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3马恩科学共产主义观点学习与实践 8 七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956
 帖子主题:七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党友



等级:01同志
经验:96
帖子:36
注册:2005/11/2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一系列的复杂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构成更加复杂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个体小农经济时代的封建社会的现象范围。尽管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自身无法克服的危机,必然导致国际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但是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高级的社会形态,其复杂性更是难以想象,当前任何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设计、“完善”的实施方案,都只能说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幼稚的假说。人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现有的社会状况推测从前,也可以根据社会的现在状况和发展规律预测未来。马克思就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言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实现。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马克思还不能准确预测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但在他们的经典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特征:①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②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③旧的社会分工将消失,④全面实行计划经济,⑤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⑥国家最后消亡。今天我们反思这些原则性的特征,可以辩证地看待、有选择地吸收,再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新的社会实践所产生的新认识,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的认识再向前推进一步。
     ①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我的观点是,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不能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当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生产关系的革命,例如没有原始社会末期铁器的发明,也就没有大量的剩余产品,也就没有私有制的产生;再如,没有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也就没有现代社会分工,没有大量产品交换,也就没有现代的市场体系。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必要的,但生产力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对社会制度的变革起什么具体作用?还需我们进一步探索。从家庭分化理论可以看出,要想实现家庭分化形成共产主义社会结构,达到必要的劳动效率是前提,如果劳动者的劳动,尚不能解决个人的温饱,何以能建立起家庭呢?这就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条件下没有产生个体家庭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平均一个劳动者可以供养两口以上的人生活,人类就可自然的繁衍,人类社会就可以发展;如果平均一个劳动者可以供养超过三口以上的人生活,社会就可以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基础上,分化出生产的“管理者”,统治、剥削、压迫多数劳动者。如果平均一个劳动者可以供养四口以上的人生活,社会就可以普遍地产生专职教育,使教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如果平均一个劳动者可以供养更多的人生活达到五到八人,社会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服务业并有大量的物质积累和“富余”的时间。如果平均一个劳动者可以供养9到20人甚至更多人口,社会就有条件分化为老人家庭、儿童家庭和中年人家庭等各种社会型的家庭,并都能有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此外还有大量的灵活的富余时间弥补各种不足。可见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结构的必要条件。为什么不能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当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呢?因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铁器时代要比石器时代高度发展,电子时代要比机械时代高度发展,未来初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时的生产力要比现代生产力高度发展,但仍然是共产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的最低水平。因此决不能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当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
    ②社会将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我的观点是,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而且占有所有的财富(既包括生产资料,又包括生活资料)。这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要求,因此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征。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只是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生活资料依然是私有制。这是一种不彻底的公有制度,是囿于传统家庭观念下的认识。生活资料如果私有,在一定条件下生活资料还可以转变成生产资料,还可能重新产生私有现象,破坏生产资料公有制,至少是伴随着私有观念存在,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高级共产主义社会,伴随传统家庭形式的消亡,家庭私有财产不复存在,人们的基本需求可以由社会的统筹直接供给,个性需求原则上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择,实在在没有的可以由社会提供条件亲自创造和动员社会力量协力创造。高级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已经没有了积累个人财富的必要和可能,因此也彻底失去了私有财产的观念,完全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切财富归社会共同所有,完完全全成为共产主义社会所独有的社会特征。按着社会财富公有制的发展状况可以把共产主义社会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公有制度出现到公有制度普及全球(但仍然是区域性的);中级阶段,从普及全球的区域性公有制到全社会统一公有的制度建立;高级阶段,全球统一公有制完全建立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时代。
    ③旧的社会分工将消失。旧的社会分工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分工。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生产部门分工和行业分工,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出现这种分工的同时也把人的社会职能分工了,而且人的社会职能的分工主要取决于个体家庭或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多少和资本需求(通过市场需求表现出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传统的分工中只起到很微小的作用。传统的社会分工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多数人的发展,更是对人的一种摧残,甚至灭绝了人性,扭曲了社会性。共产主义社会特殊社会结构所致,实现了人人平等,科技进步使社会必要工作时间缩短(例如日工作时间变为4小时或2小时甚至更短),并且一改资本主义社会对物质财富的过度崇拜,人们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增多。成人除了在必要的时间内有责任从事必要的生产活动,参与必要的生产环节外,都有时间和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工作,从而彻底打破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社会职能的固定分工。因此旧的社会分工消失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大特征。
    ④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国际共产主义的实现后需要一个庞大的社会发展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计划。如要保正计划制定得科学、精确、及时更是不可想象,但是制定这种计划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有如下几个原因:1.我们不能用现在思维方式,从现有的角度去看未来的事物。未来社会必然形成新型的社会结构,具有新的功能,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等于将来也不可能。2.计划经济需要计划的技术基础,即快捷、精准的统计工作,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技术基础。3.庞大的计划需要庞大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把世界各地数额庞大的人口有效地组织起来,制定这样的计划。4。一个庞大的计划需要一个快捷的信息反馈系统,和实时调节措施,现代信息技术仍然大有发挥的余地。5.一个庞大而又富有实效的计划,必然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由众人有组织地完成。这样的理论尽管现在还是空白,但必然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逐步实现而形成。6.计划经济体制也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规模扩大而扩大,发展而发展。7.二十世纪大量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经济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显然这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⑤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
     “各尽所能”在共产主义社会能否实现一直受到一些人的怀疑。各尽所能是针对成年有劳动能力和半劳动能力者而言的,不包括未成年人、老人及重症患者和严重的残疾人员。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各尽所能”不是自发实现的过程,很多人正是误以为“各尽所能”需要自发实现,才得出不可能全面实现的错误结论。其次,如何实现“各尽所能”需要人的一定觉悟和社会机制的促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确实有一部分人有这种觉悟,如果再弘扬使人产生这种觉悟的文化,必然会使更多的人觉悟。“各尽所能”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社会制度能否保证人尽其才,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第二层含义是能否克服人自身的贪婪和惰性使人自觉地发挥社会作用,可以通过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鼓励性政策和各种形式的竞赛促进人们充分地发挥社会作用。
     如何理解“按需”分配也是关系到这种分配原则是否可行的关键因素。如果把人的需要理解为人的个人欲望,甚至包含有害的欲望,就永远无法实现按需分配。但也不应该为了实现按需分配,来禁止人们好的欲望,毕竟人的欲望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否定它就否定了人性,但是不好的欲望也需要抑制,这也同样是人性,人类的共性。我们把人们的需要理解为客观的需要,生存、发展、安全的需要,把分配理解为整体利益的最优化过程,按需分配实行起来也就没有太多的主观因素的阻碍了。按需分配具体说来,可以分类实现,从现在看“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们共同需要的基本需求,一类是人们个别需要的个性需求,可以分别对待,制定各自的分配规则。
    这条原则实质上是针对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使用、保障和管理而提出的。“分配”一词不应该理解为现代社会的“财富分配”,财富分配是私有制观念的背景下产生的公平原则,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财富私有的概念,只存在这些社会财富如何使用,如何发挥这些社会财富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形成一种机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机制能否存在或许存在争议,其实任何发明和制度创新在实现之前都存在着争议,甚至是否定意见占据上风,但最终总是被发明创新所打破。具体说来这种机制存在可能性原因有四: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完全公有制已经把人们的利益统一为一个整体,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使用的原则可以唯一地确立;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有很大一部分需求是多余浪费的,有可能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受到制约,从而使“分配”不象现在想象的那样困难;三、现代社会看来人的需求很复杂,但有迹象(家庭分化形成新型的社会结构,即共产主义社会结构)显示出未来社会可以按着人们的共同需要组织起来,使需要的种类、多少、地点、规模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而便于“分配”;四、“分配”实质上是生产能力、交通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综合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已经分别获得了相当的发展,有望在未来的社会综合运用,妥善解决。
    总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应该改成“各尽所能,按需使用”更为妥当,并可以实现,因此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之一。
    ⑥国家最后消亡。公有制的发展也有一个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没有打破国家或地域界限的时候,也能建立局部的公有制,也可称得上局部的共产主义社会。因此国家消亡并不能算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尽管将来可能消除了战争、消除了国家界限,普遍地实现了公有制,人们的利益不再严重地对立,全球的利益还有一个较为漫长的统一完善过程,因此说国家消亡只是进入高级国际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必然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特征,除了上面提到的部分特征外,在文化、教育、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管理模式、法律、科学研究等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很难完全地列出,但所有的特征都源于两个密不可分的特征,这两个特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一个是所有制特征,就是社会财富公有制;一个是社会结构特征,以共同需要为基础的社会型家庭所决定的社会结构。没有这两个基本特征,也就不存在其它的特征,就谈不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结构的基础,共产主义社会结构是公有制的保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6 2:24:09编辑过]
-------------------------------------------
让更多的人知道
高级共产主义社会怎样实现
2015/10/2 7:27:05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七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204.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