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作者:李崇富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实践共产主义网》编者按:8月25日本网召开了中共党员和共产主义志愿者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学习与实践研讨会,会上有同志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模糊认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充分讨论。在此,我们严重声明:马克思主义是一切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者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和否定都是错误的!同时,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者也都必须刻苦学习和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清真假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现在,我们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马列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李崇富同志文章,就是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者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所面临的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上,站稳无产阶级立场:
坚决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坚决实行以雷锋焦裕禄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人性对以希特勒东条英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兽性全面专政;
坚决实行能够彻底预防一切腐败和两极分化以及各种犯罪的一切公有制度和在国家重点工程有关国家民生的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计划经济,而在某些个人可以自力更生解决启动资金的行业实行微观自由经济,以按需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为辅并且取消一切货币流通,每一个公民只能用身份证在人民银行建立一个账户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刷卡进行,同时每一个人的经济收入和之初全部公开可以供任何人上网查询并且的经济运行机制;
坚决实行在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部理论武装的,属于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的义先锋队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监督下国家领导人通过党代会竞选产生,全国人大批准,接受党代会和全国人大的监督,罢免和惩处的政治运行机制;
中共十八通过的《党章》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中国共产党和全世界所有共产党的历史,都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只要我们坚持了真正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就能够顺利发展不断地取得胜利和成功!相反,如果我们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就必然会出现苏共与苏联的亡党亡国的必然结果。
可是如果我们坚持的不是真正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而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实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假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前途和出路也必然同苏共与苏联的亡党亡国的必然结果完全一样。
对于背叛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共产党的内奸、叛徒和工贼必须要彻底清除!!!
而对于人数众多的对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理论水平不高的同志,特别是中央最高层的同志们,就必须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坚持真正的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把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的高潮!!!
(说明:本文在转载时,我们对个别文字做了删节,未经本人审阅。)
---------------------------------------------------------------------
摘要: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要划清二者的界限,就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确和掌握这种思。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此,《决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要求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四个界限”。这里,我就“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问题,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粗浅看法。
一、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当前,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情况, 为使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地得到贯彻和落实,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中,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思潮,进而坚定不移地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清醒敏锐地防范、识别和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只有自觉而实际地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才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才能够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我以为, 一个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其理论前提是要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是无产阶级立场在其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1](P312)。同时,它还包括了后来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综合各门具体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 是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具有普遍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主义”。它是以整个世界和人类历史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理论,而不是仅仅研究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和某个历史阶段的学问。它关注、研究和阐明的是整个世界和人类的前途命运, 以及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趋势。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各国工人阶级及其历史使命的“主义”。它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思想升华和系统阐明。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阶级性,而不是超阶级的理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P15);只有这两者实现结合,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才能够逐步实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历史大时代的“主义”。它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和演进的客观必然性, 找到了推动这种根本变革的内在动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依靠力量(工人阶级),指明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3](P634) 的历史趋势、基本阶段和美好前景。
因此,只要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基本矛盾、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只要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被雇佣地位没有根本性改变, 只要工人阶级解放本阶级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 只要社会主义事业还未赢得彻底胜利、共产主义社会还未最终完全取代资本主义社会,那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就不会“过时”、不会“失效”,就仍然具有其现实性、生命力,就具有普遍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当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在各国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P258),就要随着时代、实践和各门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够用以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地取得进展和胜利。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毫无疑问, 我们必须重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必须立足于时代、实践和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当前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才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二、拥护马克思主义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与政治背景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至今的160 多年间, 以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各国的不同阶级、阶层、政党、社会团体及其成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大体可分为三种:拥护和信奉,不知或疑惑,反对和封杀。其中,第一种和第三种态度作为根本对立的两极,从本质上看,是根源于并体现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还有其他剥削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这种情况在其政治家和代言人身上,表现得最为典型和突出。而持第二种态度的人,其情况则十分复杂。对马克思主义不知、不懂和不置可否的人,分散在各个阶级和阶层之中。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地位,使他们“很容易领会社会主义”;但“自发的工人运动就是工联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从中产生出来。因此,即使是工人阶级成员, 对马克思主义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首先必须接受自觉的思想“灌输”[5](P317~328),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从阶级实质看, 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和代言人,是会拥护、信奉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和代言人, 以及其他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是会反对、封杀、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秘密,阐明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指明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总趋势,这就是各国工人阶级在其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 以及一切剥削现象和一切阶级差别,争取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直至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就从根本上触犯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维护了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就代表了整个社会进步的方向。
因此, 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会受到觉醒了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拥护和信奉, 并把它作为谋求本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与此相反,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以及其他剥削阶级的残余势力,也势必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恶意的污蔑和本能的反抗,总是力图封杀、歪曲和消灭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而真理是不怕批评和反驳的。正如列宁所说:为资产阶级辩护的所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连听都不愿意听, 就宣布马克思
主义已经被驳倒,已经被消灭”,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扎根, 必然使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攻击更加频繁,更加剧烈,而马克思主义每次被官方的科学‘消灭’之后,却愈加巩固,愈加坚强,愈加生气勃勃了”。[6](P11)
在当代世界,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之路。但在全球200 多个国家中,整体上仍然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社会。在国际上存在的多种复杂的矛盾中, 也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之间的矛盾、竞争和较量。我们中国主张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和合作关系,也大有进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右翼势力,总是力图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之机,抓紧对我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战略图谋, 企图搞垮共产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遏制我国的发展。“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4](P303)
在国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华民族正前进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与之伴生和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些原已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现象逐渐抬头。
目前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在收入分配上,我们实行反对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的政策,是必要和正确的,但是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开得过快过大, 少数人积累巨量财富的势头很猛很快, 在短时间内就产生了一批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也产生了大量城乡贫民。我国的基尼系数, 多年前就越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甚至超过不少资本主义国家。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还在“前腐后继”,蔓延滋长。窝案、串案,数千万、数亿元的大案要案,都不罕见,甚至连买官卖官、与黑恶势力勾结的案件, 都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我们党的看法、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我们决不重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但是,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 我国的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尽管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但在思想理论上反复出现噪音和杂音,不可轻视。一方面,一些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的思想观
点时有所现,对此仍应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以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代表的右的错误思潮, 往往有恃无恐,肆无忌惮,顽固坚持,对此决不可以掉以轻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之间,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之间的矛盾、对立和较量,虽然时起时伏、时隐时现,但从来没有停止和间断过。
目前,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消极思想,主要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民主社会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其中,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散布的反对共产党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和主张,最为露骨和典型。他们公开主张中国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即所谓“人间正道私有化”);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 多党制” 和议会民主制( 即美国式的“ 民主宪政”);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全盘西化”(即所谓“回归西方文明主流”和“普世价值”);如此等等。总之, 它就是反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如果说,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主张中国实行“美式资本主义”的话,那么,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则是主张中国实行“欧式资本主义”。一些人鼓吹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手法是,恶意歪曲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歪曲为“伯恩施坦主义”),贬低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歪曲为“暴力社会主义”),把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歪曲为“民主社会主义”(所谓“新资本主义”),因而这种鼓吹更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
至于民族虚无主义思潮, 它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政治主张上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所患的都是“爱资病”。其思想的着眼点是,否定自己的祖国、否定中华民族、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贬损和丑化社会主义中国,以此来美化和宣扬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我认为, 人们拥护或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其深刻的阶级基础和政治背景的。党中央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就是为了在国内外复杂的思想和政治碰撞中,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三、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根本标准和思想方法
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做到自觉地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确和掌握这种思想理论“划界”的根本标准、基本方法。
第一,实践标准是这种“自觉划清”的根本标准。
从总体上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体系, 是如实地反映整个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其客观规律性的科学真理, 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 则往往是违背客观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主张或学说。因此, 从认识论上说, 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问题, 就是分清真理与谬误的问题。而归根到底,社会实践是划分一切真理与谬误的根本标准, 当然也是划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根本标准。
第二, 站稳正确立场是这种“自觉划清”的根本政治前提。
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 只有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站在党性的立场、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 把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把广大人民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 作为自己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出发点, 才能够自觉地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一切站在个人狭隘私利立场的人, 尤其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的人, 是不可能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也是不可能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界限的。
第三,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这种“自觉划清”的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8](P3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在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只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 才有助于我们自觉地辨别思想政治上是非对错, 有助于我们自觉地划清马克
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从总体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9](P114),也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唯物又辩证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认识周围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去识别、批驳、排除错误思想,回应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歪曲和干扰。
展开来说,我们要坚持的思想方法至少包括:现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实践第一” 的观点和用社会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方法;全面、发展和本质地看问题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 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相统一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方法; 认识阶级社会的阶级(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观点和思想方法; 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观点和思想方法,等等。
上述枚举或许并不完全,但其意在表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并针对实际情况,全面掌握,具体分析,综合运用。正如列宁所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8](P375),“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10](P213)共产党人只有认真学习、准确掌握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才能够使自己在国内外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思想理论的撞击和较量中,做到高瞻远瞩、心明眼亮,见微知著、辨别真伪, 从而为我们清醒而自觉地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5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全集》第17 卷,人民出版社,1988.
[7]《列宁全集》第16 卷,人民出版社,1988.
[8]《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10]《列宁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唯 物主义学会会长
原文网址:http://myy.cass.cn/upload/2012/05/d20120504153710183.pdf
访问次数:1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