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简论“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181216

 

 

简论“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作者:王长友

 

“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毛主席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但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基本原理告诉我们:1、阶级和阶级的真的存在,仅仅同人类社会生产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无产阶级)专政是向无阶级无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为党在改革开放后制定的党的工作中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全部理论: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必须坚决必须坚决同一切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地决裂!与此同时还必须坚决同一切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地决裂!

 

 

 

“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党在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则。

 

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这就是共产党的根本性质。

 

“以阶级斗争为纲”可以使党在思想政治上永远保持无产阶级立场;永远保持以“消灭私有制”为全部理论核心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认识论”的思想政治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可以使党在发展党员、执行党的纪律时;讨论和表决党内重大原则问题和重大是非问题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永远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被压迫人民,特别是社会最底层工农劳苦大众和全人类的政治立场上;这就是真正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就有了自己代表什么人?为什么人的利益而奋斗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原则!

 

同时,始终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也就明确了党的一切工作的任务和目标都必须是“消灭私有制,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由此,不由得想起邓小平为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贫富差距,共同富裕。”

 

虽然“共同富裕” ,不如“共同幸福”更具有科学性。

 

但是,邓小平在政治上提出“要消灭剥削,消灭贫富差距,共同富裕。” 说明邓小平还是有底线的!

 

有了以上真正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根本性质和根本原则;党在进行发展党员和执行党的纪律时,就有了发展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同时在执行党的纪律时,也有了正确评价一个党员功过是非的正确标准。

 

同时,也为党在进行一切重大原则问题和重大是非问题的集体表决时,提供了明确的真正共产党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原则和是非标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在毛主席逝世以后,提出来的“党在取得政权以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哪里?”的根本问题!

 

前面讲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解决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政治路线问题、原则问题和是非标准问题;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则是从战争年代进入和平年代,党的中心工作从夺取政权的胜利和成功,进一步转移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贫富差距” 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尽快使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幸福”起来!

 

按照邓小平为改革开放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定义,从根本性质上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以阶级斗争为纲”并不矛盾,

二者是在同一时空对党的政治立场、原则和是非标准的纲领和对党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工作中心”的要求。

 

 

 

为什么“以阶级斗争为纲”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会出现完全相反“两个极端”?

 

对此,我们必须真正站在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立场上看问题:

 

 

毛主席自幼胸怀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由于受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所限,毛主席没有像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样从国外接触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又长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瞿秋白、张闻天等人在苏联接受过正统的马列主义培训;就是周恩来、邓小平去法国“勤工俭学”直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也没有;毛主席只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了一年图书管理员时,利用工作空闲时间接触到马列主义;

 

不知何因:

 

没有历史资料记载毛主席为什么仅仅在北大图书馆呆了短短一年的时间?

 

也没有历史资料记载毛主席为什么没有像高君宇、邓中夏、张国焘那样成为李大钊的学生?

 

我们已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到是完全可以证明:

 

毛主席离开北大图书馆以后,一直都在从事宣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从参加党的一大开始,一直到红军长征到陕北,毛主席利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使蒋介石放弃继续剿灭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大政方针,开展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由此,毛主席才从始终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追杀、堵截的极其不安全状态变为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状态,在延安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此期间,毛主席写了《矛盾论》、《实践论》、《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著作。由此铸就了毛主席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指出: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列宁又特别强调:“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主席就是根据以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原理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论断的“合理性”就在于在阶级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客观性;他的“有效性”就在于他抓住了人类社会两大对立阵营的关键所在!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就是要使社会主义的占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牢牢地占领一切阵地!决不能让剥削阶级思想自由泛滥!谁也不敢暴露自己的剥削阶级思想!时间越久效果越好!但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领域的阶级斗争也要有强大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严密的组织路线作保障也是不行的!

 

 

由此使毛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对于“阶级斗争”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并且“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我们不能忘记:

马克思在《给魏德迈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并不是我的发明是,我要阐述的是: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仅仅是向无阶级、无差别社会的过渡。”

 

 

 可惜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毛主席没有注意到马克思的这个极其重要的原理和观点;在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后面,始终强调和围绕“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失掉政权,就失掉一切。”

 

始终是围绕权力问题开展阶级斗争的。

 

而从根本上,忽视了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建立“向无阶级无差别社会过渡”的“无产阶级专政”!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天然的”无产阶级,把一切不同意自己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的人,都当成“天然的”资产阶级来进行“专政”!

 

 

 

 

作为在改革开放前,被毛主席两次罢官撤职的邓小平虽然有着比毛主席更丰富的“去法国勤工俭学”经历,虽然有一定的对“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实行民主”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邓小平没有毛主席那种坚定不移的无产阶级和社会最底层工农劳苦大众以及全人类的政治立场;更没有真正树立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几乎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几乎是一窍不通。

 

 

但是,从邓小平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和评价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以及“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任务”都说明邓小平是有一定政治底线的!

 

然而邓小平掌权,问题与矛盾的焦点是由于邓小平用“唯心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剥削阶级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 实用主义 的方法论认识论” ,完全否定了毛主席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政治路线,特别是完全否定了毛主席在世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等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更不能像毛主席那样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严格要求的子女和家属;所以一直到死,都没有有效地解决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腐败问题。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会我们牢牢记住我们的“初心”!

 

真正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就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要领导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

 

为不忘我们共产党的根本性质,“用阶级分析法”就是共产党在发展新党员和考察某一个党员符合不符合党员标准时的根本原则!

 

也是共产党永远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必要前提条件!

 

如果我党和国家每天都在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有谁还会干“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贪污腐败呢?

 

同样,“在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以后的党的工作重点必然要从过去的武装斗争,改为‘经济建设’!”为了发展生产,我们就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心全意一心一意地搞好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科学技术、交通运输、通讯等等各个方面的的建设和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求我们必须是一物质资料生产为中心!

   必须是实实在在生产出“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整张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资料产品;再加上“真正能够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0181216微信留言

 

 

 

 

 



访问次数:3898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