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印制:
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信仰者学习教材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名词概念
编辑:王长友
1、哲学 答: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种。
2、世界观 答: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中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分为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
3、理论化 答:理论化是把事物整理归纳,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加以概括和论述的过程。
4、系统化 答:系统化是把事物整理归纳,分析并找出其内部的层次和结构以及相互关系并加以论述的过程。
5、意识形态:答: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6、马克思(恩格斯)主义 答: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现和阐述最终由恩格斯完成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被压迫人民和一切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农劳苦大众如何获得彻底解放的科学真理及人类社会的本质以及客观发展规律。
7、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哲学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彻底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之上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
8、物质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9、运动 答:是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而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运动形态。从简单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活动,都属于运动。
9、静止 答:静止是相对静止状态,是指没有发生某一特定形式的运动。
10、 意识 答: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以及情感、信仰、意志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
11: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2、实践 答: 实践是人们以一定手段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其基本特点是:(1)客观实在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13、辩证法?答: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哲学方法。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看一个事物或问题时,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变化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和择决。
14、形而上学 答:看一个事物或问题时,会站在十分偏激的立场上,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做出相对错误的判断和择决。
15、联系 答: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基本观点。
16、系统 答: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并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系统特征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17、发展 答: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或上升的运动,不是抽象空洞的观念,而是对现实世界运动基本方向的如实反映。
18、变化 答:“变化”是运动中所产生的不同内容,即事物内外部联系所发生的演变。变化既包括事物量的变化,也包括事物质的变化。它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运动。
19、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20、矛盾。答: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
21、矛盾的同一性 答: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指的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矛盾双方是互相联结、互相依存的。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共同的基础,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它们互为存在的条件,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复存在。
2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答: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相分离的倾向有矛盾就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矛盾。
23、矛盾的普遍性 答: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4、矛盾的特殊性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主要内容有:1.物质运动形式及其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3.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25、质 答: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性质;质发生变化,这一事物就变成另一事物了。
26、量 答: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质一样,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的规定性是: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不影响事物的质。
27、答:质和量的统一,表现为度。所谓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简言之,度是规定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度的两端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度就是两个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在这个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
28、质变 答: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和超越。统一物的分解、相持、平衡、静止等等状态的破坏,就是事物处在质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
29、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量在度的范围内的增加或减少。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过程中呈现的面貌。
30、肯定与否定 答:肯定是保持食物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事物走向灭亡的方面。
31扬弃 答:扬弃是发扬一切事物中积极的进步的和优秀的因素,抛弃一切事物中消极的落后的和腐朽的因素,使新生事物能够战胜一切旧事物,而自身则日益强大。
32、本质与现象 答: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33、原因与结果 答: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如果某个或某些现象引起了另一个或另一些现象,那么,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后者就是前者的结果。
34、内容与形式 答:答: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5、必然性与偶然性 答:必然性联系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如此的趋向。偶然性联系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许此时出现、或许彼时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
36、可能性与现实性 答:可能性是事物内部潜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实现了的可能性。
37、反映 答:反映是意识的一种功能,即认识主体以一定形式、一定准确程度复制与再现意识之外的认识客体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功能。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但是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38、唯心主义认识论 答:唯心主义者把感觉、观念、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否认认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主观唯心主义者断言,认识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心灵活动的把握客观;客观唯心主义者则主张,在人脑之外有一个独立的理念世界,人的认识就是对这种观念东西的认识。他们把认识看作是思想对思想的认识,因而也不承认反映论。
39、唯物主义反映论 答: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只能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或臆想出发,也不能从书本出发或从某个人的言论出发。必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40、真理 答: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正确认识,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41、感性认识答:感性认识是认识产生的初始阶段,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凭借自己的感官,首先接触到对象的外部联系、表面现象,感性认识就是对这些外部联系、表面现象的反映。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层次
42、理性认识 答: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它是在拥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主体头脑借助逻辑思维的力量加工制作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借助于理论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抽象。同感性认识的直接性、具体性相比较,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
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花生店乙1号 邮编:100072
联系电话:010-63873197 法人:王长友 手机:13341108843
《实践共产主义网》网址:http://www.sjgczy.com 邮箱:sjgczy@163.com
《学习共产主义网》网址:http://qzw.sjgczy.com 邮箱:wcy9821@.com
QQ号:实践共产主义597972764 共产主义读书会1255775716
访问次数:5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