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
(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观点学习与研究讨论
8
刘金华:辞旧迎新话改革
点击统计:
2688
次
帖子主题:刘金华:辞旧迎新话改革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转贴
等级:28同志
经验:4076
帖子:1227
注册:2004/6/14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辞旧迎新话改革
作者:刘金华
再过几小时,就是2016年元旦,这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新改革”征程的第三年。每年当此辞旧迎新之时,我常回顾改革,反思自己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根据邓小平的《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谈话,改革始于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而确定以市场经济为改革取向,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是中共十二届三中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必然发展。1990年,我多次上书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指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然归于商品经济一体,即市场经济;而且指出,过去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国家赎买资本家企业,市场经济改革将是资本家赎买国营企业。
在国有企业被改制,私人经济占了中国经济三分之二后,资本家进一步要求政治改革,2006年3月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组织贺卫方、张维迎、杨东平、石小敏等代言人,在北京西山杏林山庄开了一次闭门秘密会议——“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认为:“‘改革’需要重新定义。‘改革’已经超越经济领域,下一步的‘改革’是政府职能改革、法制改革、政治改革。同时,要突破传统意识形态对改革的约束。”贺卫方还提出“中国共产党不合法”,此后,“党不能治国”、“超越邓小平”论调一段时间在网上广为传播,一些人还炮制了《零八宪章》。
2010年8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的《温家宝深圳重提政改引关注 或为深化改革信号》文中所说:“此前两天,温家宝第8次到深圳考察,并在庆祝中国特区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发表了讲话,其中特别表示,‘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家宝还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文章说:“温家宝在今年讲话中提出‘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令外界对中国将有新动作推进政改有所联想。”
温家宝此前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反复提出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令我十分注意的是,他对CNN主持人说:尽管社会议论纷纷,尽管遇到阻力,我仍会坚定不移推动我的信念。在我能力范围内,推动政治改革,风雨不倒,至死方休。温家宝对CNN主持人说的话,我没有打引号,但这是媒体的原文。从讲话的内容和语气看,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温家宝根本没有掩饰斗争的存在,并用上了“风雨不倒”这样的语句,而且跑到了国外讲,讲他遇到“阻力”,为政改向世界振声鸣志:“风雨不倒,至死方休。”
与此同时,2010-10-13转载当日的新华网文章《俞可平:五中全会将拉开中国政改的序幕》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预料五中全会将拉开新中国第三个30年的改革大幕,改革的重点将很可能主要发生在社会政治领域,内容包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新改革是政治改革的舆论很高;逼着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出来讲:“核心的问题不是政治体制要不要改,而是朝着什么方向改。”表明在政治改革问题上,高层有不同意见,存在着斗争。(见我2010年10月15日发表在人民网等网站上的《我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思考(续十二)》)
这期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出版了《第二次改革》一书,提出中国传统发展方式到了难以为继、非改不可的地步。中国发展方式当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的“第二次改革”论。
总之,我们看到,在上世纪末中国GDO翻翻后,下一步如何改革,中国上下争论激烈,时间长达十年有余。尽管意见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要开启改革新阶段,不同观点都对以后的中共中央改革设计有一定影响。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想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提“消灭剥削”,甚至不提要实现“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民间要求“反思改革”,消除“新三座大山”的呼声和“毛泽东热”一浪高于一浪。
2006年,我连续发表六评《张维迎的“理性思考”》, 五《驳“党不能治国”论》。20074月12日年发表《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先富帮未富实现共同富裕问题》;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三转变”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后,2007年12月12日发表《“三转变”还须加上两个转变》,提出“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实现这‘三转变’,如何实现这‘三转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这‘三转变’就是纸上的东西。”
2008年1月25日发表《辩证地对待危机》,指出“美国已进入周期性危机阶段……美国主宰金融市场,主导世界经济的日子不多了。世界经济格局必将发生改变,从现在的情况看,一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以一国货币为基准货币的情况也必须改革。领导人要有所考虑。现在美国毕竟主宰国际金融,主导世界经济,因此,美国的危机会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对于我国经济自然会有负面影响,会进入调整期。”提出“在今天美国出现危机,我国的一些企业会关闭,就业压力会加大,必须改变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情况下,顺势而为,把生产力的发展重心转向高科技和新农村事业,蓄势更发。那些关闭的企业和失去工作的工人,可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产力,不可浪费。”“从中国现实存在的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机械半机械生产和手工生产的多层次的社会生产力结构出发,因势利导,优化组合,改造提高,形成分工合作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前导、大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骨干,组织带动众多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层次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发展精细农业,治山、治水、治荒漠。……这不同于原来的第一产业,而是新的社会生态产业,不仅生产物质财富,而且生产美的人类生活环境。人类不能再掠夺自然界了,还应该给予大自然,保障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结合当地资源,组织农民办工业,经营商业……建设亦农亦工亦商的工农商学一体化的新农村。……”
2010年1月,我发表《新年伊始,除旧更新》、《劝君更上一层楼》、《“第二次改革”》等文,不赞同“第二次改革”的提法,反对把中国变成“消费大国”的主张,在2010年9月11日《关于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思考(续一)》文中,重发2007年发表的《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先富帮未富实现共同富裕问题》,再一次提醒大家记住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共中央转而注意稳经济。2011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2012年1月1日发表《除旧更新,在“转”与“维”》文,提出“要‘从美国发端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思考自己所走的道路和此后的改革方向。’”我写道:“今年将产生新一届党中央委员会,新年伊始,本文沿用2009年1月1日文章标题——‘除旧更新’,大纲是在‘转’与‘维’。‘转’,就是转变发展道路。‘维’,就是维护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的主权。今年的文章,主要是做‘转’与‘维’这个题目。”
18大提出“新改革”,我最初是见之于新华网北京2013年12月1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韩淼 张晶 崔元磊):“为期4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元年定下了总基调”,又称“‘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关于“新改革”,许多专家学者要各种解释,我从中共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看,应当就是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的“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值早已达到了,但是,相当大一部分人民生活尚未达到小康水平,还有几千万人没有摆脱贫困。所以,习近平就职中共中央十八届总书记宣言提出三个“责任”,民族复兴,共同富裕,反腐败。我认为,这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应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但我在2012年12月4日发表的《18大报告与习近平就职宣言》文中也指出““任何有常识的人,应当知道这三个问题的解决,都将是十分激烈的斗争,会是比改革更深刻的革命。”
关于“新改革”,我看它有新有旧,既具有习近平思维的特色,又保留着邓小平理论的特色。
关于习近平思维,我是从习近平的2011年6月20日在纪念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讲话注意到的。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全党要加强学习,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密切观察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8大后又在中共第18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又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在2011年7月4日发表《读习近平纪念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上讲话有感》,说“读了习近平的讲话,我认为有一点是清楚的:党今后指导思想的提法必然要变化。”从习近平此后经常强调“问题思维”,他作总书记的就职宣言讲的三大“责任”,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6年经济工作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以及“新常态”观念,“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战略,都是“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习近平的思维路线。
邓小平理论特色很清楚,首先是将“社会主义”定义为“就是发展生产力”,根据“发展是硬道理”,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也可以用来改革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
我关于“新改革”结合有两种特色的认识, 产生这样的看法:虽然贯彻习近平的“问题思维”,但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其结果只能是我在2009年6月15日《探索中国未来改革之路》提出、并在以后一再坚持的论断:“中国如果不进行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这条路走下去,困难才刚刚开始。”我想大家有目共睹,2009年以后的实践,不断地证明了这个论断的真理性。
迟福林的“消费大国”不及实际,以消费促经济发展效果也不好,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突出提出“供给侧改革”。29日在网上看到林毅夫的《供给侧改革 不应照搬西方理论》,我认同文章标题,但不认同文中的“中国经济下滑是外部性的、周期性的”论断。我认为,世界经济普遍下滑,不能做中国经济下滑是外部性的根据,而是表示中国经济下滑与世界经济下滑具有共性;市场经济世界一体化后,经济下滑已不是在某些国家周期性地发生,而是具有普遍的趋势性,是内在的必然规律。
本文已经写的很长了,为了不超网站规定的数字限制,我就以2009年1月1日文章《“除旧更新”,大纲是在“转”与“维”》结束语稍作修改暂做结束:
“转”,就是转变发展道路。‘
“维”,就是维护人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的主权。今后的改革,主要在“转”与“维”。
刘金华2015年12月31日15时发
-------------------------------------------
共产主义的本质是用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指导我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在全世界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更没有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坚决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共产主义革命首先是革自己“既得利益”和“私心杂念”的命;其次只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首先解放全人类,才能取得最后成功!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是:彻底灭私两个决裂,绝对平等相对自由,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奉献创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绿色环保生态平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共同幸福真正和谐,永恒发展走向崇高!
2016/1/6 21:35:31
转贴
等级:28同志
经验:4076
帖子:1227
注册:2004/6/14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第
2
楼
刘老同志:
新年好!您80多岁高龄,一介平民,身体又不好,元旦节日里还加班加点,忧国忧民,令人肃然起敬!
您回顾了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您对国家时政的思考,对决策者的诤言相谏和肝胆相劝,现在回过头去看,您在发展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诸多意见,就具体问题而言不能说不正确。但是您想过没有,为什么您所批评过的种种人物、种种方针和政策,总是他们占上风,我行我素?“任性”不改?
就拿总体经济失衡,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过剩,另一方面又存在种种短缺来说,明明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就科学论证过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为什么现在又造出什么“需求侧”、“供给侧”的概念来(我不知道是自己造出来的,还是抄国外已有的概念)?
如果“需求侧”出了问题就抓“需求侧”,“供给侧”出了问题就抓“供给侧”,岂不是如我们老百姓所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似的恶性循环?
从思想方法上看,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思维是典型的形而上学,毫无辩证法可言。难道供给和需求不是一对矛盾?不是对立统一?
不需要全局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而全局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就是计划。
市场经济以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计划经济以社会生产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为原则(右派们攻击说计划经济就要取消商品和等价交换,这是恶意歪曲)。
这是一道分水岭,为政者能不察不觉?
而要做到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统一,就必须提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教育科学水平,要靠“愚公移山”的精神,而不是只靠“金钱”这个杠杆能撬得动的。这正是毛泽东的路线和后毛泽东路线的根本分歧之一,也是我们主张毛泽东路线回归的理由之一。
我有一个印象,就是您老喜欢用邓大人的某些话来支持您的论点,不知这个印象对不对?您是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呢,还是真心以为邓大人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请批评指正。
李定凯 2016.1.4
-------------------------------------------
共产主义的本质是用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指导我们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在全世界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更没有一切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坚决实现两个彻底决裂!共产主义革命首先是革自己“既得利益”和“私心杂念”的命;其次只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首先解放全人类,才能取得最后成功!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是:彻底灭私两个决裂,绝对平等相对自由,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奉献创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绿色环保生态平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共同幸福真正和谐,永恒发展走向崇高!
2016/1/6 21:38:39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1
页 下页
尾页
论坛跳转至……
≡01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02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03共产主义原理≡
|-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哲学原理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04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习与实践≡
|-1马恩哲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2马恩政治经济学观点学习与实践
|-3马恩科学共产主义观点学习与实践
|-4文革、改革与两个彻底决裂
|-5、苏维埃共产主义联盟(筹备处)
|-6第四共产主义革命者国际联盟(筹委会)
|-7、自由人平等互助联合会(原正义者联盟)
≡05共产党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全部理论是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员
|-共产党的首要任务通过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只能是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的主要观点
|-共产党必须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
|-共产党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各级领导人必须竞选产生
|-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必须是“民主监督制”
|-各国共产党必须重新联合起来重建共产国际
|-共产党员必须在入党之前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能够亲身实践共产主义的具体内容
|-共产党员必须能够把马恩主义理论与自己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实践马恩科学共产主义
|-DNTX
≡06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伟大导师和先锋战士
≡07共产主义理论创新≡
|-共产主义实践学
|-恩格斯主义
≡08中国共产党党员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全部理论主要观点学8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理论观点学习与研究讨论
|-彻底清除腐败与预防腐败
≡09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小组)联合会≡
|-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联合会
≡10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马克思恩格斯主义基本观点学习
|-共产主义(学习小组)读书会
|-会员信息交流
≡11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马恩科学共产主义低级阶段(人群实践阶段)的具体实践
|-共产主义实践小组
|-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带头实践共产主义
|-共产人生
≡12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马恩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微信群
|-1网络学院《共产主义学习师资培训班》学习
|-2《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初级班
|-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中级班
|-红旗函授站
≡13实践共产主义社区≡
|-实践共产主义研讨会
|-实践共产主义聊天室
|-山岸会的共产主义实践
|-基布兹(公社)的共产主义实践
≡14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联合会微信群
|-共产主义志愿者服务队
|-队员信息交流
≡15《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实践共产主义网》留言本
≡16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将共产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历史的反思
≡17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会≡
|-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恩格斯主义伟大真理
|-真正担负起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光荣使命
|-中共主要领导人理论观点与具体实践
|-国内外共产主义运动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反思与对策
≡18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北京红色寰宇文化传播中心
|-实践共产主义网日志
≡19共产先锋报≡
|-共产主义先锋报(综合版)按时间排列
≡20坚持马恩真理,促进人类社会和平≡
|-世界风云
|-当代中国
|-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论坛
|-革命文学
≡21参考与借鉴≡
|-1欺骗与背叛
|-2、探索与争鸣
≡留言本≡
|-留言本
回复主题:刘金华:辞旧迎新话改革
●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
UBB 支持
:
启用UBB
●
HTML标记:
×
●
表情符号
:
√
你还没有登陆呢,请先登陆!
上传附件:(
附件最大 50 KB
)
你的浏览器不支持行内框架,故无法上传附件。
程序名称:
ZSCO_BBS
当前版本:
1.0 0118
执行时间:187.0 毫秒 页面装载: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