舰“船靠船的目视 观察”。 尽管古巴人坚决反对,在美国的压力下,11月20日,赫鲁晓夫还是同意撤出在古 巴的苏制伊尔28型轰炸机和鱼雷快艇。只允许在古巴保留一个教学中心,苏联专家 可以在那里帮助古巴人掌握苏联留下的军事技术。在撤走轰炸机时同样经美国核实。 12月 6日,美国国防部宣布苏联轰炸机已撤离古巴。1963年 4月,美国设在土耳其和 意大利的“朱庇特”导弹被撤除。古巴导弹危机的余波平息下来。 据统计,在封锁古巴期间,美国海军飞机共飞行9000架次,共计 3万飞行小时; 90艘美国海军舰艇直接卷入了这次行动,共计航行78万海里;战略空军司令部共出动 了2000多架次B52轰炸机和加油机,连续飞行累计超过5万小时。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夺霸权、进行核讹诈和玩弄战争边缘政策所造成的。同时 也是美苏以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军事手段进行的一次空前危险的对抗。冷战对峙被推到 了核大战的边缘。危机的解决虽然使核大战得以避免,但是,其巨大的震荡及其冲击 波却是相当深远的。它暴露出核时代超级大国对抗中固有的风险和核讹诈政策的局限 性。结果,这场危机加上此前发生的柏林危机,戏剧性地成了美苏冷战以致整个国际 关系缓和中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点。此后,在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建立了热线联系, 结束了美苏冷战中一个特别危险的时期。在以后的斗争中,两国都较为谨慎地避免直 接对抗,特别是避免用核武器对抗,并谋求妥协和合作以维持核垄断,约束无核国家, 这次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63年的部分核禁试条约。 导弹危机后,美国仍然敌视和孤立古巴,但并未敢再度入侵。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6-3-5 7:05:10

 



访问次数:7054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