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习与实践
 我发表的主题 | 我参与的主题 | 返回首页 注册 | 登陆 | 资料 | 短信 | 搜索 | 帮助 
坛短信(0 新)
实践共产主义论坛 8 历史的反思 8 [原创]改革的反思
回复本帖发表新帖发起投票 点击统计:432
 帖子主题:[原创]改革的反思 精华/常规 冻结/正常 锁定/解锁 置顶/还原 置首页/还原
实言



等级:17同志
经验:2418
帖子:643
注册:2005/1/11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移动 屏蔽/恢复 楼主
改革的反思(一)
目    录
序-------------------------------------------------4
第一章                  涂改历史的后果---------------------------7
第一节  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7
第二节  苏东崩溃的过程中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11
第三节  前苏联的路走不通---------------------------------------14
第四节        警惕叛徒挖祖坟----------------------------------------21
第二章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必须肯定-------------------23
第一节        真理标准的讨论----------------------------------------25
第二节        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条件及其伟大的贡献-----------------27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定义-------------------------------------29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及其伟大的意义------------------------32
第五节          两种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观-----------------------------34
第三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旗帜-----------------38
第一节        是否承认以阶级斗争为纲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3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43
第三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大规模的反修论战--------------------52
第四节        苏联和东欧资本主义复辟说明了什么?--------------------55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59
第六节        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丰碑、社会主义事业
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伟大旗帜!---------------------65
第七节   理论上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69
第四章                    “五风”的出现和认识----------------------84
第一节   何为“五风”?-------------------------------------------82
第二节“五风”的产生--------------------------------------------84
第三节 《人民日报》为“五风”制造舆论------------------------------87
第五章                    毛泽东力纠“五风”------------------------94
第一节        毛泽东组织调查组--------------------------------------94
第二节        《人民日报》的苦衷--------------------------------------97
第三节        毛泽东采取一系列措施纠正“五风”-----------------------102
第四节        “五风”的社会历史根源---------------------------------112
第六章  改革就是创新 倒退没有出路------------------117
第一节  尊重历史,尊重辩证法---------------------------------117
第二节  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就是否定新中国的全部历史--------121
第三节  倒退没有出路---------------------------------------- 128
第四节  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130
第五节  改革要符合中国国情-----------------------------------134
第六节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求中国-------------------------------136
第七节  国有企业的现状分析-----------------------------------138
第八节  高薪可以“养廉”吗?---------------------------------144
第九节  腐败蔓延,党国难保-----------------------------------147
第七章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151
第一节          以市场经济定位颠倒了社会主义目的和手段的关系---------151
第二节          否定国有经济就是复辟资本主义------------------------153
第三节          拍卖国有企业就是拍卖社会主义------------------------154
第四节    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就是社会主义退出历史舞台-----157
第八章 市场调节为基础 计划调节为主导--------------161
第一节  经济学的党性和阶级性---------------------------------1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应当充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162
第三节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行以市场调节
为基础,以计划调节为主导成为可能-----------------------164
第四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计划调节
为主导的基本保证-----------------------------167
第五节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使全社会实现以市场
调节为基础,以计划调节为主导提供了技术条件-------169
第六节   计划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式--------------------------172

                                                  



















序   言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神坛上,成为当代最神圣、最时髦的东西,因为它的理论光环,迫使反对它的“理论家”和“投机派”不得不穿上贴有金光闪闪的标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外衣,以便蒙蔽群众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群众中,又使那些野心家和阴谋家以及党内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代言人胆颤心惊,因为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的一切理论伪装都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检验下剥去,一切为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都必然被人民送上历史的审判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只诉诸群众,诉诸真理,不崇拜任何东西,不向权威低头,任何复辟、倒退的势力终究要被打倒,它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毕竟去世了,不能为自己辩护了。所以,在当代出现了一种极为壮丽的奇观,是几乎所有御用的“理论家”、“接班人”都打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号,穿着镶上金边,扣上金色纽扣,贴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标签的外衣下,腐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阉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在“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口号下,修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它变为既能欺骗和安慰劳动者,又对资产阶级有用而无害的东西。尽管在他的言论中连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影子也找不到,却挂上所谓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去玩弄人民群众。当今,假冒伪劣甚为流行,几乎所有“摊档”、所有“铺位”、所有“接班人”的袋子里,档案中,都在“国际惯例”、“和国际接轨”或“中国特色”两张皮下,贴上金光闪闪的“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标签。说他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吹起“中国特色”号子;说在复辟资本主义,他又唱起“和国际接轨”、“国际惯例”的老调。什么是“国际惯例” 与“和国际接轨”?说明白一点,就是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搞社会主义革命越轨了,本来就不应当离资本主义之经,叛资本主义之道,去搞无产阶级革命,不应当和资本主义脱轨;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多少个头脑就应当有多少个主义,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个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才叫做灵活性和创造性。其实,这不是什么新东西,是马克思早就批判过的━━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派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评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50~60年代也有过尼赫鲁的社会主义、纳赛尔的社会主义等等,唯独不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他们眼里,只要不同于马克思主义革命原则的,就是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只要符合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就是教条主义。他们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另一方面,又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帽子遮招摇过市。总之婊子一定要当,牌坊不能不立。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中是挥之不去的,他们不能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尽管不喜欢,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外衣不能不穿,无产阶级的乞吃袋还要拿,资本家的尾巴还不能露,还要装扮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拥护者、继承人,以便达到他们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东剧变,究其原因就在于背叛了老祖宗。列宁说过:“政治上采取诚实态度,是有力量的表现,政治上采取欺骗态度,是软弱的表现” 。(《列宁全集》第17卷,第150页)国内那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不顾客观事实,把苏东的悲剧简单地归咎于“斯大林没有搞好经济”。这充分说明他们在政治上的堕落和思想上的空虚与学术上的腐败。事实上,在斯大林领导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1928年,从1928年1957约30年时间,前苏联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举世公认的。无论是前苏联官方的统计,还是西方的情报,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那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940年前后,几经战争磨难的苏联,战胜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德国法西斯,并使苏联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到50年代苏联曾经是举世公认的二号超级大国,以至于在军事力量、战略武器、航天技术方面远远超过美国。原东欧和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斯大林死于1953年,1957年赫鲁晓夫篡夺了苏共中央的领导权提出了修正主义路线,并公开反对斯大林。经过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直到戈尔巴乔夫之流,近40年时间的修正,终于蛀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国家分裂、红旗倒地。这些都说明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欺负逝者不能辩护,对群众实行高压舆论导向,是政治上堕落和软弱无力的表现。
面前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时冲动的结果,他将还历史的真相,以铁的事实去揭露那些披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外衣的政治骗子的本来面貌。马克思早就提醒我们:“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序>)他们可以让人们攻击资本主义一百条罪过,却不允许人们对导向资本主义的现行政策有半点指责;可以让人毫无根据地称呼他们这也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那也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却不允许人们引证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原著。本书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依据的事实是无情的,历史将证明是正确。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修正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从来就是极其尖锐、不可调和的。在这生死斗争面前,我只能提醒自己:要坚持科学和真理,就要敢于下地狱,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目前出版这本书,不仅是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我只能用无产者的良心和共产党员的党性去完成它。









作者:2000年10月


-------------------------------------------
实言
2005/1/26 12:42:15
实言



等级:17同志
经验:2418
帖子:643
注册:2005/1/11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2
第五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的理论” 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一种提法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为基础的,它强调社会主义性质不变,但建设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本国的国情,这是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同时注重矛盾的特殊性,是个别和一般相结合的理论,表明我们必须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后一种提法是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性质是不同于一般社会主义的,是脱离一般的个别,表明我们要建设的是一种离开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不同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式的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是什么?既没有确定的内涵的,又没有确定的形式;既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依据,又离开那些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的一般形式的特殊的社会主义。说到底这种社会主义可以是非无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封建地主的,半资产阶级半封建的;也可以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但不可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列宁说过: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但同时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同哲学唯心主义以及休莫和康德的信徒们的诡辩划清界限。(参见《列宁全集》第14卷第96页)事实上,任何企图摆脱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去谈论本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都是修正主义的共同特征。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列宁说:“对立面(个别和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的(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诸如此类等等。”(《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9页)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片面强调特殊性的社会主义,就是修正主义,有赫鲁晓夫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尼赫鲁的社会主义;纳赛尔的社会主义。如果这一命题的理论原则可以成立,那么社会主义就是没有确定内容的、不可促摸的东西,世界上就必然会有多少国家、地区就会有多少种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必然会导致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的多元化理解,并且不仅会导致革命队伍中在思想理论上的极大混乱,而且会导致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极大混乱,这是有利于机会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而不利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事业的。所以,应当必须明确地肯定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提法;否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法,回到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轨道上来,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议改造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革命历程中这三个发展阶段斗争的最伟大的理论表现。以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不仅开创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特色的正确道路,而且开创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所以,坚持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同样也是由毛泽东开创与奠基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的新的伟大发展,并且这也就是这一伟大理论的核心。
    毛泽东一生所做的第一件大事是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要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中国革命不能沿袭别国的模式,而必须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敢于和能够抵制从国际来的错误的影响,找到并坚持唯一能使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是他能完成的第一件大事,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一步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完成的。第二件大事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同样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指导下,努力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由于马克思列宁都未能经历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因此,这种探索必然是艰难的、曲折的,毛泽东是这种探索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内外的强大影响和压力,从而发动并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重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在我们党内、社会上与理论界却有一种说法,认为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既不是发端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也不是由毛泽东最早提出来的,而是发端于毛泽东逝世以后的1978年。这就是说,在这之前,党和毛泽东没有提出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和思想,我们党过去既没有这样的理论建树,也没有这样的实践。并且认为毛泽东逝世以后才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发展史上第二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以党的七大召开为转折点,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作为党指导思想历史地位的确立;第二次飞跃则是毛泽东逝世以后才提出来的,它的形成及其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确立,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更基本问题。这样就把中国特色的理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剔除出来了。尽管他们也在标榜,这一理论是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上升为党的新的伟大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成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伟大旗帜,成为我们民族振兴发展的新的伟大精神支柱,但这种提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无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联接起来。
   邓小平在1989年9月的一次谈话中曾郑重地指出:“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不要份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这就不好了。”这“过分夸张”绝不是一种谦词而已,因为历史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拿历史开玩笑。有人说,“‘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就难以令人信服。不仅不能抬高邓小平,反而把邓小平弄到十分尴尬的地步,因为邓小平在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明确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主席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无论在中国、在世界上只要多少了解一些中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早在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概括为“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题中应有之义,并不存在独立的意义。毛泽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号召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要独立思考,不要照抄外国的经验,也不要照搬书本上的条条,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解放思想,谈不上“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只能是空谈。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个发明权归于邓小平,这样邓小平也不会接受。因为,这个提法本身不是实事求是。
对中国革命历史阶段的划分,把1978年以后的革命叫做“第二次、第三次革命”,把1978年以前的革命叫做“第一次革命”,这究竟有什么历史的和科学的依据呢?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吗?这恐怕是连提出命题的人自己也很难说清楚。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并且是一场十分深刻的革命,这样讲当然是正确的,但既然不是继续革命,而是“第二次、第三次革命”,那么是哪一个阶级推翻哪一个阶级的命?革命的动力,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是什么?据此又臆造出一个与“中国革命的上、中、下篇”—毛泽东思想相并列的“中国革命的中篇”“邓小平理论”和“下篇”“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甚至所谓“以时俱进”也当作马克思主义宝典,进而上升为全党的新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高扬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扬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伟大旗帜,高扬为我国民族振兴的新的强大精神支柱。这才是真正的“凡是”。这个“当代”的理论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是1919年1921年?还是1949年以来、1956年以来、还是1978年以来?或者是1992年以来?抑或其中的任何一个?但其根据又是什么呢?这绝不是由哪位领导随便宣布一下就能解决问题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到现在不过80年,如果换一个领导人就算一代,说上两句话就是一个主义、一个思想、一个理论。那么从1921年到现在就有上10代了,到500年或更长的时间,这个“党章”就要成为主义大典。    
从整体上讲马克思主义,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至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他们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而不能说他们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至于市场经济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根本没有市场经济这个用词。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是列宁,但列宁并不是把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追求是目标,而是作为要消灭的资产阶级法权提出来的。他说: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的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列宁全集》第13卷第124页)现在竟然把市场经济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提出来,并公然宣称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面对这些所谓理论,马克思也许要再一次重申:“我能说的只有一点,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41页) 
无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还是国际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实践,都证明,真正马克思主义者走的应当是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不应当也不允许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不断革命论的理论与实践相悖的理论,只有同时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或不断革命原则的特色的理论,才可以称得起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必须与社会主义一起存在。正像马克思所讲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就在于不断革命,丢掉了社会主义不断革命,就等于把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给丢掉了,失去社会主义不断革命,四项基本原则就失去了核心和灵魂。片面强调中国特色,否定马克主义普遍原理,这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和灵魂就被阉割了。“四项基本原则”就在一片“坚持”声中消失,社会主义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必然偏离社会主义航向。所以,关于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理论的唯一正确的提法应当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坚持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的理论。”坚持社会主义不断革命论,这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理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又要承认本国的具体实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就是修正主义;看不到本国的特殊性一切照搬照抄,就是教条主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同时承认特殊性的人才是真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也才是真正毛泽东思想的真实内容。
   毛泽东从来是把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建设当作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来把握的,他从来就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尽管在探索实践中有些人曾经偏离了理论,造成过严重的失误,但这个理论原则是正确的。而现今所做的理论概括本身就离开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性质,实践上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并且是根本违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不断革命论原则的。因此,那种否认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断革命论的普遍原理,带实用主义色彩的“以时俱进”绝不能认为是真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必须如实地承认,二十多年来我们之所以在理论与实践上存在着许多困惑与说不清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于彻底否定或者从根本上否定与背离了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与实践,不但难于科学地回答与解释当代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各国历史发展中所提出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同时也很难真正成功地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道路继续胜利前进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更无法保障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甚至重蹈历史上农民革命战争胜利后失败的覆辙。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历史发展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实践和当前日益严重的官僚腐败以及混乱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后社会主义各国的历史发展实践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这绝对不是用“不要争论”所能掩盖过去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坚持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理路的理论,并不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相并列的一种自成发展阶段的独立的思想理论体系,而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部分、一个发展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唯有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博大精深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才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代表,才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实事求是地说:当前存在着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严重歪曲的一面,在拨乱反正的名义下,把毛泽东本来正确的东西也当作错误的东西来批判或否定;把探索中出现的某种偏差夸大为理论本质上的错误,把盲目的“实践”甚至胡说八道的东西,也当作理论本身的错误。他们站在资产阶级老爷的立场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评头品足,这是二十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倒退了的根本原因。应当如实地承认并很好地加以总结,来一个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回顾历史,在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党内曾掀起的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热潮中,赫鲁晓夫第一个提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的口号。后来《乌克兰共产党人》杂志在斯大林授意下发表的重要文章。严肃地指出:作为一种学说或社会制度,从来不存在什么“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主义”是帝国主义宣传机关所发明的,目的是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用来修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毛泽东与斯大林》第638页)斯大林明确反对“斯大林主义”的提法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就根本不存在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外的“斯大林主义”,斯大林的理论贡献仍然是属于列宁主义的,是列宁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罢了。1948年我们党内有人提出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对此毛泽东指出:“没有什么毛泽东主义,因此不能说毛泽东主义。不是什么‘主要学毛泽东主义’,而是必须号召学生们学习马恩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有些同志在刊物上将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并列,说成什么‘马、恩、列、斯、毛,’也是错误的”。文革期间林彪提出,“四个伟大”的口号,毛主席批评:“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eaghr,就是教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卷第174页)毛泽东逝世后。在毛泽东思想之外还存在什么独立的别的理论和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的理论”,说成是发端于毛泽东逝世以后。这是不符合历史事的。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坚持的研究历史的科学的方法论时曾深刻地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研究问题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我们在正确评价党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坚持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道路理论的历史地位时,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坚持走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的伟大理论,是我国历史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斗争实践在理论上的科学表述。这个历史阶段是从1956年为其历史起点的,我们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也是从那时就开始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划时代的著作,就是这个探索发端的伟大代表作。改革开放,只是党的历史长剧的一段,不是两台戏,而不能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历史发展的开端,和过去党和人民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没有必然的联系。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口号,其本意如果是要表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那么,坚持这个原则与道路并不是首先由邓小平提出来的,而是早就由毛泽东十分明确地提出来了,并且建国后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以及“四个现代化”的口号,也都是由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据吴冷西同志回忆,1956年,毛泽东领导起草“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重要文章时,曾多次谈到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道路的问题。(参见吴冷西著《忆毛主席》)历史的事实是,毛泽东不但是我们党内第一个不赞成照抄照搬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伟大领导人,同时也是我们党内第一个不赞成亦步亦趋跟着苏联走,照抄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建设道路的伟大领导人。从1956年起一直到他逝世为止,毛泽东一直在探索走出一条根本不同于苏联那样的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道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其成功与失误,根本上都是发端于不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与道路,发端于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的学说,是划时代的伟大理论贡献。他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年总结》、《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以及在毛泽东领导和指导下,按毛泽东的观点写出的《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九评》等反修大论战檄文,都是极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伟大的科学新创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奠基之作,并且永远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光辉指针。
有人说:“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互相矛盾的,是根本办不到的,因而是错误的。”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当然不是无知,完全是别有用心的。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条总路线。第一,是坚持政治挂帅的建设路线,即用革命化统帅现代化的建设路线;第二,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建设路线;第三,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建设路线;第四,是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一系列并举、一整套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建设路线;第五,它是反对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反对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实行赶超战略,实现中国大跃进的建设路线。总路线的这些基本精神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难道说现在被捧为金科玉律的,所谓既要讲效率、又要节省时间、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就不矛盾,就可以办到,被称为深圳精神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就是正确的。正如列宁说的“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如果不是偏见的话,谁都可以分辩出二者之间,那一种更正确,更有气魄。当然,在贯彻执行总路线中,有人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讲“多快“不讲”好省“,进而把“多快”理解为胡说八道理,信口开河的讲假话,搞“浮夸。”出现的“五风” (官僚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共产风),这不是总路线的本质属性,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是违背总路线基本精神的,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是不能和总路线混为一谈的。要正确贯彻执行总路线就必须坚决批判和纠正“五风。”不能“因噎而废食。”
事实证明只有毛泽东才是我们党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道路理论与实践当之无愧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只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才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伟大旗手!有人把苏联人民的叛徒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称为伟大的改革家、“亲爱的同志”,把戈尔巴乔夫的 “新思维” 抄袭下来作为我国改革的指导方针,一笔勾销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色的伟大历史贡献,而用浓重的笔墨去涂抹毛泽东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这才是真正的修正主义,教条主义!
   有些人说,毛泽东过去搞教条主义,主张闭关锁国,固守陈规。只是毛泽东逝世以后才由某人提出,“改革开放”。这些人当然不是无知,而是有意歪曲历史。早在1949年8月,毛泽东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就讲到“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我们怎么能够闭着眼睛说瞎话呢?必须看到,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际、国内斗争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进入七十、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产物,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条件,也是毛主席领导党和人民进行长期的胜利斗争而奠定的。建国初期,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还只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资本主义世界,我们则只能主要通过香港和他们搞间接的经济交流。早在1963年毛泽东说过,香港要到1997年才能收回来。当时香港的主权为什么不收回?这是党和毛主席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上的考虑,就是为了对付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后来,由于苏联变修,对我国实行社会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东西方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封锁我国,因而当时我们只能采取高度自力更生的政策。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国际斗争格局的新变化,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毛泽东及时改变我国国际斗争的战略与策略方针,积极改善同美国和西方各国的外交关系,以乒乓外交为突破口,及时促成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及随后的中日、中美建交,从而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联合孤立封锁我国的战略格局,为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前提条件。不仅如此,早在1972年,我国就确立了引进13套合成氨项目,从73年开始又搞了“四三”项目,即43亿美元的引进成套设备项目,这实际上是我国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结束和国内形势的转变,华国锋同志代表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伟大口号,实际上已经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了,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完全是毛泽东探索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其实,从华国锋同志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出国访问,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华国锋同志就提出了“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著名口号与号召,并且领导了被后来称之为“洋跃进”的经济建设高潮,当年利用外资73亿美元,这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只是沿着党中央早己确定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为了抬高某些人人,把1978年利用外资被称之为“洋跃进”犯了严重错误,而后来大量引进外资却是“创造”,如此而扭曲历史,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所以,不仅毛泽东的这一伟大历史功绩不应当被抹杀掉,就是华国锋、胡耀帮、赴紫阳的历史功绩也不应当被抹杀。
   从前面的理论的论述和历史的回顾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伟大理论”、什么“重要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的根本原则,是地地道道的取消主义、机会主义的理论。所谓“以时俱进”和国民党特务徐鹏飞对许云锋讲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如出一辙。提出“两个彻底否定和一个根本否定论”的谬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这把刀子已被他们从根本上丢掉了。所谓“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并且一“初”50年,一百年不动摇,还要继续“初”下去,“初”上一二百年,这是百分百的形而上学,是复辟倒退的理论。所谓“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论”,这在实质上是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的新翻版,标志着列宁主义这把刀子也被他从根本上丢掉了。他重新用“生产力论” 、所谓“猫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解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用“生产力标准”作为衡量姓社姓资的标准,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用发源自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庸俗生产力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科学,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形而上学取代革命的辩证法。还要特别指出,他那两个硬手是抓谁,打谁的,除了颠倒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越抓党的干部越腐败,越抓下岗工人越多,两极分化越严重外,到现在为止他抓到了什么?说明他们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灵魂和革命本质,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把刀子也被他从根本上丢掉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过当时有六种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些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直坚持“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样一种唯一科学的提法。只有国际共产主义中的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才千方百计抛弃或改变这一提法,才有什么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以及“全民党”、“全民国家”、“三个代表”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所有这些提法。是机会主义者用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一贯坚持的党和国家的阶级性,这一科学命题的假马克思主义。
   从党的七大以来到现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只有一个,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当十分清楚,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东西,必须是同时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之所以把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也称之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因为它们都是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性发展,从而形成这一科学理论发展的第二、第三个里程碑,并且只有这样的科学理论,才能称之为我们事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些领导人根本不是理论家,根本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不但没有写出过任何一篇哲学著作,而且也没有写出过任何一篇经济学著作,甚至连一篇读书心得也没有,有许多东西是信口开河,毫不负责任的言论。捧得像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及一系列反修大论战的文章那样高,甚至比毛泽东的理论还要高,无论如何是行不通的。有些人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党章里,这并不表明他们对马列主义的伟大发展,也不见得他们就会永垂不朽。他们如此荒谬地自编自演,违背邓小平生前曾经表示受之不起的嘱咐,无限拔高地宣传是没有意义的。在死后封官加冕,这并对前人的尊重,也不完全是对死者封官的报恩,而是因为内心空虚,需要拿鸡毛当令箭,以便压制群众,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表明他们最终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改变了。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以及的各级领导同志不会信服的,他们终将为人民所抛弃!
  毛泽东虽然逝世了,但是我们党员的信仰并没有改变,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不易为个别人的意志而改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和世界革命人民的心目中是不可动摇的!





























-------------------------------------------
实言
2005/1/26 13:40:36
李贤明



等级:12同志
经验:1761
帖子:719
注册:2013/4/13
档案 搜索 邮件 短信 引用 编辑 删除 屏蔽/恢复 3
改革的好处不如坏处多。
-------------------------------------------
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2013/6/22 15:29:42
首页 上页 当前第 页 下页 尾页
回复主题:[原创]改革的反思
帖子字数:最大 16384 字符

UBB 支持

HTML标记: ×

表情符号

 上传附件:(附件最大 50 KB)
     
程序名称:ZSCO_BBS 当前版本:1.0 0118
执行时间:234.0 毫秒 页面装载: