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
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亲身实践共产主义!
|
共产先锋报
姚志晴: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弄通什么? |
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弄通什么?
作者:姚志晴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首先应该弄通什么呢?
让我们先看看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
1852年,马克思在致魏德迈信中写道:“……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马恩全集》第28卷509页)
从这段话中可以读出,既然“阶级的存在”具有历史暂时性,而人类社会必将“进入无阶级社会”,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社会从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的理论指南。从这一点出发,应该首先弄清楚以下几点:
1、为了澄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与“流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我们必须依据马克思这段话提出的科学预见做足文章。因为它是马克思自己对自己的全部理论的高度概括。
2、这些科学预见是马克思对现实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最彻底的最科学的批判(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科学地扬弃)以后,所做出的或所得到的具有真理性的科学预见。因此,这些科学预见直接来源于实践,是客观现实规律在科学理论上的反映。
3、客观规律虽然不可改变,但是却可以认识和把握——自由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运用——,如果承认人类具有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必然承认科学理论的预见性。马克思主义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运用的指南。
4、反之,如果否认理论的预见性,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南意义,那么,显然任何理论研究都没有意义,而且理论本身一开始就不可能存在。
5、所以,如果承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必然(必须)承认它的预见性,承认它对实践的指南意义。这样,就不是“实践检验理论”,而是“理论检查实践”。——这在自然科学发明创造中“按照理论设计标准检查每一个环节、每一步过程、每一个零部件”几乎是常事和常识。
6、经过“理论检查实践”以后,仍然会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理论设计完全成功;二是失败(原因当然复杂得多)。这里要说的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这里要说的是,是否承认理论对实践的检查具有必要性。
7、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与最终结果之实践的检查标准就是阶级(“阶级存在”、“阶级斗争”、“阶级消亡”): A、共产主义运动是否是公开的阶级运动。所谓“公开”,就是说,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阶级的脚印,这个脚印一定是人道主义的。毫无疑问的是,任何反人道的“阶级斗争”都不可能达到人道的共产主义社会之目的。 B、是否以夺得国家政权、打碎“阶级国家机器”、实现“社会民主”为政治运动的最终目的(注意,这里说的是“政治运动的最终目的”,不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 {依据:1、“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自然是以夺得政权为最终目的”(马克思:《马恩选集》第四卷第396页。2、“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在能够利用旧的官僚的、行政集中的国家机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前,必须把它加以改造”(恩格斯:《马恩选集》第四卷第441页)。3、“……”} C、是否以“争得民主”为手段实现最终消灭阶级的目的。
8、 “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逻辑必然性是—— 资产阶级缔造了以人权平等为基础、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民主制度。因此,一开始它就把自己置于两难境地:如果不承认广大劳动群众的人权平等,那么显然是自打耳光;如果承认他们的人权平等,那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必然是资产阶级专政让位于无产阶级专政。 由此可知,无产阶级专政是从全体工人阶级通过政治运动(即阶级斗争)争得“普选权”开始的。(前提是,工人阶级在独立的民族国家中占人口多数。而在农业大国中,农民占人口多数,要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就只能实行“民主集中制”,而不能实行普选制。前苏联的历史已经证明,这对整个工人阶级来说无疑是一步“险棋”。)
9、 既然“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那么可知,无产阶级专政就是阶级国家的最后形式;同时是社会民主——失去政治性质的公众权力——的雏形(孕育中的形态)。因此,无产阶级专政的形态是民主制度国家的最高形态。
10、社会民主对于生产资料公有具有绝对意义: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于生产资料的平等占有权只有在社会民主制度下才能够实现。{依据:“首先争得民主。”(《共产党宣言》)}
|
------------------------------------------- 姚志晴 |
2014-4-23 22:15:40 |
访问次数:1521
|
|
|
|
|
[进入论坛] [留言本] [本站介绍] [管理员登录] |
您是第
位访问者 |
[管理]友情连接: |
毛泽东博览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强国社区
发展论坛
求实理论网
中共中央宣部党建网
中国文明网
毛泽东思想网
中共中央党校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斯大林主义基本理论
七一社区网
学习共产主义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南街村共产主义小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