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言 等级:17同志 经验:2418 帖子:643 注册:2005/1/11 |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
第5楼 |
走进周家庄
□李洁夫
(一)
五月的风轻轻拂过,暖暖的、柔柔的;五月的田野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苗像谁家放牧风筝的孩童奔跑的身影。在五月和煦的清风里,我和省文化厅长、著名作家韦野先生一起走进了这个名叫“周家庄”的公社。
——是的,是这个公社独有的特色和淳朴吸引着我,是这个公社完美的个性和魅力吸引着我。
周家庄乡座落在华北平原晋州市(县级市)中部。该乡辖6个自然村,仍保留原10个生产队的行政体制。乡农工商合作社实行大集体的经营模式,周家庄乡从合作化开始就积极地实行土地的规模经营,并且几十年不变。
老社长雷金河为土生土长的周家庄村人,1921年出生,人称老社长,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周家庄抗日游击战、地道战和土改运动。建国后,带领群众走合作化的道路,1952年带头办起晋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除“文革”期间外,一直任周家庄乡(公社)党委书记,后任晋州市政协副主席、乡咨询委员会主任兼党风监督小组组长。1997年退居二线,是河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民企业家。
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地方的农村出现了一种生产经营的随意性,使我国农村的整体发展显得呆滞。20世纪80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行。周家庄乡怎么办?乡党委、乡政府遵照党中央关于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和“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本乡绝大多数干部社员愿意坚持集体统一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在继承合作化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不搞包产到户。为此,1983年3月成立了乡农工商联合公司,不久改称乡农工商合作社。合作社是一个经济实体,对全乡农、林、牧、副、工、商、建、运各业实行统一领导、集体经营、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统一分配。自1958年以来,时至今日,这种以乡为基本核算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全国农村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
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周家庄乡的集体经济和统一经营体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除坚持土地、大中型农机具、耕畜和排灌设施等生产资料为全乡农民共同所有,集体可对属于本社区的生产资源作出总体的或分项的规划,充分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克服单户经营势单力薄的弱点以外,他们一是根据农业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专业承包法(非个人承包)。大田粮棉种植,由10个生产队承包。合作社对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包投资和超产奖励的办法。生产队作为生产承包单位,又具体划分若干个粮棉作业组,作业组人员大体固定。对果园、菜园和畜牧等专业承包队组,采取确定收入基数、超收分成的办法。承包者怎样具体管理,则完全自主决策,并对经营效果负责。二是从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出发,在改善管理上下功夫,加强和完善各种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记录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办法仍采用原来的工分制形式。由于农业生产有定额管理、按件记工的详细规定,有合理平衡各类从业人员的劳动等量交换的共同计算标准,使各业承包人员付出同等劳动,可取得大体相当的劳动报酬。专业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严格的定额管理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劳动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的重要场所。80年代初期,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他们不贷国家一分钱,完全靠农业一点一滴的积累,自筹资金陆续建起了16家规模不等的乡办工业企业。企业所有权归乡合作社,经营权归企业,厂长(经理)在乡授权范围内全权处理供、产、销业务。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规定向国家缴纳税费,向乡合作社交足投资利息、折旧费、公积金、公益金并付清占用流动资金利息后,收入自立分配,但厂长的月收入要受限制,不搞年薪制,更无股票期权制。企业通过一系列严格制度,以招聘本乡农民为主,解决农业富余人员就业出路,极少量录用同本乡沾亲带故的外乡贫苦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因此,既避雇工剥削之嫌,又无榨人血汗之虞。1999年,乡办企业家家盈利。印刷厂、纸箱厂规模扩大,稳步发展;阀门厂脱颖而出,以其优质产品占领广大市场,八方客户不得不先付款,后提货;产品免检,直销国外赚取外汇。
改革开放前,周家庄乡就是闻名全国的老典型。改革开放后仍不失其英雄本色。1985年河北省首次开展评选文明乡镇活动以来,周家庄乡历次都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乡政府会议室挂满了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市委、市政府等领导部门颁发的锦旗和奖状。这些荣誉,反映周家庄乡有一个团结奋进、以身作则、甘为公仆、廉洁勤政的乡党委、乡政府和乡合作社领导班子,有一个政治上是非分明、组织上严肃认真、经济上清清白白的领导群体。乡里的制度是铁的制度,决不是印在纸上,贴在墙上,装装样子,而是要认真执行的。对违章越轨者,一律照章处罚。
某厂长年底结帐时多报收入骗取奖金,被罚款;某干部盖楼多占半米宅地,被拆掉。邪气压下去,正气升上来。社会上吃喝风盛行,“四菜一汤,客人走光”,这里却是一片净土。上级来人,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名声多远,如就餐,一律到食堂自掏腰包,敢说整个乡政府大院找不到一只酒瓶子!
人民公社时期是政社合一。80年代政社分离后,农民干部(他们只挣工分)不在乡党委和乡政府任职,国家干部愈派愈多,又不在乡合作社兼职,彼此之间如何职责分明又协调一致工作的问题亟待解决。90年代以来,乡合作社领导进入乡党政班子,且担任“班长”,一身二任,工作起来十分顺劲。让优秀农民干部端着“泥饭碗”进入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班子,是解决农村诸多矛盾的积极办法。
(二)
如今的周家庄乡,不管你走进哪一个村都会看到昔日的平房几已消失,一排排宽敞明亮的农民住宅楼取以代之。屋顶上高高地架着电视天线,摩托车在街巷里往来奔驰。在金河阀门厂厂长翟振祥等人的陪同下,我们走进了周家庄公社的大院,这里简朴而整洁的办公大院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在心里想着,这是一个童年记忆中才有的乡村公社,这里古老的建筑墙壁上还有令人熟稔的毛主席语录写在上面,而另一面,认真学习江则民三个代表讲话精神的标语也同时非常醒目地闯入了我们的眼帘。
周家庄公社的会议室基本上还是保持了简朴、典雅的布局作风,党中央和省地县各级党政机关授给该乡“两个文明先进单位”的锦旗、奖状以及表彰题词挂满四壁。作家韦野先生问周家庄乡年轻的书记雷宗奎,这里是你的办公室呀?雷书记笑笑,不是,这里是我们的会议室,我们会客平时都在这里。说着话,同来的两个司机师傅给我们倒上了茶水。这时,我想到我心目中的对周家庄乡老乡长的印象:有客人来或领导视察工作,每人俩馍一粥、一碟小菜(后来可能统一改成了一律饺子),即使是省委书记来这,也是一样的待遇。
作家韦野跟周家庄有着很深的渊源,几十年前在任《河北日报》文艺部主任时就跟周家庄的“老坚决”社长交情甚深。所以,韦野先生是怀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心情和昔日老友的接班人雷书记聊了起来,从周家庄的过去、历史、苦难到周家庄一步步走过来的铿锵足迹,从周家庄的企业也是经济支柱的阀门厂、印刷厂等到现在的葡萄种植基地以及未来的发展,韦野先生都表达了自己殷切的希望和关注。
阀门厂的前身是五金水暖厂,初建于1958年(时称农具修配厂),是周家庄乡历史最长的企业。60年代初期仍是10多人的手工铁业社,炉火生产,手拉风箱。改革开放后,工业经营蒸蒸日上。阀门厂主导产品有闸阀、截止阀、碟阀、止回阀、回水阀、等30多个系列,300多种规格,还生产铝塑复合管及管件、UPVC上下水管及管件等,年产量2万吨。企业在各地设有110多个销售机构,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出口产品销往韩国、英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客商的赞誉。在1995年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编印的《决策参考》中曾刊发了《一个乡镇企业办起三家中外合资企业》的文章,说的就是周家装乡的龙头企业——河北省金河阀门厂。正是以其为骨干,成立了“河北省金河企业集团”。河北金河集团背靠乡农工商合作社,拥有5亿元集体财产,具有较大的经济实力。下设12个子公司,主要有:阀门工业有限公司、彩色胶印有限公司、纸箱包装有限公司、建筑有限公司、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以及运输公司、面粉公司、冷藏公司、肉联公司等。他们坚持以工补农的路子,不仅增加就业人员,同时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使工农业得到协调发展。
年轻而成熟的雷宗奎书记侃侃而谈,自信而落落大方地一一回答了韦野先生所关心的问题。比如,在全国其他几家阀门厂同行的激烈竞争下,金河阀门是如何地去迎合市场、走向世界,印刷厂、纸箱厂等企业是如何根据行业发展的趋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路,怎样的积极面对、大胆创新、探索发展的问题。对此,雷书记胸有成竹,并且向韦野先生讲了今后周家庄如何引进人才、革新意识、开创新的致福之路、上马新的科学项目,比如奶牛业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以及联系本乡本土的优势,如何才能使其有个良好的发展和未来。特别是谈到如何利用周家庄乡1亿多元的公共积累金时,雷书记讲出了自己对资金的开发和利用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这使韦老倍感欣慰。同时,也使每一个认识周家庄的人感到欣慰和对周家庄未来的满怀希望和信心。因为,周家庄有着及其凝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周家庄有着新一代年轻而优秀充满活力和思想的崭新的领导集体。
周家庄,一个令人神往和艳羡的地方,周家庄乡,这颗燕赵大地上的“中国乡镇之星”(1990年)
回复本文章
周家庄的领路人——真正的共产党人雷金河
雷金河(1921-2001),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村人,人称老社长,绰号“老坚决”,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河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第七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民企业家。抗战时期任民兵队长,作战英勇,日伪恨之入骨,曾悬赏几千元买其人头,1952年带头办起晋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49年至1984年,除“文革”期间外,一直任周家庄乡党委书记,后任晋州市政协副主席、乡咨询委员会主任兼党风监督小组组长。1997年退居二线,任周家庄乡党委顾问至今。建国后,带领全社群众走合作化的道路,1952年带头办起晋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他与全社人民一道努力奋斗,艰苦创业,改变了周家庄贫穷落后的面貌,使集体经济不断扩大,社员生活不断提高。1962年周家庄公社曾荣获国务院周总理的嘉奖,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生产先进单位。
“文革”期间受迫害,三中全会后为其平反,1979年重新主持工作,带领全社人民重整旗鼓,医治文革的疮伤,恢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周家庄的经济一年巨变,当年出席了全国棉花会议和全国先进集体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周家庄公社受到国务院的嘉奖。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群众多办实事,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从八一年起陆续为群众办了十项“社会福利事业”,并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稳步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办集体企业,并组建了“河北金河集团”,集体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周家庄乡的经济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每年迈出新步伐,受到各级的表彰。
回复本文章
李尔重:送别老友雷金河
送别老友雷金河
李尔重
《当代思潮》2002/3
金河同志走了!
金河同志比我小六岁,却先走了!
迟暮之年,他每天走来走去,忙个不完,我认为他有一个劳动人民独特的身体,总可以多活些年,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
其实近几年来,我也看到他向黄泉路上走的步子加快了。腿弱了,走不动;心脏有病,时有发作;又有气管炎,到冬天发作得厉害时,把他折磨得更难堪。
“不要多管事了,多活几年吧!”
我每次见面,就这样嘱咐。可是他劳动了一生,为管好集体的事,昼夜也不闲着。积重难返的以为公办事为乐的习惯,使他闲不得,闲着时他痛苦。
河北省人民医院的医生宋祥振同志,是个热心肠的人,兼懂中西医道。我请宋医生常去看看金河同志,并嘱咐金河必须吃药,不可马虎。有一段时间,金河身体好了些,我很高兴:
“你比我小,千万送我先走,你再来。”我跟他说。
“不要紧,我能活下去。”他说。
去年,我去看他,他已经不能走了。在周家庄办公室里有晋州市委书记和乡政府领导干部,像是在开会。他们在研究种葡萄的事。金河同志和大家在考虑改变农业结构增产增收的事。
我的心震动了一下:老雷不论病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一口气,谁也不可能使他停止工作。周家庄是第一批成立的人民公社,雷金河同志是带头羊,有名的“老坚决”。到1980 年,全社男女老少年平均收入500 元,粮食550 斤,小孩入幼儿园、入小学、上中学,一律免费;老人到60 岁,有退休养老金;社员的草房换上了瓦房,又在统一规划下,用民办公助的办法,把瓦房改为瓷砖镶面的楼房。全公社有统一的水利灌溉系统,统一的机耕队,集体所有的工厂。这都是公社党委多年以来以共产主义思想挂帅,教育群众的成果:上下一心,努力为公,公有丰厚,私家富足。
正所谓“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几十年来,这两万多人的集体,没有出过刑事犯罪分子。
八十年代,中央提出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内多数地区实行了分户承包办法,对农业发展起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周家庄的集体经济已有自己的生产体系,而且年年升高,不停地改进了生产与人民生活。社员们一时思想转不过来,多少人愿意保存已有的生产体系,不愿分户承包。
雷金河同志也认为,分户承包在周家庄的生产体系中可能产生负作用,担心会破坏了统一的灌溉体系、机耕队、集体工副业和社会福利等,未敢冒然施行分户承包,又怕这是抗拒中央政策;问了一些领导人,都不敢明确表态。不得已,他向河北省委领导正式提出保证: 不分包到户,社员的收入可以高于分包到户的农民。
“即使明年颗粒不收,每人可得500 元,600 斤粮。钱在银行里,粮在仓库里。”金河同志说。
周家庄原有的集体生产体系保存下来了。公社改为乡了,公社建立的集体生产体系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没有变。换汤不换药,保存了一个完整的集体所有制的乡。
金河同志并没有用强制的办法,要乡民留在集体之内,经过集体讨论,允许任何人脱离集体,分户承包。有几户分户承包了,干了两三年,他们认识了费力多,并没有得到丰厚的收入,因为他们不能利用统一的水利和机械,更不能享受集体的社会福利。他们又回到了全乡集体之内。
有一次,各国外交使团到周家庄考察,要雷金河同志介绍情况。金河同志对各国大使说:“我不必说了,你们可以随便到各家去看,去访问,也可以到那里吃饭。这样,比我介绍的实在。”各国大使看了以后,印象很好,承认社会主义有其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金河同志参与的集体领导,并没有满足已有成就,止步不前。
他们由分户承包责任制的优越性,找到了集体承包的优越性,粮食组、棉花组、果园组、工副业组,实行了分组承包,起了调动各组积极性的作用。新的矛盾也跟着来了,各组业务不同,超产增收获益多少,悬殊很大,获益少的便消极起来:种棉的超产收益比种粮的多,承包果园的收益比种棉的多,承包工副业的收益比其它作业组更多。这是必须解决的矛盾。
经过集体讨论,得到了一个共识:不同工种各组的收益,不是各组孤立的创造,而是各组经过不同形式的努力又互相支援的集体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搞农业的创造的产值小,却给工副业提供了生产生活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付出艰苦的体力劳动。工副业的收益多,是由于农业的原始积累提供了机械化生产条件和多方面的生活条件,全乡的集体主义形式内的社会化生产体系。因之,在收益的分配上要作出比较合理的调整。
不同承包组有等差不同的生产定额:种粮组定额最低,其次种棉组稍高,果园组又高,工副业组更高。超额部分:工副业组上缴比例最高,果园组次之,种棉组又次之,种粮组最少。这样既奖勤罚懒,又不把各组生产割裂开来,孤立对待,这正是按社会化生产原则解决矛盾的办法。
按劳分配的个人所得增加了,公共积累增加了,共同享受的社会福利也增加了。随着集体生产的发展,个人所得的部分逐渐增加,而集体福利的增加幅度将越来越大,使两万人走向共同富裕。
实际上,这是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结合。“按需分配”的部分,只能是低的,因为生产力还低;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生产长一寸,福利长一分”,“按需分配”的比例日益加大,最后达到全部社会的“按需分配”。实现共产主义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百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谁也不能设想:人民今日取得政权,明天就实现“按需分配”。谁也不能设想:等到生产力大发展之后,忽然来一个“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公有制的道路,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它不是空想,它是由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不但周家庄这样走着,临颖南街村,唐山半壁店等,都在这样地走着。
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体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学”,并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办到的。这需要有坚持不懈的艰苦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周家庄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重点在于教育干部,在于不断改造干部思想: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雷金河和他领导的班子,不论在住房,分配等任何细事上,不许高于群众,干部的待遇不许超过人民个人收入水平;群众的住房好了,学校、幼儿园、群众娱乐场所搞好了,乡政府的办公室仍然是半个世纪前的旧平房,旧桌椅板凳。不论任何人到周家庄考察访问,都以饺子小米粥招待,概不摆席。他们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读书与批评自我批评联在一起的,重在检查实践,不在听取言谈。武汉市一位一身浩然正气的领导同志有句名言“我要你一分钱,我就不值一分钱”,在这里有实际作用。干部与群众平等,是检验干群、党群关系的尺子。
干部的模范作用,是调动新型生产关系中人民积极性的动力,是不断提高共产主义觉悟、提高新型人民文化素质的本源。
用“解雇相威胁”,用“金钱为诱饵”,用“激发个人利己主义为经典”,这是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支配奴隶的办法。用这种观点观察公有制生产体系,当然不可能懂得“个人之所无,正是众人之所有”,当然是看不出光明的前景。然而成千上万的先烈,确实与剥削阶级留下的传统思想完全决裂为共产主义献身了,王铁人式的英雄们确实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贡献了一切。我们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创造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就是在这种精神下,使落后的设备焕发出不可想象的作用的。革命的人民思想是可以摆脱旧思想束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威力是无法衡量的。这是历史证明了的。
然而每个人都在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中提高,每个人都要靠党的教育、人民监督、自我努力才能提高。靠党坚定正确的领导教育,雷金河这样的没有任何文凭的老农民,便能在这两万人的乡土上,创造一番有丰富社会主义价值的事业。我怀念雷金河,不只是因为我二人有不可测度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十分钟爱他与周家庄两万人创造的有益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风范。人,不能不死,好人与坏人都要死,这是自然规律。我衷心祝愿雷金河走了之后,有雷金河再生。周家庄两万人不可能不再生雷金河。周家庄两万人为着创造自己更美好的将来需要再生的雷金河。
愿雷金河的风范在人们的心中永驻,在人们的实践中永存。金河同志安心上路吧! 你的老友在送你。
|
------------------------------------------- 实言 |
2006/1/15 12:0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