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在线 | 搜索 | 用户 | 排行 | 帮助 

共产先锋报

王长友:武训是什么精神?20170601

王长友:武训是什么精神?

               

       偶然发现一封邮件,是一个没有署名的朋友发给我的,这封邮件的内容是简介晚清一个叫“武七”的乞丐,受尽人间苦难,一心要办“义学”后来被晚清皇帝赐名“训”的既感人,又奇特的事迹。

 

社会黑暗,统治者腐败无能,豪强劣绅欺压百姓,绝大多数人都会自己顾自己,苟且偷生;都是“武七”却看到了“没有文化”才是“穷人被剥削被欺压的根源”,所以,他要兴办“义学”,让穷人的孩子“不花钱,也能够上学” 妄图改变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

 

但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罪恶,弊端,暴力,恐怖和战争唯一根源,是“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如果不彻底“消灭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就是所有的穷人孩子全都能上学(例如现在,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对“上大学的贫困生进行资助的政策” )这个社会还是存在各种弊端,官员腐败,豪强劣绅持强凌弱,以及各种腐败、犯罪,暴力恐怖和战争!

 

所以,我们看待“武七”这个黑暗的旧社会的弱者,虽然他集“大善”和“大义”与一身,却因为没有遇到“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伟大真理”的正确指导,只能做只能以“个人的人格和品德”引起社会的赞誉,但是,却丝毫也改变不老社会黑暗腐败的根本性质!“武七”虽然办成了“几个为穷人孩子上学不收学费”的学校,但是,谁又能够保证这些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告诫我们:“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全部理论:消灭私有制。”列宁和斯大林,以及毛主席、胡志明、金日成,卡斯特罗等等共产党人,按照《共产党宣言》的原则,在共产党夺取国家政权以后“消灭了私有制”,基本上在自己的国家实现了上学,看病,住房,低收费或不收费,在养老上不用自己先交若干年的费用,才能退休。

   

      可惜的是只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不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就像割韭菜一样;最终,因为生活资料的贫富差距,导致富人通过收买权力,把“生活资料私有制”很容易地转变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了。使共产党通过牺牲上千万人的生命夺取的无产阶级政权,或者改旗易帜,或者亡党亡国,或者虽然还挂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政权的幌子,实际上早已退化变质为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权。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为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感动,为共产党还没有蜕化变质前,虽然有问题有错误,但根本性质和事无产阶级的,而怀念他,歌颂他,因为天地之别,不由得人们“爱憎分明”“刻骨铭心”!!!

 

     在此,我们必须明确两个问题:

 

     一、武训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我们今天的社会还不需要不需要“武训精神”?

      

      武训的精神是: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孔孟之道儒家学说影响下的“集中华民族‘大善’和‘大义’与一身的可歌可泣又可悲的一个不屈不挠的用和平方式祈求公平正义的精神。如果这种精神能够在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带领中国人民消灭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则是全人类的幸福,全世界的光明!

 

     二、共产党的政权如何才能彻底改正错误?走向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大道?

 

    共产党是由人组成的的,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武训”那种集“大善”和“大义”于一身,同时又都能够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都能够树立真正的彻底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应用,都能够有钱像恩格斯那样,无钱想武训那样,都全心全意,一心一意地位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为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无私无畏不为名不为利,不争个人的权力地光明磊落,奉献牺牲,拼搏奋斗!!!共产党就能够彻底改正自己的一切错误了,也就很容易地走向伟大光荣正确的光辉大道!!!

 

                                      201761日与北京

 

 

 

附件:(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作者不详)

这个新中国第一部特级禁片,它的内容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原创 2017-05-25

1950年,一部电影在全中国公映,

上映后好评如潮,

被评为195010部最佳影片之一。

然而不久后,

该片突然遭受全国规模的批判,

瞬间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而且该片还被彻底禁止上映,

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禁片,

电影主创人员也全都因此,

陷入不幸中!

 

这部电影究竟敏感,露骨成什么样?

才会在全国范围内都被禁了呢?

而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

这部禁片的主人公,

只是一个没名字、没文化,

也没尊严,但真实存在过的乞丐……

 

他,就是武训

 

 

清朝末年,在山东堂邑县柳林镇武家庄,

有一个叫武宗禹的贫苦农民,

生有两儿一女,日子过得很紧巴,

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

钱没多出来就算了,结果,

1838125日,他又多了个儿子,

他连给孩子起名的兴趣都没有,

干脆直接敷衍了事:

 “他在叔伯兄弟们中间排行老七,

就叫武七吧。

武七从小就读不起书,

但每次路过学堂时,他都要驻足良久,

偷听里面朗朗的读书声,

其他孩子见他衣衫褴褛,都耻笑他,

可他并不在意,

一天,他鼓足勇气闯进学屋,

请求先生准他入学。

结果先生非但没同情他,竟还辱骂他:

你这穷小子,怎么能到这里来呢?

还不快滚开,你想偷东西吗?

从此,他再也不提读书的事了。

 

7岁时,山东各地闹大灾,

更雪上加霜的是,父亲也去世了,

困顿的家瞬间失去了顶梁柱,

他只好随母亲乞讨为生。

他年纪虽小,但对母亲十分孝顺,

每逢要到干净可口的干粮,

都省下来带回去给母亲吃。

 

行乞到15岁时,母亲担心他,

会因为乞丐身份成不了家,

便让他给邻村的亲戚打工,

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打工尽心尽力,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可亲戚老板不仅不给工钱,还说:

给你一口饭吃就算是莫大恩惠了,

还要工钱?

 

他两年后离开这个亲戚雇主,

到另一个地主家打工,

同样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

没想到,换来却是更悲惨的处境。

平时他常常遭到打骂和责罚,

一个腊月三十,老板让他贴对联,

因为不识字,他把对联贴错了,

老板知道后大发雷霆,

罚他不准吃晚饭,睡觉,

还让衣衫单薄的他,

在风雪交加的寒夜里站了个通宵。

 

他每年的工钱是十七吊,

可他连续三年都没拿到过工钱。

有一天,武七母亲病了,

想借点钱回家探母,

谁知老板欺负他不识字,

拿出一个伪造的账本说:

某月某日你支取了几百文,

又某日支用了几十文,

总之,这年的工钱你已经用完了,

在我这里没有存款了。

这一笔糊涂账把他气得目瞪口呆,

他为给母亲治病据理力争,

可老板当即恼羞成怒,

反诬陷说他是讹诈,

叫来家丁把他打得头破血流,

将他扫地出门不再理会。

 

遭到欺凌被骗后,他在庄子上的破庙里,

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

有人以为他失踪了,

还有人以为他气愤而死。

没想到三天后,他走出了破庙,

似乎变得疯癫起来,

从此,街上多了一个衣衫褴褛、

面目污黑,烂衣遮体的乞丐。

嘴里还嘟嘟噜噜念个不停: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

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破庙中的三天,

都想了些什么,那年他才20岁,

手拿铜勺每天看上去都开开心心的,

一边讨饭,一边还到处吆喝:

出粪、铡草、拉砘子来找,

管黑不管了,不管钱多少。

他为了避免再次被欺骗,

对自己的劳动明码标价,

而且总是提前声明。

 

他讨遍了山东、河北、江苏等地,

唱着似诗非诗,似歌非歌的歌,

有声有色,有内容,有韵脚。

遇到吝啬不给东西的人,他就唱:

不给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俺饭。

当遭遇声色俱厉的谩骂时,

他也不生气,唱歌以对:

大爷大叔别生气,

你几时不生气,俺几时就出去。

 

他把长辫子剃掉,只在两边额角,

各留一撮桃形的短毛,丑得不行,

以这种有些自虐的方式,

来获得更多人的注意和施舍,他唱道:

这边剃,那边留,修个义学不犯愁。

这边留,那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

 

 

除了讨饭,他还到处出卖自己的劳力,

脏活累活抢着干,过着牛马式的生活,

有时,他像个江湖杂耍艺人,

给人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

嘴里唱着:竖一个,一个钱,

竖十个,十个钱,

竖得多,钱也多,

谁说不能修义学。

或是趴在地上给孩子做马骑,

再以手代脚做蝎子爬,他甚至当众,

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等,

以这种自虐的方式,

博取大家的好奇,得一点点赏钱。

可这么拼命要来的钱,

他却都不花,有时候,

他讨到了好一点的食物,就转手卖出去,

自己只吃那些霉烂的和糟糠菜根,

还边吃边唱:

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

吃的好,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

 

他这么做,全是为了赚钱,

积攒起来修个义学院。

原来,他在破庙里想通了,

自己被欺负都是吃了没知识的亏,

可天下还有多少跟他一样的人啊?

他想为这些穷人开办义学,

让他们免费读书,不再被人随意欺凌。

 

因为他总是义学不离口,

大家都以为他得了义学症

所以把义学症作为他的绰号,

而他却不以为然:

义学症,没火性,见了人,把礼敬,

赏了钱,活了命,修个义学万年不能动。

35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

他和两个哥哥分了家,

他分得三亩地,变卖为120吊钱,

连同多年行乞攒的100吊,共有210吊钱。

他想找一个可靠的人存起来放贷生息,

为义学积攒更多的资金。

他打听到县里有位杨举人很正直,

于是,他特地跑到杨府求见,

结果杨举人一看他是乞丐,就拒绝了,

他就在杨府门口跪了整整一天一夜,

这才终于感动了杨举人。

 

钱可以生钱了,离办义学又近了一步,

这更激发了武七讨饭、挣钱的热情,

接着,他又跑到各地乞讨,

挣钱的渠道也不断拓宽,

他走街串巷,接触的人很多,

就给人家说媒,每撮合成一桩婚事,

就会得到一些喜钱。

他还捡拾妇女做针线活遗弃的破布废缕,

拈成线绳或缠成线蛋卖。

随着钱的增多,他开始典买田地,

同时以三分息给他人放贷,

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在他49岁时,

他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

这在当时已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

 

他那不务正业的哥哥,

见他有钱了,就跑来向他借钱,

一些亲戚朋友也来要求他资助,

他全都拒绝了,正色答之:

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在别人看来,武七非常抠门,

为了钱,他可以不要尊严,不顾亲情,

但有时他又非常大方,大方得令人吃惊。

 

38岁那年,山东大旱饿死不少人。

他就买了四十担高粱赈济百姓。

乡里一对孤寡的婆媳两人,

靠要饭为生,好心的他,

就慷慨地赠给她们十亩地,还唱道:
这人好,这人好,给她十亩还嫌少。
这人孝,这人孝,给她十亩为养老。

 

而他这个吃尽贫穷苦的乞丐,

竟没有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

他放弃尊严而获得的所有钱财,

竟让他干了一件最有尊严的事!

他跟杨举人说自己想办义学,

杨举人听了以后大为感叹,

在杨举人的帮助下,

他很快就得到堂邑县县令的支持,

不久后,坐落在柳林镇的崇贤义塾落成,

有瓦房24间、大门二门各1座,

总计用钱4378吊,

不足部分由柳林富绅捐补,

230亩田地全归义塾,

每年的地租作为开办费,

不足部分仍由他乞讨募化补给。

20岁讨饭到50岁,

整整30年,才建成的这所义学,

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学校建成后,

他亲自跪请当地有学问的进士、

举人到学校任教,

接着他又跪请贫寒人家,

送子女到义塾上学,学费全免,

所需费用全部由他,

置办的田产获利所得承担。

有些人跪下,丢掉的是尊严,

而他跪下,却赢得了尊重。

 

第一年招生,义学就招收到了,

50个学生,共分为经、蒙两个班。

开学那天,他宴请老师请乡绅作陪,

他却一个人站在门口,

等到进酒进菜的时候,

 

他就向来客磕头致谢。大家请他入席,他却说:我是乞丐,不识字,不敢与先生同席。他和学生一样分到一碗菜和几个馒头,他却悄悄地拿到外面换来几块新砖,自己仍然吃些残羹冷炙。

更让人感动的是,

尽管义学有足够的校舍,

他却不肯占用任何一个房间,

平时只睡在走廊里。

一天上午,他发现学生都已到齐,

老师崔隼却没来上课,

他就悄悄走进老师卧房,

不声不响地跪在床前不住流泪。

崔隼醒来后很惭愧,

从此再不敢懈怠。

如果有学生旷课,

他就跪在学生面前,流着泪劝说: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读书不用心,回家无脸见母亲。

在他的感召下,

义学的秩序和风气非常好,

从这里走出了不少人才。

民国时期的临清武训义学校门

第一所义学成功兴办起来,

这仅仅是他的一个开始,

他仍然没有停止乞讨的脚步。

1890年,他又创办了第二所义学。

这一年,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有人劝他娶妻生子好养老,

而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他却不在意,还乞讨时唱着:

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不娶妻,

亲戚朋友断个净,临死落个义学症。

慢慢地,他的善名传扬,

很多贫苦人称他为武善人。

他的善行也引起了山东巡抚的注意,

巡抚见他衣服破烂不堪,

就给了他十两银子,没想到,

他把这十两银子也马上投入到义学中。

不久后,他的绝世奇行甚至轰动朝野,

当时清政府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却仍令国史馆为他的事迹立传,

他也成了以乞丐身份,

被载入中国正史的唯一一人。

清政府还准予给他建乐善好施牌坊,

赐名,赏穿黄马褂。

从此,他有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

武训。

55岁时,他又聚集很多图书,

创设读书会,专供穷人自由借阅,

还大量翻印浅显的学习文章和书籍,

免费散发给农民。

1896年,他又在临清御史巷,

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

(今山东示范化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他播下的义学种子在生根发芽,

可他却已经耗尽毕生心力,

18964月,他病倒了,

静静地躺在御史巷义塾的房檐下,

不吃饭、不服药,每天只喝几口清水,

但他一听到学生的读书声,

脸上就会浮现出笑容。

《清史稿》记载:

"(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1896423日,

千古奇丐武训,

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世,

终年五十八岁……

 

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

官吏乡绅执绋送殡,

各县乡民自发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

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

一时师生哭声震天,乡民泪如雨下。

 

清廷赐谥号"义学正","乐善好施"匾额。

1906年,清廷将其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

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

敬尊称为义乞乞圣

办学,一个神圣又纯洁的善举,

而这样的善举,

竟出自一个乞丐之手,

实在没法不让人钦敬。

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

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他走了,但他受到世人的钦敬,

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

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

都受到他的精神影响。

军阀段绳武在听说他的事迹后,

居然金盆洗手,搞起了乡村建设,

决心将自己的财产捐献给社会。

许多近代名家,也都曾纷纷为他题词。

                                       张学良题词:行兼孔墨。

李宗仁题词:惟精惟一,有始有终。

杨虎城题词:风兴百世。

傅作义题词:高风千古。

 

白崇禧题文集

梁漱溟题词:志气专诚。

冯玉祥题词:

特立独行,百世流芳,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张伯苓题词:义闻千秋。

董必武题联:行乞为兴学,终生尚育才。

蔡元培著文

国学大师季羡林题词:武训魂。

武训办义学不仅在国内拥有极高声誉,

他的声名还远播海外,感动了全世界,

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辞典》中,

被尊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时间来到了1950年的新中国,

电影《武训传》面世,

这样的一位千古义丐的真实电影,

却被卷入了那场荒唐的文化浩劫。

在全国声势浩荡的批判声中,

这部电影也拉开了文革的序幕,

文革时,电影主创人员无一幸免,

《武训传》的导演孙瑜,

是中国电影届泰斗,才华横溢。

文革时却因为这部电影,

遭到无数次抄家、批斗,

大半生里都在无奈中苟活着。

孙瑜

武训的扮演者赵丹,

曾专门到武训的家乡体验生活,

经常穿着乞丐的破衣服行走街头,

到达了人戏不分的地步。

他对角色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而文革发起后,

赵丹不可幸免地成为了被专攻的对象。

先是被抄家,然后又是被投入监狱。

5年多后赵丹被放出来时,

他几乎都不会说话了。

而武训这位曾经的英雄,

就这样被埋进了历史里,

新天新地的国家不需要他,

新天新地的人民也被迫把他遗忘。

这个坚定地活出生命价值的穷苦人,

被丑画成一种阶层的可笑代表,

而被新社会抛弃。

甚至有人带着红卫兵,

扒掉了他的墓,还抛了他的尸……

直到整整34年后,武训才被平反。

民国时期某中学的一次,

历史考卷中有这么一道题目:

说出你最崇拜的历史人物。

在三百多份答案中,

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武训。

 

可今天的中国,如果我们现在,

用同样的考题去问学生,

恐怕没有一个学生会知道,

在中华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他,

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呕心沥血。

与武训几乎同时代的菲斯泰洛奇,

出生在当时很贫穷落后的瑞士。

与武训一样,都属于下层人,

但他同样有一颗伟大的慈爱心,

在他的毕生努力下,

平民教育最终在瑞士得以普及,

教育的成功使这个落后的小国,

一跃成为欧洲一流的教育超级大国,

菲斯泰洛奇更是被尊称为教圣

他们同样是为理想,为自己的国家,

艰苦跋涉一生,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可武训却被整个中华民族都快遗忘了,

今天的中国,

还有多少人知道他?

名传千古不为己,

但求穷人不受欺,

他捧起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他所期望的,

可这不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

陶行知先生在《把武训先生解放出来》

的文章中曾疾呼:

武训先生不属于我们的小圈子,

他不属于一党一派,

他属于各党各派,无党无派,

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属于四万万五千万人之每一个人。

当今盛世中华,

我们更应该传播他的故事,

让他的精神飞到今天中华大地,

每一个人的心里去,

使每一个人都自动地去兴学,

都自动地去好学,

都自动地去帮助人好学,

百年武训,行兼孔墨,

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没有忘记这种武训精神,

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教育复兴就有希望!

 

 

 

 讨论网址: http://www.sjgczy.com/bbs/forumTopicRead.asp?id=8592&ntime=2017   



访问次数:1629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管理]友情连接: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