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必须努力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地把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彻底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进行到底,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政治经济学 8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生成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6036
 帖子主题: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生成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实言



等级:17同志
经验:2418
帖子:643
注册:2005/1/11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生成

按劳分配主要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这是法国空想会主义者圣西门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未来社会,每个人都有工作的保障,并且按照劳动的支付报酬。在圣西门的未来社会里还保留着资本的。他认为资本就是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资本家和工人都是劳动者,只是分工不同,资本家从事理管理企业也是劳动,利润是共同劳动的报酬。
付立叶的未来社会(法朗吉)也从分配问题上考虑。他认为,在(法朗吉)可以“保证能够在每一个诱人的劳动部门中,获得适合的劳动、才能和资本的报酬。”在那里一切有劳动力的人都应当劳动;丧失劳动力能的老弱病残也要有生活保障。因此在产品分配中,首先要扣除维持全体社会成员生存的需要,其余按下述比例分配。按他的设想:劳动者占十二分之五,资本占有者占十二分之四,生产管理者占十二分之三。在劳动者的分配中,根据职业不同,所区别。繁重的劳动部门,紧要的劳动部门多一些,有益的劳动部门是二等,娱乐部门是三等。说明他的劳动部门是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同样也保留对资本和才能的分配。
欧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的,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分配是最不合理的,是产生一切社会灾难的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规律被破坏了,劳动者没有得到他的劳动报酬。他主张劳动应当恢复他们应有的权利。因此,劳动应该成为价值尺度,价值就是劳动报酬。这是“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最初表述。
欧文之后,英国社会主义者,如:托马斯.荷治斯金,威廉.汤姆逊,约翰.格雷,约翰.勃雷等,批评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利润是价值的一部分,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剥削工人劳动的基础上的。“工人有获得全部产品的权利”。马克思指出:这些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来说提出这样的口号还是“有些意义”的,因为当时无产阶级还没有用自己的理论武装起来。只能“利用资产阶级自己的武器,来与资产阶级斗争”。在那个时期,这个口号不是向后退而是向前进的。但是,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己经广泛传播的时候,拉萨尔分子再用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口号,并把它写进党的纲领中,那就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了。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他们一方面企图把那些在某个时期曾经有一些意义,而现在经变成陈词滥调的见解作为教条重新强加于我们党,另一方面又用民主主义者和法国社会主义者所惯用的,凭空想象的权利等废话,来歪曲那些花费了很大力量才灌输给党而现在己在党内扎了根的现实主义观点。”这是多么大的罪过!
关于社会消费品的分配,是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者议论最多的问题。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个分配问题上,提出过各种各样的主张,什么“公平分配”,“合理劳动报酬”,“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等等。所有这些批评和议论都没有接触到实质问题,他们都不知道消费品的分配,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不废除雇佣劳动制度,不解决所有制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分配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无意推测未来社会的产品分配问题,只是对以前的社会主义者提出的不触及私有制的各种分配的设想持保留态度。后来,由于拉萨尔主义者,把“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写进党的纲领,他们才认为不能“只用外交沉默的方式来承认一个我们认为极为糟糕的,会使党墮落的纲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以批判的方式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产品分配原则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圣西门关于产品分配首先按工作量,其次按其所表现的才能来决定的思想。指出:才能不应当给予报酬,只能看作先天的优越条件。又说:“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分配原则,实际上是“要求通常的阶级划分”,“必然导致教阶制及其最上层的承认。”马克思、恩格斯还批判了库尔曼的关于人们的消费和占有都取决于他的劳动的主张,指出:“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这样一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所谓人们的消费和占有都取决于他的劳动,实际上是承认特权,承认这些先生们“理应比普通的手工业者生活得好”。应当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些预见,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仍然是最俱透视力的。当然,这是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实“按劳分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指出:分配并不是处在生产之旁或生产之外的独立领域,它是由生产决定的。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生产看成是“决定于一般自然规律”,而把分配看成是“决定于社会偶然情况”的错误思想。马克思指出:“生产是一个抽象”,生产总是指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也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至于“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能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分配的一定形式决定分配的特定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这样马克思就把分配问题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为我们了解其它社会形态分配问题的科学根据。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巻第一章曾经“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中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会随着社会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隨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仅仅为了便于与商品生产相类比起见。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分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分额的尺度。”马克思这段话可以归结为三点:第一,总产品中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使用;一部分是生活资料由社会成员共同消费,这就和那种所谓“全部劳动产品归己”,“不折不扣归劳动者所得”,“全部由劳动者取走”的观点相反。第二,消费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是以劳动量即劳动时间作为尺度的。第三,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改变的。
《资本论》第三巻总结全书的最后一篇中,论述了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指出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就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来说:工资,总是先要以资本形式同工人相对立,然后才取得收入的形式,即工人的收入形式。因而在生产中,工人同劳动条件的所有者之间,并且工人彼此之间,是处在一定关系中。如果产品的一部分不转化为资本,它的另一部分就不会采取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形式。所以,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二者都具有同样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同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经确立,它会不断地把这种形式再生产出来,因而也不断地再生产出相应的分配关系。这里,并没有涉及未来社会的分配问题。只是抽象地谈论一般的社会分配。就是说:“任何社会生产中(包括共同体的生产)总是能够区分劳动的两部分,一部分的产品直接由生产者及其家属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即始终是剩余劳动的那个部分,总是用来满足“一般的社会需要”,这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同的。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学说。对拉萨尔派强加在党纲中所谓“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错误观点,进行彻底的清算。马克思指出:“这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己经发展了的,恰恰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他给予社会的就是他个人的劳动量。”“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显然,这里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就是等价的交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情况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转为个人财产。”可见,那些强调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只是指消费资料,并不包括生产资料。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第二,按劳分配是调节商品交换的原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可以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第三,实行按劳分配不能忘记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扩大集体消费;第四,从根本上来说,才能只是先天的优越条件,不应给予报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应当逐步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


-------------------------------------------
实言
2008/4/11 20:25:57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生成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24.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