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回顾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回顾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110
 帖子主题: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回顾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评分  楼主
 “红军”名称的由来

  1927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1月14日清晨,农民自卫军攻占了黄安县城,旋即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县城有名的书法家吴兰陔先生非常高兴,即挥毫写下一副对联,贴在黄安县农民政府的大门上。对联写道:“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此联对仗工整,巧妙地嵌入了“绿、青、白、黑、赤、黄、碧、紫、苍、红”10个表示颜色的词,感情浓烈又十分贴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形势和人民的革命激情。尤其难得的是,联中运用了“红军”一词,这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称为“红军”的第一人。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各率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党中央于同年5月25日发布了《中央通告五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文中明确提出“可正式命名为红军,取消以前的工农革命(军)的名义。”不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又根据党中央6月4日“关于你们的部队,可正式改称红军”的指示信,正式将工农革命军第9军,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从此,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先后奉命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03:15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2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了惨重失败。 

蒋介石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遂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待到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时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调红一、三军团会同原驻守广昌的红九军团共九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阵地战与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拼消耗,致使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

 1935年4月28日,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

然而,李德、博古并未吸取教训,仍然按此办法布置了建宁保卫战,结果使中央苏区的东大门也告失守。
               [此贴子已经被 共产先锋 于2004-9-18 18:19:10编辑过]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04:50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3
    
        长征历程 

    红军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战争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尽的精神力量,而且就像是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的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了惨重失败。 

  蒋介石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遂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待到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时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调红一、三军团会同原驻守广昌的红九军团共九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阵地战与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拼消耗,致使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 

  1935年4月28日,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然而,李德、博古并未吸取教训,仍然按此办法布置了建宁保卫战,结果使中央苏区的东大门也告失守。 

  面对中央苏区逐渐缩小的危局,共产国际同意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并组成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团”,负责实施突围、转移的具体计划。 

  毛泽东为使红军主力能够安全转移,受周恩来委托,自荐在于都地区进行考察,为党中央及主力红军选择转移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毛泽东坚决反对不让女同志随军转移的决定,并为瞿秋白等人随军转移请命。但毛泽东的努力没有成功,瞿秋白等怀着复杂的心情与转移的红军依依惜别。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下任中央留守处主任。 

  1934年10月,大队红军从于都出发,渡过于都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了敌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与此同时,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完成了突围西征的任务。博古和李德过高地估计了红军的军事力量,依然按红六军团渡湘江的路线前进。结果演出了血战湘江的悲剧!鲜血染红了江水。 

  中央红军在抢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仅剩三万多人。红军指战员在惨痛的失败面前思索着,希望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在蒋介石企图在湘西实现他的“口袋战”时,中央红军突然挥师西去,相继攻占通道、黎平,并召开了重要会议。 

  根据黎平会议决议,中央红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清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并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因土城战役失利,当机立断,提出迅速结束土城战役,出敌不意地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去。当国民党追兵赶到赤水河边,只有望着汹涌的赤水河兴叹! 

  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交界处的鸡鸣三省稍事休息;于2月9日到达扎西地区集中,进行精简整编。接着挥师东进,二渡赤水河,攻战娄山关,再克遵义,击溃黔军王家烈八个团,重创吴奇伟两个师,俘敌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毛泽东吟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绝句。接着,毛泽东指挥红军实行大迂回、运动战,使红军胜利完成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的战略行动,终于突破了强大敌军的重围,为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了主动。为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中革军委组成先遣队,刘伯承任司令。毛泽东叮嘱刘伯承"先遣队不是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为了完全彻底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尽快通过彝族区,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结盟,使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十红四团飞夺泸定桥,为红军过大渡河开辟了前进的通路。中央政治局在5月31日召开会议,商定兵分三路夺取天全、芦山,实现同红四方面军会师。6月12日我英勇的红军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6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朱总司令等中央首长率中央红军胜利翻越夹金山,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响遍了达维镇。两大主力会师后,党中央决定北进。 

  为了北上抗日,毛泽东跟随部队向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行进。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但也有不少的红军指战员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上。接着,我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发起包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张国焘坚持南下,率右路军再次穿过草地。党中央于9月12 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为打通北去陕、甘的大门探路。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进住哈达铺的红军受到了热烈欢迎。 

  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就在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实现会师的同时,我英勇无敌的红四方面军二过草地以后,被迫在川康边发起一个又一个战役,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八万锐减到四万。广大的指战员逐渐认清了张国焘南下路线的错误,要求北上同中央会合!接着,在甘孜实现了红二、红四两大红军的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终于在会宁、将台堡和兴隆镇相继胜利会师!从此,这支伟大的军队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肩负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使命,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08:02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4
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魏巍

  湘江,是一条宽阔的碧绿的江水,今天却成了血的河流。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最后几天,从江西苏维埃区域过来的中央红军,在桂林以北的湘江边被阻止住了。在此以前,他们已经冲破了三道封锁线,转战了两千三百余里。不消说崇山峻岭间的崎岖道路,林莽荆榛,早已将他们的草鞋磨穿,军衣挂得破破烂烂;而连续的转战奔波,敌军的穷追不舍,难免使具有钢铁意志的人也感到疲惫。中国当时的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反共人物蒋介石,又一次看到消灭红军的极好机会,于是调集了四十万人的兵力,企图将八万之众的红军消灭在湘江之滨。而红军却必须拼死突过湘江。这不仅因为,他们的战略意图是要进入湖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求新的发展,而且在此时此刻,任何的后退甚至犹豫就是死亡。于是,红军的统帅部将它的最有力的一、三军团置于两翼,以五军团殿后阻止追击之敌,决心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迅速渡江。位于右翼的第一军团,本来要抢占全州,由于何键指挥的湘军已先期占领,只好占了全州以南三十里脚山铺一带小山。这时何键将军被蒋介石委任为追剿军总司令,这等厚恩岂可不报,于是日夜督促他的四个师实施突击。这样,脚山铺一带小山就日夜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位于左翼的第三军团,这时正与桂军激战于灌阳,也杀得难解难分。红军总部选择的渡河点,是南起界首北到凤凰嘴的几个渡口。因时届冬初,有些浅水处可以徒涉,要过起来本不是难事,但是由于中央及军委纵队,负载甚重,行动迟缓,所以掩
护部队不得不坚持苦战,付出沉重代价。
  昨天,十一月三十日,两军的激战进入高潮。扼守在脚山铺一带小山上的红一军团,在优势敌军连续的冲击下,伤亡惨重,米花山、美女梳头岭、尖锋岭等阵地先后失守,不得不退入夏壁田、水头、珠兰铺、白沙,构成第二线阵地。整个看,这一带地形相当开阔,从湘江两岸直到西面一带大山,几十里内,全是坡度很缓的起伏地,高处满是幼松,低处尽是稻田。稻田已经收割完毕,原野显得十分空旷。加上一连几天都是响晴天气,这就给敌人的空军以极好的机会。从早到晚,几十架敌机大显身手。它们飞得只比树尖高一点,得意洋洋地轰炸扫射着渡江的红军。那些从浮桥上行进的和在江中徒涉的红军战士竟无能为力,成批地倒在江水里,漂在江水上,把碧绿的江水染成了红色。按红军总部命令,今天,是突过湘江的最后一天,也是何键将军作最后努力以求一逞的一天。这样,战斗就比昨天还要激烈。从一早起,隆隆的炮声和稠密的枪声,就象海水起大潮似地一阵高过一阵。尤其北面白沙、夏壁田一带显得激烈。飞机也从微明时分出现,沿着湘江盘旋飞翔。所幸的就是红色指战员望眼欲穿的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终于踏上了在界首镇搭设的湘江浮桥。
  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天空只有几片薄云。这时可以清楚看到中央纵队从东山里出来,越过湘江,正向西面一带大山急促行进。他们多数着灰布军衣,缀着红领章,戴着有红五星的小八角军帽,身后背着斗笠,脚下穿着草鞋。还有不少穿着便衣、头上缠着黑布的农民羼杂其间,他们是长征前的那次“扩红”到部队来的。如果细看,很容易看出,这是一支非战斗部队。行列里骡马多,担子也多,还抬着一些笨重的东西。看样子他们已经走了整整一夜,脸色发青,显出相当疲倦的样子。但早晨的冷风一吹,加上盘旋的敌机在头上不断光顾,把瞌睡都赶跑了。他们只在敌机轰炸扫射时,稍稍躲避一下,飞机刚刚越过头顶,就又紧张地向前赶去。
  这时,在湘江东岸,从队伍里出来两个人,一个骑着红马,一个骑着黑马。他们岔上一条江边小路,似乎要赶到前面的样子。后面还跟着十几个人。骑在红马上的那个人,面容消瘦,神情严肃,颔下飘着长须,实际上不过三十八九岁的样子。从他那充满着聪颖、智慧、坚毅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很容易看出,他就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骑在黑马上的那个军人,年纪大一些,完全象个老农民,满脸都刻着皱纹,就象赤铜雕刻一样,显得十分坚实。他的神态虽然也相当严肃,但从他的嘴角,甚至从那些皱纹,都可看出他本性的慈祥。这正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他俩的眼睛都布满红丝,仿佛有几个晚上不睡觉了。今日凌晨一时半,他们给一军团下了紧急命令,要求一军团“无论如何,要将向西的前进诸道路保持在我们手中”。紧接着,又在三时三十分,以中央局、军委、总政的联合名义,指令一、三军团严格执行。直到凌晨五时,他俩做了最后布置才从后面赶来。尽管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正在渡江,但随着北面一阵紧似一阵的枪炮声,两人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他们在马上不时转首向北,望着炮弹掀起的一片浓烟,判断着战场的形势。
  前面不远处就是湘江。红军沿路丢下了不少笨重东西,愈往前走,丢弃的东西愈多。在一处稻田里,他俩看到有好几架铅印机和石印机歪倒在那里,上面还缠着粗绳,插着杠子,附近却是一摊一摊的血迹,想来是刚才飞机轰炸,抬机器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就把机器委弃在这里了。他们很熟悉,这正是中央苏区印刷厂的东西,许多印刷品,包括《红色中华》和中华苏维埃的钞票,都是这些机器印制的。他俩皱了皱眉头,谁也没有说话。在前面一行柳树下,燃着几堆大火。旁边站着几个红军干部,神色黯然。周恩来和朱德下了马,走到近处一看,原来他们正在焚烧书籍文件。秋风卷着火舌,一本本《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等等他们平日奉为珍宝的书籍,正在化为灰烬。
  周恩来忍痛问道: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是中央党校的。”一个干部答。
  几个人见是周恩来和朱德,神色十分激动,纷纷说:
  “周副主席,朱总司令!你们处分我们吧!这些东西我们实在背不动了……”
  “许多同志都负伤了……”又一个说。
  他们说着,难受得哭起来了。
  周恩来看见文件已经烧完,书籍还要烧很长时间,就挥挥手说:
  “快走!再晚就过不去了!”
  说过,就和朱德一起来到江岸上。往下一看,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触目惊心的场面,使他们的脸色立刻变了。面前,在二三百公尺宽的江面上,星星点点,不断漂过红军战士的尸体,死亡的骡马,以及散乱的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钞票,还有红军战士圆圆的斗笠……红色指战员的鲜血已经染红了江水。这种场面,使久经战阵的人也不免痛心疾首。周恩来不禁低下头去。朱德那张农民脸绷得象铁板一般。他们竟好半天没有说话。
  “快走吧,飞机又转过来了!”周恩来的警卫员小兴国尖着嗓子喊道。
  周恩来和朱德这才转过身来,沿着江岸向南面界首渡口走去。警卫员为了减小目标,隔了一段距离,拉着马走在后面。界首,坐落在湘江西岸高高的河岸上,南距兴安三十余里,是一个约有三五百户的小镇,一色青砖瓦房。红军用许多小船相联接,在这里搭了一座浮桥。浮桥上正川流不息地通过红军队伍。周恩来和朱德从队伍旁边走了过去。桥头上一片人声,骡马的嘶叫声和杂乱的脚步声。在高高的江岸上,有一座高高的祠堂式的房子,两边翘着风火墙,门上刻着“三官堂”三个字。房子前面,有一个颇为粗壮的军人,在那里背着手踱来踱去。他不时地看看浮桥上行进的部队,向旁边的人说一两句话。周恩来立刻认出,那是彭德怀,他正同他的参谋人员在这里指挥渡江。
彭德怀也看见了他们,停住脚步,不无埋怨地说:
  “你们怎么现在才来呀?”
  “拖不动哟!”朱德一面说,一面同周恩来上了江岸。“带这么多东西,象打仗么?”彭德怀带着一股气,又说。
  “这问题要解决,代价确实太大了。”周恩来深有感慨地点了点头;又望着彭德怀问,
  “博古同志过去了吗?”
  “过去了,还有那个李德。”彭德怀扭扭脖子。
  “毛主席呢,过去了吗?”周又关切地问。
  “没有看见,”彭德怀摇摇头,“也许还在后面。”
  “还有稼祥同志、洛甫同志呢?”
  “也没看见。”
  这时,周恩来眼睛暗了一下,添了一层愁容。朱德也不免有些着急,问道:
  “老彭,现在情况怎么样?”
  “就是北面何键攻得凶,这个狗娘养的!”彭德怀狠狠骂道。“刚才我还同林、聂通过电话,他们打得苦哦!有一个团被敌人包围住了,后来突出了两个营,又钻到敌人堆里去了。伤亡很大!有好几个团的干部负伤、阵亡!我再同他们联系,电线断了……”
“南面呢?”
  “灌阳也打得很激烈。伤亡也不小。”彭德怀指了指西南方向,“兴安这边缓和一些。”
  “白崇禧这家伙很狡猾。”周恩来微微一笑。“他就是要保住广西,既怕红军入境,又怕蒋介石的中央军进来。”
  这时,忽然响起防空号声,接着下面一片惊喊:“飞机过来了!飞机过来了!”说话间,几架敌机已经擦着地皮猛袭过来。“轰”、“轰”几声巨响,浮桥两侧的江水里,立刻腾起高高的水柱。桥上顿时人喊马嘶,乱做一团。由于人们争着过桥,拥挤不堪,有许多人和马掉到江水里。后面的敌机紧跟着发射机关炮,射杀着桥上和落水的人们。红色战士的圆圆的斗笠,顷刻又在江面上星星点点,漂起了一层。“你们快到那面去!”彭德怀一面推着朱德和周恩来到北面一带柳丛里,一面对着下面高声喊道:
  “不要拥挤!不要停止!不要管天上,它抓不了人!”
  周恩来和朱德也站在江岸上,挥着手喊:
  “同志们!快走呵!这里停不得!”
  那些趴在地上和乱藏乱躲的人们镇定了。他们从地上爬起来,在机关炮“咕咕咕”的射击声中站起来,继续前进。伤员们也挣扎着站起来,互相搀扶着,一拐一拐地走着,在他们走过的地方,洒着斑斑血迹。轰炸的烟尘过后,江面上又是一片片红军战士的尸体,圆圆的竹斗笠,缀着五星的军帽,文件和中华苏维埃的钞票……彭德怀偏起头看了看低飞的敌机,骂道:“好个狗娘养的!”一面对参谋吼道:“防空哨怎么还不打呀!快打!”三声长号音过后,隐伏在江岸上的轻机关枪猛烈地对着敌机射击起来,敌机眼看着飞得高了。渡江的红军更加沉着地向前行进。而这时北面的炮声却愈来愈近,枪声也响得更加繁密,这是阵地有可能南移的征兆。彭德怀望望周、朱二人,不安地说:
  “总司令,我看您和周副主席快走吧!”
  “恩来,你先走。”朱德说,“我还要到一军团看看。”
  “算喽,我看不要去吧!”周恩来说。
  “不,情况可能有变化。”他谛听着炮声。
  周恩来还想劝阻时,朱德摇摇手,诚恳地说:
  “恩来,你先到油榨坪去吧,赶快把电台架起来,掌握全盘要紧。”
  “好,那就听你的。”周恩来说过,转向彭德怀郑重地说,“老彭呵,无论如何,你们要守到下午五时,掩护全军渡江完毕;一定要等毛主席他们过了江才能撤退;撤退前还要向军委报告。”彭德怀点点头,以一个老军人的风度接受了命令。周恩来同朱、彭握手告别,率领着他
的一行人向西去了。
  西面是一带大山,全笼在紫郁郁的云霭里。这里进入广西有三个山口,一个是青坪界,一个是三千界,一个是打鸟界,都是巍峨的崇山峻岭。中央和军委纵队正是通过开阔的起伏地向三千界前进。周恩来随着前面的队伍走着,走至高处,可以清楚看到北面炮火掀起的滚滚浓烟,已经逼得很近,最多不过二十里路;南面隆起的一带小岭,正是三军团与桂军对峙之处,近在目前,不过二三里路。就是这么一条窄窄的甬道,千军万马向西急驰。最可怜的是那些伤兵,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地走得那么艰难。
  周恩来登上三千界的顶峰时,已将中午。他往西一望,远远近近,苍苍茫茫,真是一片山海。山都是那样高,在江西数年间走过不少山,也没见过高得那样出奇。他回首东望,方圆五六十里的战场,仍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湘江象一条带子,弯弯曲曲地伏在脚下。他取过望远镜凝神观察,界首渡口,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的大部分似已过完,只是后面还有一小批一小批的零散人员。再看看凤凰嘴和太平渡两处渡口,也是这样。他心里觉得稍稍轻松一些,但是殿后部队——五、八军团,是不是过来了,还是疑问。想到这里,心里又沉重起来。至于湘江,从望远镜里仍然可以看到水流里星星点点,那是漂浮着的红军战士的尸体……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16:09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5
长 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经巴西阿西作

林 伯 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22:10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6
江 城 子 
忆长征  

李志民 一九八六年

长征万里路遥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

天,千军势如潮。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

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身居京

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22:35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7
三十五岁生日寄怀   
陈 毅

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

碑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23:29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8
红军长征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 3月28日至 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30:22
共产先锋



等级:同志18
经验:2663
帖子:435
注册:2004-2-17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评分  9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1934年7月7日 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影响和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在军事上威胁敌人后方,吸引敌人兵力,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条件,中共中央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是日,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进军福建。 
  7月1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经长汀、大田、尤溪,于8月1日攻占水口,击溃守敌王敬久部,乘胜追击至福州城下,与敌激战三昼夜,不能攻克福州城,遂移师北上。 
  7月23日 为了结党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的路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令红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 


  8月7日 红六军团九千七百余人,在湘赣省委书记、中央代表任弼时和肖克、王震等三人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下,由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突围西征,开始战略转移。 
  8月12日 红六军团在桂东县的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由任弼时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李达任参谋长。 
  8月26日 红六军团到达湘江右岸的蔡家埠,准备枪渡湘江。但湘敌刘建绪发现红军渡江意图,急调重兵防堵湘江,并督令湘军尾击红军。桂军廖磊部分两路向道县、零陵地区运动,堵击红军西进。红六军团进不得不放弃原定渡江计划。 


  9月4日 红六军团在全县以南的界首地区渡过湘江,占领西延县城。 
  9月间 程子华奉命到达鄂西北地区。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通知活动于院西北的红二十五军返回鄂东北地区,接受中央指示。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鉴于鄂豫皖地区敌占绝对优势,根据地发生了人力、物力的严重困难,于是决定鄂豫院红军主力作战略转移,到外线开辟新的根据地。是年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离开中央苏区,到鄂豫院根据地工作,传达中央指示。 
  9月间 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粉碎了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 的六路围攻,先后收复巴中、南江、旺苍,直逼广元城下;9月22日又克阆中、苍溪。至此,北起广元,南至阆中的嘉陵江东岸地区均被红军收复,川军第一、第二、第三路军逃至嘉陵江以西,第四路军逃至营山、渠县地区。是役重 
创了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恢复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0月初 国民党军队继续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推进。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惊慌失措,未经中央政治局讨论,即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到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 
  10月6日 红六军团在甘溪超到桂军第十九师的突然袭击,战斗失利,部队被截成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敌军二十四个团的包围中。 
  10月7日 中央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及地方部队接替主力红军防务,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各军团,先后向兴国、于都、会昌地区集中,准备突围转移。 
  10月9日 红军总政治部发布政治指令,提出“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 
  10月10日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发布命令:“将红军总司令部及其直属队组织第一野战纵队与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同行动。”并规定第一纵队各梯队分于10日17时、18时出发。 
  是日晚,中共中央和红军总司令部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等军团和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10月上旬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主力红军长征后。中央根据地的斗争,作了如下布置:(一)成立了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项英(任书记)、陈毅、贺昌、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梁柏台、陈潭秋、毛泽覃、汪金祥、李才莲为苏区中央局委员。陈毅为中央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二)留下红二十四师、十多个独立团及其他地方部队共一万六千余人,在 
中央根据地坚持斗争。(三)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四县之间三角地区为最后基本的游击区和最后坚持阵地。10月22日,又宣布成立中央军区,以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领导中央根据地和闽浙赣边区的斗争。

来源:《长征史稿》
 
-------------------------------------------
学习、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尽可能更多地实践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的正确舆论引导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用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播撒共产主义的火种,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2004-9-18 18:54:45


访问次数:1804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