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革命文学 8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经》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369
 帖子主题: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经》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李叶



等级:08同志
经验:1112
帖子:296
注册:2006/8/2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经》

                 (一)“行不言之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见《道德经》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见《道德经》释文。

“通过国家来实施国民教育”是完全要不得的------应该使政府和教会一样地对学校不起任何影响------倒使国家需要从人民方面受到严格的教育。——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3页。

在未来,一个完全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里,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由民主制度选举产生和受人大代表质询制的监督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
这时,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对人民进行教育是不存在的,只有人民通过各种民主制度对政府官员(即国家官员)进行监督和教育。也许,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倒使国家需要从人民方面受到严格的教育”的意思。

                  (二)“太上,不知有之”

太上,不知有之。——见《道德经》

最好的统治,是人民不知道的统治。——见《道德经》释文。

无产阶级统治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新生产关系和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即社会不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
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办法是从各单位实行民主管理开始,最后,普遍实行人民管理和人民自治,无产阶级统治随之消亡。否则,各单位拒绝民主管理和各地方拒绝一切民主政治建设,统治阶级以“无产阶级统治”的名义统治社会,没有民主权利和被统治的还是处于劳动者地位的广大的无产阶级,即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
恩格斯说,“------统治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牺牲劳动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剥削”(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21页)。这是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成为统治阶级后,需要克服和防止掌握权力的人改变无产阶级统治的阶级性质不再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和争取民主权利,而是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剥削。
-------------------------------------------
2007/7/5 17:49:10
李叶



等级:08同志
经验:1112
帖子:296
注册:2006/8/2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2
什么是道德?(若答的不对 欢迎指教)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是非观,符合之,被认为是道德的,不符合,则被认为是不道德。
因社会制度不同、人们的宗教信仰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社会之间或各地方之间,人们的是非观和道德观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某社会或某地方,人们的道德观对于不道德的问题有劝戒作用,没有强制的约束力。某一道德观被法律规定,就有约束力。诚然,法律真正有无约束力,还得看执法机关是否履行职责。
要使所有法律都具有约束力,有赖于执法机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的地方违法问题从不公开到公开,是这个地方执法机关失职所致。如有的地方土地违法买卖(违法转让)问题,赌博场所和色情场所从无到有问题。
当不道德的问题侵害他人构成违法时,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包括一切违法问题都应得到相应的惩处,然而,因法制不健全,现实社会,或者说有的地方,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某一地方或某一单位正不压邪、贿赂公行、腐朽思想弥漫、低级庸俗之风盛行、恶人风光、好人受压迫等,是这个地方法制不健全、地方和单位的官员结成权势问题的连锁反映。
马克思说,资本家“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可见,引起道德问题的根源是对利益的贪婪。
在一些网站论坛上,有的人似乎能拿到奖赏,疯狂诋毁“原则、公道、正义”,企图扰人们的人们思想。他们讲不出道理,就责骂,其言词是他们甘愿充当不光彩角色的自画像,有的是堕落分子的自我写照。
这些人为了争论而争论,毫无是非观,他们自我表白不相信人世间有为人民谋利益的奉献精神和利他主义精神,这证明他们在论坛上异乎寻常地化大量时间、契而不舍地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是有利可图的。
这些人这样“积极工作”,若无利可图,他们岂不成了当今少有的克己奉公的人了?这当然不可能。
个人主义的道德观不明。持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人,在商业活动中,当他处在顺境时,往往能遵守商业道德,当他处在逆境时,就不一定了。
商业道德,要求讲诚信,讲货真价实,讲公平竞争等。那种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短斤缺两等行为,是不道德的。
个人主义的道德观认为,自私自利行为并非不道德,认为只有违法才不道德。这里,是否违法成了衡量一个人有无道德的尺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违法的自私自利行为,即通过合法竞争谋利的行为,被社会普遍认可,这也是统治阶级赞成和提倡的。
一个普遍竞争的社会,许多人合法经营外,有的人冒违法的风险从事非法盈利活动;有的人在经营过程中时不时的通过轻微违法来盈利,如出售过期食品和过期药品(如果说是少量的话)。
一个普遍竞争的社会,也有的人靠既够不上犯刑事罪、也够不上商业过错的方式盈利。如某医生因病人的医疗费没到,就拒绝抢救和治疗。等价交换原则是不讲人道主义的。
一个普遍竞争的社会,参于竞争的各方,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年复一年的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不道德问题,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程度不等、或多或少的问题。
用共产主义世界观看问题,个人主义无任讲道德,还是不讲道德,其“道德”二字都是打引号的。
个人主义道德产生于旧生产方式,与旧生产方式相适应,在未来新生产方式的社会里消失。到那时,代替个人主义道德的是共产主义道德。
在未来公有制社会里,新生产方式的性质是每个人“相互协作、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性质,与此相适应的共产主义道德,随着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而得到巩固和发展。
讲共产主义,有的人表示可笑,这是因为生存斗争的环境形成了他适应这一环境的自私自利思想,使他不能理解共产主义。
古人说“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嘲笑共产主义,他不嘲笑,不足以为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起步于集体主义事业,与集体主义事业相适应的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与共产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相同。
共产主义道德是明确的,是每个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年代,许多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就是共产主义道德
最现实最具体的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2 17:22:48编辑过]
-------------------------------------------
2007/7/10 21:46:20
李叶



等级:08同志
经验:1112
帖子:296
注册:2006/8/2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3
反思主观主义决策方式

政府官员依法行政和按人民的意志行政,是政府官员行政的原则。某政府部门制定某一决策,当无法律依据需要听取民意时,应召开有不同意见参加的研讨会、或有不同意见参加的听证会,或在媒体上刊登代表不同意见的讨论文章,以此了解民意,并可以让公众了解那种意见有道理,那种意见没有道理。

最近,兰州政府部门讲按民意行政,这是对的。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问题是按什么程序来确定哪些是多数人的民意,哪些是少数人的民意,哪些民意正确,哪些民意不正确。若没有这样的程序,这种按民意决策是可疑的。

没有科学方法和正确的程序可以确定那些是多数人的民意,哪些是少数人的民意,哪些民意正确,哪些民意不正确,政府官员一旦出于部门利益和官员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很可能会把少数人的民意说成是“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后的多数人的民意。因为,政府官员不是没有私心的。

政府部门按民意决策,如果在主要问题上不按民意决策,在次要问题讲按民意决策,这样的按民意决策是表面的和不真实的。有的地方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其原因就在与此。

这里想说明的是,按民意决策,也就是按人民的意志决策,不是政府或政府部门想到按民意决策就按民意决策,想不到就可以不按民意决策,是应该有法律规定和有法律程序可以遵循。这就需要制定《听取民意法》,对于“有不同意见参加的研讨会、或有不同意见参加的听证会,或在媒体上刊登代表不同意见的讨论文章”有明确规定。

当哪些是多数人的民意,哪些是少数人的民意,哪种意见道理充分,哪种意见没有道理,可以按有关程序作出正确选择时,这时,行政权就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公众的舆论监督,就不再可以把没有在媒体上广泛征求人民的意见说成是“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没有经过有不同的意见参加的研讨会充分讨论,说成是“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和充分酝酿”。

通过媒体讨论,通过有各种意见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和听证会,尽可能多地征求人民的意见,倾听人民的呼声,以最大多数人的意愿为政府和政府部门决策的根据,应该说是政府官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行政和按人民的意志行政的准则。

长期以来,什么“论坛”,什么“研讨”,都被一种意见和一种观点占据,没有不同的意见之间平等讨论,理论思维被排斥了。这种情况下,许多所谓的“论坛”会议和“研讨”会议,只不过是一些官员为某些主观主义决策邀请一些教授而召开的吹捧会。

事后,由此造成的问题,往往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前进中的问题。有的主流经济学家有时也在假惺惺地批评由他们造成出的问题,提出修补办法,然而,因为前题有错,这些修补办法无济于事,依然从问题走向问题。于是,有的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似乎全盘西化才符合“规律”,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当然,他们是拐弯抹角地表达这一主张。

某一决策前,由政府官员先定调,认定该决策的重要意义,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在媒体上发布“经过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听取了各方面意见,由专家全面论证,汇集相关部门进行充分酝酿”出台此决策(措施、办法),这不是政务公开,而是政务神秘主义。

政府官员讲按民意决策和讲听取民意,却不召开有不同意见参加的研讨会、或有不同意见参加的听证会,不在媒体上刊登代表不同意见的讨论文章,不让公众知道那一种意见说的有道理,那一种意见说的没道理,由政府或政府部门(官方)单方面认定某种意见正确 ,以此作为决策根据,这是政府官员主观主义决策的方式。2007.7.1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9 18:14:34编辑过]
-------------------------------------------
2007/7/16 18:23:04
李叶



等级:08同志
经验:1112
帖子:296
注册:2006/8/2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4
用科学发展观反思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个人理解是,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减少和防止盲从,减少和防止犯主观主义错误。用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反思以往工作上有无差错,是十分重要的事。
前几年就有人把由主流经济学家误导下的一系列行政措施称之为“温水煮青蛙”。意思是说,社会主义制度通过量变的过程,最后会达到质的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新生产关系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生产关系某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官僚主义等问题),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对管理权的民主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以此解决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稳步发展。
无视生产关系的完善,转移人们对基层管理权的民主监督和问责,提出“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方式。当通过“借鉴”又出现问题时,又有经济学家拐弯抹角地提出要全面实行私有制,包括土地私有制,说什么“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流动”。 
当全面实行私有制(包括土地私有制)后,那时,并没有出现象美国一样“广泛应用各种技术”和“广泛应用信息化”(靠剥削世界人民发展经济),许多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更严重。又会有人提出,“实行私有制后,还应该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到那时,各地方一些私人财团和私有企业经过掠夺后,经济实力庞大,由他们主办和支持的“民间组织”羽翼已丰,还可以通过收买各级政府一些官员和各地媒体一些管理者来扩大其势力,他们与党内代理人联合来改变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恐怕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了。
-------------------------------------------
2007/7/19 18:10:16
李叶



等级:08同志
经验:1112
帖子:296
注册:2006/8/2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5
应遵循理论思维 摒弃偏见

人的偏见是这样形成的?人的偏见是一个人从对他自己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不是从是否对人民大众有利的角度看问题而形成。

为了防止一个人因职业和社会地位与人民大众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可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偏见,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活动家、理论工作者和人民公仆“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等等。

普通人时时考虑他自己的利益,通过合法途径赚钱谋利,这是生存斗争的生活条件所迫使。普通人有私心有偏见,对社会不构成影响。社会科学领域里的政治学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若带着私心和偏见选择一切于他们个人有利的决策、措施、办法,就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那种选择旧生产方式,重新制造了资本与雇佣二大社会矛盾。那种给学校管理者有解聘教师和聘请教师的自主权、特权和专制权,重新制造了劳动者对于管理者的精神屈从关系,制造了新的不平等权利。这些都是出于私心和偏见考虑问题做出的决策,不是出于为“每个人相互协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公心来考虑问题做出的决策。

利益与人民大众共享,政治让人民大众当家作主,道德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是非观看齐,是一切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消除的条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古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释文是,“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为大的了,罪过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才是永远满足的”(见《道德经》)。

资本主义资本竞争方式,是每个人谋个人利益的利益争夺方式。以利益争夺为起因而引发的战争、民族争端、社会矛盾、盲目无限地消耗资源与生态平衡的矛盾等等问题不可避免。

一个时期以来,有的网站论坛在有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关不同的哲学观与人生观等问题的争论,似乎各置一词,孰胜孰负不见分晓,这并非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讲明道理,而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话语权受到限制。

若在有的网站论坛上,只要网民的意见和观点不符合某种“潜规则”,即使是摘录宪法和党章某段话,也不给显示。可见,网民的话语权是受到限制的。

理论思维与片面、简单、孤立地看问题不同。理论思维要求人们不但要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且要了解事物的本质;不但要看到一事物的存在,而且要了解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不但要看到一事物的现状,而且要了解该事物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曾经指导和引导人们克服和战胜一个个非理性思维,并将继续指导和引导人们克服和战胜非理性思维,克服和战胜社会发展因人们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而产生的异化力量,最终实现世界大同。

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人来说属于外来思想,由西方国家传播而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主张按客观规律办事(若有“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说)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与老子主张“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不追求奢侈生活)亦相一致。

将来,世界各国和各地方普遍实行人民自治,一切阶级统治因此而消失,共同奉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无为而治”。这就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民族争端、没有阶级斗争和阶级仇恨、一方有难八方相助的人类大同世界。

今天,我国处在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也就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还要经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然后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也许是几百年以后的事,离今天还很遥远,然而,我国立法应该与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有所衔接,体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这样,特色社会主义就不会永远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水平上,而是向着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不断前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22 17:09:27编辑过]
-------------------------------------------
2007/7/21 20:58:37
李贤明



等级:12同志
经验:1761
帖子:719
注册:2013/4/1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6
道德经是一部好书,毛泽东就经常应用里面的话。
-------------------------------------------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2013/6/26 23:54:12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经》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192.0 毫秒 页面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